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渴望在職場中找到快樂,但壓力與焦慮卻總是如影隨形。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勞麗・桑托斯認為:快樂是需要練習的。
在人工智慧、職場不斷變革的時代,我們該如何不被焦慮淹沒,找到幸福感?
耶魯大學300年來最受歡迎的選修課「快樂學」的開課教授勞麗・桑托斯(Laurie Santos),針對職場工作者如何提升幸福感,給出了一些實用方法。
參考桑托斯的授課內容,以下由《Cheers》為你綜整5大方法。
1. 如果我更快樂,可能會賺到更多錢
我們常假設成功會帶來快樂,卻很少反向假設:快樂能否帶來成功?
牛津大學與求職網站Indeed的一項研究發現,以1,000美元投資百大幸福企業的績效,顯著超越道瓊工業指數、S&P 500指數、那斯達克指數。
幸福感對企業的影響不僅限於財務回報,員工若擁有正向情緒更能促進創新思考、提升生產力。因此,快樂不僅是個人追求的目標,更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動力。
2. 學會說不,為真正重要的事留出空間
想要有創新思考,就得積極保護「時間富裕感」(time affluence)。時間飢荒如同飢餓,會讓我們的身體進入緊張的戰鬥或逃跑狀態,阻礙正向表現的產生。
桑托斯提到心理學上「Yes-damn effects」,指的是一種對未來時間的過度樂觀。例如,他人交付的任務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你未經思考答應了任務,等時間一到才發現自己因為不重要的事,影響到真正重要的目標。
對此,桑托斯建議採取「No-damn effects」策略,學會果斷拒絕不重要的任務,並將拒絕的事項與截止日期記錄在行事曆中。這不僅能幫助我們留出空間專注於關鍵任務,還能讓自己產生一種時間富裕感。
3. 職業倦怠的解藥——「工作塑造」
你是否曾因工作而感到精疲力盡?產生職業倦怠的常見狀況包含工作負擔過重、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等,但其中最特別的是「與個人價值觀不符合」。
當我們所認同的價值被忽視或踐踏,心裡的疲憊感就會隨之而來。
桑托斯指出若將工作轉化為一種「使命」,能有效對抗職業倦怠。但究竟該如何做?賓州大學的學者Amy Wrzesniewski提出了一個具體的方法……
繼續閱讀全文👉🏻 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快樂學」,提供職場工作者的5大助益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