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亞大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 黃文豊
熱衷公益的62歲許太太,近半年來,經常感到疲倦,且有貧血情形,前往診所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數量飆高、血紅素嚴重偏低,緊急轉診至血液腫瘤科安排基因檢測,這才確診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許太太一聽到得了「血癌」,第一時間嚇得不知所措,但經過醫護溝通,說明血癌非不治之症,這才重拾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目前症狀恢復良好,也回到社區繼續從事公益活動。
收治個案的亞大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指出,患者抽血報告顯示,白血球超過34萬/mm3(正常值為3,800~10,000/mm3),幾乎是正常值30倍以上,血紅素則僅有6gm/dl(女性正常值為11.0~16.0 gm/dl),經透過基因檢測,確認罹患俗稱血癌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黃文豊指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白血病之一,是白血球不正常増生所致,好發年齡約為40~60歲,男女比例約1.62:1。初期症狀不明顯,包括疲倦、不正常出血、胃口差、發燒等。
正因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早期症狀不明顯,經常被人忽略,但若未能在症狀較輕的慢性期積極治療,最終多會轉變為急性白血病,不僅致死率高,且預後非常差。
黃文豊表示,目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致病機轉已十分明確,為骨髓造血細胞的基因突變(又稱費城染色體),第9對和第22對染色體有部分互換,使骨髓細胞製造白血球的功能出現問題。
傳統治療方式為干擾素及骨髓移植,但干擾素治療因效果不理想、副作用明顯;骨髓移植又得耗時等待,往往使患者身心大受折磨。而隨著口服標靶藥物問世,目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成為標靶治療效果最好的癌症。
黃文豊說,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患者10年存活率高達9成,後續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出現,除提供更佳療效及減緩副作用外,部分藥物一天僅需服用一次,提高患者遵循醫囑比例及治療達標的機會,讓患者能如同正常人般生活。
他特別提醒,於病情穩定後,別忘了配合每月回診,並3個月做一次分子定量檢查,避免復發,若服藥時產生副作用,應多與醫師討論,切勿擅自停藥,已免疾病惡化或復發。
而如何預防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建議,日常生活中應遠離電磁輻射,避免暴露於有毒的化學物質,並定期接受體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