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常把「超」「不爽」掛嘴邊、用「可愛」稱讚人?小心禍從口出!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9年04月15日02:52 • 發布於 2019年04月12日04:08 • 菅野仁

女兒在升上國小三年級後,突然開始經常使用「不爽」或「煩耶」之類的詞彙。從這個時候開始,她看著朋友的眼神也變得愈來愈不屑,不但經常以批評的心態看待他們,對家人和身邊的人說話也相當粗魯無禮。於是我開始試著建議她,別再使用那些詞語。

我藉此整理出一些會妨礙人們進行溝通的詞彙,稱為 「溝通阻礙語」 。為了不再讓女兒使用它們,我還特別留心她的用字遣詞。

我的理由是這樣的:與他人對話,不僅可以傳遞及交換訊息,而且也是互相感受雙方意念與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溝通的過程中,除了自己必須看著對方,同時也必須承受對方的注視。透過視線上的交會,自己可以回頭審視自身在當下的言行舉止,達到自我檢討的效果。

但是我接下來要舉出的這些「溝通阻礙語」,卻有可能嚴重阻礙雙方視線交會在內心所發揮的檢驗效果。 理由在於,這些詞彙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自己單方面表達意見,卻迴避對方反應」的工具。

「不爽」和「煩耶」

最具代表性的「溝通阻礙語」,就是「不爽」和「煩耶」。

這兩個詞在年輕人之間流行已久,而且都很容易就用成習慣。心裡只要有一點不滿,「不爽」或「煩耶」馬上就會脫口而出。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感覺有點不對勁或不舒服,立刻可以用這兩個詞來表示「我覺得不開心」,徹底表現出不願包容他人異質性的態度;不僅如此,「不爽」和「煩耶」還可以當成攻擊他人的工具。一旦說出口,就等於情緒性地表達「我不喜歡那傢伙,看了就討厭」的想法,而且不必說明理由。

一般來說,當我們用口語表達「討厭一個人」的想法時,總是得加上一些理由。但相較之下,光是「煩」這個字就可以說明一切。因此對於想立刻「拒一切異質於千里之外」的人來說,沒有比「不爽」和「煩耶」更方便好用的工具。

事實上,早在「不爽」及「煩耶」流行開來之前,就有「看不順眼」或「不耐煩」這種相較之下比較老派的說法。但這些話並不會那麼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理由在於以前的社會風氣並不允許大家簡單地表現心中所想,還必須看場合、看氣氛;現在卻可以很自然地脫口而出,還說得理直氣壯。

話說回來,在「不爽」和「煩耶」成為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之前,難道過去的年輕人(比如和我同年代的)心裡從來沒有「不爽」或「煩」的感覺嗎?不,當然也有。但當時的社會氛圍是,若你想在社交場合上展現出這種絲毫不留情面的拒絕態度,必須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才行;這意思是,你可以「不爽」,但不能「莫名其妙不爽」。

相較之下,現代社會的規範愈來愈寬鬆,大家都能很輕鬆地表露心中的主觀情緒。過去的顧慮較多,人與人之間也有 「沒有足夠的正當性,就不能說出這種話」 的默契,因此就算再怎麼火大,也不會馬上爆發出來,而是暫時按捺住。這種社會氛圍,也讓當時的人培養出某種 「忍耐力」

現在把話題拉回我女兒身上。自從不再動不動就說「不爽」「煩耶」之後,她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忍耐力也提高了不少。面對自己難以接受的狀況,或未得到大力讚美時,她都能更有耐性地面對這些「他人」。這不光是隨著年紀增加,心態也跟著成熟之類的自然成長,我相信用字遣詞的改變,讓她的內心世界確實產生了變化。

「話說⋯⋯」

「話說⋯⋯」也是一種「溝通阻礙語」,只是跟「不爽」「煩耶」比起來,阻礙的程度輕微了些。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發語詞,不但能完全打斷對方正在說的話,換上另一個話題,而且乍看之下還以為對話沒有中斷,幾乎不露痕跡。

雖然語氣上帶了點親密感,也有加快節奏的效果,但只要仔細聆聽對話內容,就會發現前後根本銜接不上。因此,這個詞的言外之意就是「打從一開始就不期待溝通內容能有什麼深度」,親手摧毀與他人建立良好互動的機會。

「超」「可愛」

除此之外,像「超」和「可愛」這種形容詞也是「溝通阻礙語」。

「超」這個字確實相當好用,我有時也會使用「超○○」之類的話,來代表英文的「very」。但每次我這麼一說,孩子們就會笑個不停。

至於「可愛」這個形容詞,許多女孩凡是遇到要給予正面評價的場合,都會使用這個詞;不管任何對象或場合,也不論長幼之序,即使面對年長者,也會說出「叔叔/阿姨好可愛」。這或許可以說是年輕人表現親近感的一種獨特手法吧,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儘管這麼說的人可能沒有惡意,但說不定有些年長者並不喜歡別人說他「可愛」,甚至會覺得這是在嘲笑自己,反而使雙方的代溝更深(不過最近有越來越多中年男女喜歡年輕人說他們可愛,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

當然,這兩個詞本身並沒有什麼負面的意思,但我還是將它們列入「阻礙語」中,因為如果一天到晚把「超」或「可愛」掛在嘴邊,很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喪失感受事物微妙與纖細之處的能力。 例如只要對某個人有好感,也不管對方是否接受,全都以「可愛」來稱讚,可能會讓自己感受他人特徵與特色上微妙差異的能力變得遲鈍。

(本文整理、摘錄自《朋友這種幻想》,究竟出版)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4

  • Shane Lin
    有可能是文章節錄、讓我不小心斷章取義了… 總之感覺是挺微妙的文章…(純屬個人見解) 作者與其不讓女兒使用這些所謂的「溝通阻礙語」, 不如教導她如何正確使用這些詞彙的時機。 有些文字本來就是抒發情緒用的, 況且就算不讓使用,還是會自己從環境學習。 時代一直在進步,用詞也會跟著改變, 適應變化的同時,教導如何作人,我覺得更為重要。
    2019年04月12日05:19
  • Betty
    還好吧,作者比較保守傳統些了,這些辭彙在同儕朋友間沒什麼的稀鬆平常。要能跟得上時代演變
    2019年04月12日16:52
  • Wells Hsu
    去死
    2019年04月12日05:00
  • Jack Smith
    廢文
    2019年04月12日05: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