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症時鐘快轉17秒!每4分2秒就1人罹癌 超實用「癌症常見症狀表」快收

健康2.0

更新於 03月25日11:23 • 發布於 03月25日16:00

癌症連續42年位居國人死因第一位,每年奪走5萬多條人命!國民健康署今(12/19)公布最新數據,111年癌症發生時鐘快轉17秒,每4分2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50歲以上者占8成以上。肺癌、大腸癌和女性乳癌仍位居前三名,國健署特別公布癌症常見症狀,提醒民眾提高警覺,並善用公費癌篩。

癌症時鐘又快轉 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較110年增加8,531人,全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23.3人,較110年增加16.8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110年)4分19秒提早17秒。

癌症新發生人數增8千多人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109、110年受到covid-19影響,就醫和篩檢人數降低,111年已恢復,因此癌症發生人數增加8千多人,代表民眾受疫情影響,的確有延遲就醫情形。長期看來,肝癌和口腔癌的防治已有成效,發生率和死亡率都降低,尤其肝癌有8成和B、C肝炎有關,透過疫苗和藥物給付等清除B、C肝已看到效果。

最新10大癌症公開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111年十大癌症男女合計依序為:

  • 肺癌
  • 大腸癌
  • 女性乳癌
  • 肝癌
  • 攝護腺癌
  • 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 甲狀腺癌
  • 胃癌
  • 皮膚癌
  • 子宮體癌

與110年相比,除了攝護腺癌和口腔癌序位互換、第10名子宮體癌與第11名胰臟癌序位互換,其餘排序與110年相同。

癌症中位數64歲 口腔、子宮體、乳癌、甲狀腺癌50多歲好發

林莉茹表示,111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10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肺癌、皮膚癌及子宮體癌提早1歲,其餘與110年相同。部分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早的癌別,包括:口腔癌59歲、子宮體癌56歲、乳癌57歲、甲狀腺癌50歲。

受疫情影響延遲篩檢 癌症人數暴增

林莉茹說,癌症發生人數每年平均增加4000~5000人,但109年受疫情影響,增加人數僅720人,111年又暴增8531人,以70~79歲最多,其次依序為60~69歲和50~59歲。10大癌症人數都比往年增加,唯有肝癌和口腔癌人數略減。

癌症常見症狀快收!13種癌症要警覺

國健署也公布13種癌症常見症狀,提醒民眾注意並警覺。

  • 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
  • 甲狀腺癌: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
  • 胃癌:常見症狀為噁心、脹氣、消化不良、食慾差,伴隨體重下降。
  • 皮膚癌:皮膚隆起硬塊、潰瘍;痣的顏色、大小發生變化。
  • 子宮體癌:停經後的出血、非經期的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周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不明原因發燒38°C以上、6個月內體重減輕達10%、夜間盜汗、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
  • 卵巢癌:下腹部腫塊、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腹痛、便祕。
  • 肺癌:持續咳嗽甚至惡化、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並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四肢關節疼痛、無預警體重下降食慾不振。
  • 大腸癌:血便、長期或慢性的腹部不適、排便習慣改變(便祕、腹瀉)、大便型態改變(變細、變水)、時常有便意感,總感覺糞便無法排空、貧血、疲勞、虛弱、臉色蒼白等。
  • 乳癌:乳房發現硬塊、分泌物、皮膚凹陷、皮膚紅腫、腋下淋巴腫大、乳頭凹陷、乳頭濕疹或潰瘍。
  • 肝癌:慢性B、C型肝炎、各種原因肝硬化、肝纖維化、習慣性飲酒、代謝症候群並肝功能異常。
  • 口腔癌: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不明原因出血、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舌頭活動度受阻、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
  • 子宮頸癌:陰道分泌物增多,且有異味、非經期之不正常的陰道出血、下腹部疼痛、性交後出血。

5癌篩檢很有用!降低癌症死亡率有實證

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五項癌症篩檢(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 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對於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
  • 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1次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並可減少29%的晚期大腸癌發生率。
  • 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 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2年1次乳房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並可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依據國際研究實證,LDCT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公費五癌篩檢資格

  • 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 大腸癌: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 乳癌: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 肺癌: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史,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吳昭軍提醒,符合癌症篩檢條件的國人應積極參加篩檢,若有疑似異常情形,務必追蹤避免延誤病情,早期發現並治療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吳昭軍署長.林莉茹組長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50歲男愛吃熱炒 解黑便竟已胃癌二期!醫:食物1煮法 肉和澱粉都變致癌物

《麻辣鮮師》林利霏2公分息肉竟是大腸癌 醫:藏體內恐超過10年,愛吃4食物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