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ene Wang@Flickr
10年、20年前,「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癌」或「子宮癌」)這個病名,問10個臺灣人,可能會有11個人不知道,多的那一位,是誤認為子宮頸癌。
曾幾何時,本來罕見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已經超過子宮頸癌,躍升婦女生殖道癌發生率的第1位!
所幸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明顯,多數患者都來得及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甚至還有機會保留子宮,到生完小孩再治療。
子宮內膜癌躍升第1 大婦癌
長庚醫院婦產部部主任張廷彰醫師表示,20年前子宮內膜癌還是罕見的婦癌,但是自2003年到2013 年的10年間,粗發生率[1]卻成長了134%。相對的,在國民健康署大力推廣子宮頸抹片篩檢後,子宮頸的病變多在轉變成侵襲癌時就被發現,侵襲癌自1998年的2,796人降為2014年的1,452人,二者的消長也反應出國民生活型態的西化。
子宮內膜癌的成因
雖然致癌的病理因素尚不明朗,但根據許多流行病學的研究,已知其與下面這些因子有明顯相關:
一、少生、不生
為什麼本來臺灣罕見的子宮內膜癌,在短短不到20 年間卻像搭直升機一樣,發生率直線上升?張廷彰醫師指出,可能相關的因子為少子化因素。
臺灣是全球少子化最嚴重的國家,出生率比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最低的韓國還低。而女性的月經週期,即為子宮內膜逐月不間斷的從增殖(增生期)、成熟(分泌期)、剝落(月經來潮),再增殖、成熟的過程,月復一月的反覆進行。唯在懷孕期間,得以暫時中止,於是若一輩子都沒有懷孕,長期下來,細胞的分裂難免忙中有錯,子宮內膜腺體發生異常的機率就會越來越高。
二、飲食西化
第二是飲食西化,不只外來的西式速食連鎖,包括臺灣小吃鹽酥雞、鹽酥青菜等,樣樣都是油炸食品,每片雞排一家比一家還要大,有的還裹上金黃麵衣,熱量一樣比一樣驚人。
高雄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廖正義也說,臺灣不管到哪裡,滿街都是速食店、路邊油炸小吃、擺滿零食的超商,每個人隨時都可以買到各種零食,即使不餓也照吃不誤,人口肥胖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飲食習慣導致肥胖,進而增加各種罹癌機率,其中子宮內膜癌和肥胖也有密切關係。
三、脂肪會轉化、分泌壞的雌激素
廖正義醫師說明,人體內除了卵巢會製造荷爾蒙、腎上腺會分泌雄性荷爾蒙外,人體的脂肪也會幫忙將腎上腺分泌的雄性荷爾蒙變化成雌激素。
少量脂肪轉化的雌激素,對停經後卵巢失去分泌荷爾蒙作用的女性有益,然而一旦產生過多,便容易過度刺激女性的乳房、子宮內膜等器官,這即為肥胖者容易有乳癌或子宮內膜癌上身的原因之一。
四、無所不在的環境荷爾蒙
除了自己體內分泌的荷爾蒙,張廷彰醫師提醒,婦女天天都在增加自己吸收環境荷爾蒙的機率。舉例來說,曾有新聞說臺灣人每天吃掉疊起來有101大樓這麼高的雞排;現在的雞一兩個月就可以養大宰殺,臺灣人又偏偏愛吃雞皮,不知不覺就從食物中吃進了很多環境荷爾蒙。
張廷彰醫師也從他親眼所見提出警示:有次他回家經過收攤的夜市,攤商把賣剩還熱騰騰的含湯食物,從大鍋中倒入大塑膠袋裡貯藏;另外,也有很多攤商為了省事,在美耐皿餐盤上包了一層塑膠袋後,再把各種油炸或熱食盛裝拿給客人,我們吃進的路邊銅板美食中,每一口都不曉得含有多少塑化劑。
塑化劑到人體內,會轉化成各種干擾人體的荷爾蒙。張廷彰醫師說,2011年國家衛生研究院環衛研究組研究員王淑麗博士,從一般人的尿液中進行抽驗的研究發現,國人尿液中塑化劑DEH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一種常見塑化劑)的代謝濃度,較德國超出2到3倍,較美國人超出1.5到4倍,顯見國人的日常生活受塑化劑侵蝕有多嚴重。
塑化劑和內膜癌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塑膠製品無所不在,他建議民眾要防婦癌,最好要禁絕塑膠袋用在食物上,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塑化劑和內膜癌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應禁絕使用塑膠袋盛裝食物,避免在吃下美食的同時,連同癌症一起下肚。
除了不小心吃進肚子裡的荷爾蒙,廖正義醫師補充說明,有些荷爾蒙其實還是婦女自己找來吃的。他提醒,臺灣女性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於停經前後大幅增加至高峰。其原因為,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經常為了愛美「凍齡」,找蜂王乳、大豆異黃酮等來吃,此些營養品也都含有荷爾蒙。
此外,還有很多女生喜歡吃「雞佛」,也就是雞睪丸,或是其他動物的器官。雖然大多屬於雄性,但到了體內便會轉化成雌激素,如果為了變漂亮吃太多,都會成為對器官產生刺激的外來雌激素來源,愛美最終會付出代價。
五、基因突變
子宮內膜癌的第2個高峰期,是70歲以後。廖正義醫師說,子宮內膜癌有多種型態,如果和雌激素有關的,稱為第1型(type I)子宮內膜癌,約占所有內膜癌的9成,而和雌激素較無直接關係,則是第2型(typeII)子宮內膜癌。70歲以後女性所患的內膜癌多半屬第2型,主要原因研判和基因突變有關,而「第2型內膜癌被發現時通常都不是早期!」廖正義醫師說,相較於第1型內膜癌被發現時多為早期來說,第2型的預後通常比較不好。
基因突變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也可能是後天才變化的,患有Lynch氏症(HNPCC遺傳性非瘜肉症結直腸癌)的病人較易發生子宮內膜癌,但目前並無國內本土的基因庫資料與標準化的檢測技術可協助患者進一步了解,期待未來利用臺灣婦女癌症生物資料庫的研究資料與國外的研究成果,可以進一步提供個人化的治療建議與後代的預防方法。
六、老化現象
「癌症是一種老化的過程。」廖正義醫師說,醫界發現,隨著細胞老化,細胞更新分裂時容易出錯,當累積錯誤夠多時,便會導致細胞功能日益低下且修復力減弱,恐病變成為癌細胞。老化成為細胞分裂出差錯的一個因素,這就是癌症特別容易發生在老年人的原因之一。遺憾的是,癌細胞一旦生成,便不會自然凋亡了。
[1]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線上互動查詢系統。粗發生率=(某特定癌症新診斷或死亡人數÷ 總人口數)×100,000 人。子宮體癌粗發生率,2003 年為7.35%,2013 年為17.20%。子宮頸癌粗發生率,2003 年為18.91%,2013 年為13.51%。
●醫師簡介_張廷彰 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
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部主任
臺灣精準醫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
● 婦科腫瘤的預防與診療
● 婦科腫瘤的分子診斷
● 臨床試驗及標準治療失效後的嘗試性治療
學歷
●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
● 美國哈佛大學公衛碩士
經歷
● 臺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
● 臺灣癌症登記學會理事長
●醫師簡介_廖正義 醫師
高雄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
專長
● 婦科癌症篩檢、診斷、治療與追蹤,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腹腔鏡手術,子宮鏡手術、一般婦科、更年期照護
學歷
● 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
● 高雄榮總婦產部主治醫師
● 嘉義榮民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 阮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婦癌科訪問學者
延伸閱讀:
●書籍簡介
那些子宮教我的事:婦癌迷思、臨床診療問題全解析
作者: 丁彥伶
出版社:商顧
出版日期:2017/09/13
丁彥伶
20年經歷醫藥線記者
曾任大成報健康美麗中心主任、中天電視節目健康真正旺醫療顧問、欣傳媒醫藥線記者、周刊王時尚娛樂新聞平台副主任,現為雜誌專欄自由作家
留言 175
君
HOT
先別說已爆的黑心食品,未爆的可能不止那樣
空污怎麽算,台灣還有什麼不會致癌嗎
2017年09月18日03:57
林澤勝 Jason
HOT
好可怕,趕快買個大雞排壓壓驚!
2017年09月18日09:57
新光-家甄
HOT
現在有哪樣東西不得癌?光呼吸,空汙問題就無解了...
2017年09月18日03:54
lin
政府只要有錢拿,關你是毒品,還是槍炮都通過的
2017年09月18日04:26
wei wei chen
那薯條漢堡會不會致癌?
2017年09月18日03:5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