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一部手機便能實現「手機免費挖礦」的Pi幣近來紅遍社群軟體平台,2019年誕生至今終於將在2月20日於即時區塊鏈網路上線交易,但也有部分幣圈人戲稱它為「傳銷幣」,專家說,Pi幣背後並無使用區塊鏈技術,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加密貨幣」,但台灣仍有商家願意接受以Pi幣交易。
近期Pi幣流行到幣圈外,不僅因為Pi幣可「免費挖」,更因它打破傳統挖礦的高門檻,能讓更多人能夠打開App點擊就輕鬆賺幣。HOYA BIT加密貨幣交易所指出,過去要挖比特幣(BTC)或以太坊(ETH)門檻非常高,民眾要準備一台適合挖礦的電腦,至少需要高階顯示卡(如 NVIDIA RTX 30、40 系列),甚至是專業ASIC礦機,這些設備動輒數萬台幣起跳,還有供電與維護的問題。高成本的設備、技術門檻及高額電費,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一大障礙,而Pi幣通過手機輕鬆挖礦的方式,使原本無法參與的人也能成為「礦工」,無需高功率運算或額外設備,打開App就能賺取Pi幣。
區塊鏈研究機構DA Labs共同創辦人周子鈞指出,Pi Network創立至今透過「手機免費挖礦」的概念在全球累積超過4700萬用戶,但這背後實際反映的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社交傳播系統。
該系統的核心在於「邀請制」機制 ,用戶透過邀請新人加入可以獲得更多的挖礦收益,特別在中國等人口大國特別受歡迎,甚至催生出大規模的線下聚會活動,參與者統一穿著紫色T恤,他們的群體有著強大的社群認同感,與傳統傳銷模式無異。
關於技術層面,周子鈞指出,Pi Network採用的「拜占庭容錯協議」(FBA)替代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機制,表面上是為解決能源消耗問題,卻會使其更依賴於社交網路的信任機制,而非純粹的技術保障,某種程度上也強化了項目本身的傳銷屬性。
在Pi幣價值方面,周子鈞表示,雖然目前場外交易價格一顆約為新台幣26元左右,但可能無法反映真實的市場價值,主因是Pi幣總供應量高達天量的1000億枚,還有持續的「免費挖礦」機制會造成無法抑制通膨壓力的潛在因素,上市後的實際價格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過去類似的社交挖礦項目已有許多先例,最終大多難逃價值崩塌的命運。
幣修學分共同創辦人周律辰也表示,Pi幣的挖礦機制與手機點擊類遊戲相像,點擊後就能賺幣,尚未上線交易前,其營利模式主要是賺取廣告費,但Pi幣背後並無使用區塊鏈技術,不認為上線後能長期保有價值。若目前有想下載App免費挖礦的民眾可能要留意,註冊後還要經過KYC驗證,且時間長達數月,想要現在免費挖礦恐怕是來不及了。
不過,有Pi幣生態的擁護者自行架設網站,列出全台可接受Pi幣付款的商家,這些商家皆為遍布北部和中部地區小型店家。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云嫻指出,目前Pi幣仍未開放交易,官方仍掌控整個網絡,且其去中心化程度尚待觀察,且對於投資人,雖然Pi幣吸引人,但「免費」不代表「無風險」,還需視其是否能落地應用,成為市場認可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