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楊瑞芬:FinTech是數位時代必然且不可迴避的基礎工程

工商時報

發布於 11月21日11:32 • 黃于庭

中華金融科技產業促進會理事長楊瑞芬指出,FinTech是數位時代必然且不可迴避、必要且不能等的基礎工程,具體所需的基礎工程有三,包括資料應用法規的健全、防詐與數位身分驗證,以及金融支付架構轉換至Web 2.5;KPMG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副總經理李祖康則指出,未來需持續聚焦金融科技發展思維,適度弭平金融科技與金融業之間的合規落差,並擴大人才培育與發展媒合。

楊瑞芬表示,AI和區塊鏈技術是金融科技的核心,也是現代的創新,但金融機構之所以重要不僅如此,是因為這是轉換到數位時代的基礎工程,觀察海外如英國、泰國、肯亞、印度等許多已開發、開發中,甚至未開發國家都相當重視,若無法推動金融科技發展,未來推動數位經濟將變得緩慢且困難。

談及金融科技具體的基礎工程,楊瑞芬提出三項基礎工程,一是資料權與資料應用法規,應規範資料如何被串流、被運用,修改法律確保數位時代消費者的資料權,避免資料被既得利益者把持,應入法推動資料移動權,「假設金融資料無法串流,又如何談金融科技的最後一哩路?」二是防詐、跨業數位身分驗證,需從金融科技訂出規則,且能跨業應用,許多國家均由金融科技推展其國內通用、不限產業的數位身分驗證機制,像是瑞典有BankID。

最後是金融支付架構轉換至Web 2.5,楊瑞芬指出,傳統金融機構屬於封閉是網絡,中心清算和電信電報匯款已過時,目前各國均新增API開放架構,快速發展全球開放標準的網路支付清算機制,並發放非銀行之支付執業。透過跨域革新與應用,從模式創新、跨域創新,導入區塊鏈應用、虛擬貨幣、CBDC等去中心化試驗與發展,將AI與跨頁資料結合串成創新金融,才能實現數位經濟。

李祖康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交易多集中在美洲和歐洲,比例約為6比4,亞太地區則僅完成437筆交易,下半年亞太地區專注於AI價值主張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崛起,而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正成為金融科技投資者的關注點。

對於台灣未來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行動方向,不外乎三點,包括持續落實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從金融服務到金融科技發展思維聚焦,適度進行法規調適;適度弭平金融科技與金融業之間合規落差,例如,資料共享在資安與個資規範上所面臨的規範程度落差,推展資料賦權之法律與監理制度;以及擴大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與發展媒合,鼓勵與推廣業者與學術機構產學合作計畫,持續規劃培育具有金融知識及金融科技之跨領域人才。

加入《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