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是突如其來的造訪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舉醫學研究指出,老人失智症在被診斷出來的10年前,就可以從走路姿勢中看出端倪,包括腳抬不起來的拖行、步態搖晃、跛行,及碎步走等,都可能是腦部神經退化、失智症的警訊。
國人失智症盛行率約8% 年紀越大越普遍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的平均盛行率約8%,隨年齡增加而顯著上升,80歲以上長者更為普遍。
- 65至69歲:2.4%
- 70至74歲:5.16%
- 75至79歲:9.1%
- 80至84歲:16%
- 85歲以上:23.23%
身體信號預示肌肉、關節、神經系統退化
黃軒醫師指出,近期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老年健康》的一項研究發現,老年人的肢體動作功能衰退,可能早在失智症出現前10年就出現徵兆,預示著關節系統、肌肉組織、神經系統出現病變,如果能及早採取措施,將有助於延緩或預防大腦老化及認知衰退。
4種走路姿勢透露可能發生失智症
黃軒醫師歸納出4種值得注意的走路型態:
拖著走
腳抬不起來,總是拖著走,似乎被地心引力吸住。這種步態在臨床上的典型代表是正常腦壓的腦積水,可能源自大腦自然老化、腦出血或感染等,並可能伴隨記憶力減退和排尿障礙。
晃著走
無法走直線,像喝醉了一樣。這種步態可能懷疑腦出血、腦梗塞、腦腫瘤,尤其是小腦病變等。這些疾病會造成小腦損害,引起小腦功能障礙,導致不平衡的步態。
跛著走
只用一隻腳走路,形成跛行姿勢。這可能是因為一條腿正常,而另一條腿有神經或肌肉功能障礙,無法一起行動。這種情況多見於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狹窄、下肢血管堵塞、骨關節炎或單側腦血管疾病等。
碎步走
小碎步且快速,腳掌會擦著地走,身體僵硬並向前傾,似乎無法及時停住或轉彎,感覺隨時會跌倒。出現這種走路姿態可能是巴金森氏症,以及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疾病,通常在中老年人中很早就會被觀察到。
黃軒呼籲,如果家中老人出現這些走路型態的改變,務必要及早就醫。這些發現強調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性,以便在大腦老化前採取措施,有助於延緩或預防認知衰退或失智症的加速惡化。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留言 6
KiKi
個人覺得跟不適當的金屬鍋的使用也有很大的關係
11月10日00:32
黄美麗
請問這要掛那一科檢查呢?做什麼樣的檢查才能檢查出病症呢?
11月10日02:40
JY.K.Huang
不 我只是覺得生活挺累的
連走路都累所以在拖著走
11月10日02:15
湯玉萱(季穎)
失智症以『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為主,這兩科的醫生都擁有診斷失智症的臨床能力。 可以提供失智症患者初期需要篩檢、理學檢查、神經學檢查、神經心理評估(MMSE、CDR、CASI、GDS)、腦波檢查、血液檢查、神經影像檢查等複雜過程,經診斷後如果符合健保給付規定可使用失智症藥物治療。
🔻
本人的母親
是[失智症]患者
以上
僅供參考
11月10日08:18
彩虹
我媽不記得我,吃動物幹細胞,很快就說話,不然像唱片壞掉,
11月10日10:5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