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產後喝生化湯最好?女中醫教你補對體質、補對時間

早安健康

更新於 2018年11月23日09:33 • 發布於 2018年11月24日04:00 • 黃蘭媖(國寶級女中醫師)

【早安健康/黃蘭媖(中醫師)】 到底什麼是坐月子?要坐多久才夠?

所謂「月子」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後到產婦身體機能和生殖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一般需要6~8週。在醫學上,把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一般民間則俗稱「坐月子」。

中醫對產後病的理論基礎是因孕期時聚血養胎,全身相對氣血不足,又加上產時用力耗氣傷血,如果產程延長,加之分娩時的出血,造成氣血虧損;產婦臨產時用力,骨盆腔、身體毛細孔都張開,以及胎兒胎盤娩出,子宮突然空虛,全身會發生生理性改變,百脈空虛,瘀血易停滯胞宮,造成多虛多瘀的生理狀態,所以需坐月子以調理體質。

古人有「彌月為期」、「百日為度」之說,即產後一個月為「小滿月」,三個月為「大滿月」。產婦須於生產第一天起開始坐月子,時間愈久愈好,至少要30~40天才足夠。

產婦體質病證病理特點便是虛、瘀、寒。多虛多瘀,易寒易熱,產後調理不當就容易患產後病,諸如:產後腹痛,產後發熱〈感染發熱、血虛發熱〉,產後惡露不絕、產後自汗盜汗、排尿異常、身痛、便秘、缺乳或乳汁自出等。

為什麼坐月子這麼重要

一般來說,在足月生產的情況下,媽媽在整個懷孕的過程當中,體重大概會增加10~15公斤左右,但是我還是建議,希望增加的體重可以控制在10公斤以內。這是因為在剛生產後,扣除寶寶、胎盤、羊水,這些重量的排除,以及整個生產過程的失血跟體力的消耗,大概只會有5公斤的減少,剩下的就是媽媽自身的體重,而殘留在身體上的體重,需要在4~6週的復原,才能恢復到產前的狀態,此時,就會明顯有產後肚的狀況發生。

之所以會有明顯的產後肚,除了殘留在身上的體重外,還包括了被寶寶撐大的子宮。如果這時媽媽摸一下肚子,應該可以摸到一塊有點硬、有點圓的東西,那個應該就是還沒有回到原本骨盤腔位置的子宮。而坐月子也就是要幫助產後的子宮,能儘早恢復到產前骨盆腔的位置。

產後坐月子還有哪些事要注意?中醫師詳細說明

從產前到產後,子宮會出現的3種變化

1:重量的變化

在沒有懷孕的狀態下,一般子宮的重量大概是50~70公克。隨著孕期的發展,子宮就會慢慢的跟著變重,等到寶寶足月時,子宮的重量都會達到1000公克以上。所以怎麼樣在坐月子期間,讓子宮可以從1000公克回復到原來50~70公克的重量?在這期間適當的按摩外,還有生化湯的運用,讓子宮的收縮更好,把子宮裡的惡露排除乾淨,都可以幫助子宮回復到原來的重量。

在產後一星期左右,子宮的重量大概還有500公克,產後二星期,大約是300公克左右,所以經過4~6 週,子宮就應該要能恢復到孕前的重量。

2:容量的變化

在懷孕前,子宮的容量是很小的,大概只有10 c.c.左右。為了讓寶寶能在子宮裡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子宮一定會跟著一起增長變肥大,到足月產時,因為每個人的重量及狀態不一樣,所以會增加5~20公升不等的分別。

正因為容量有可能增加500~1000倍,所以坐月子時,怎麼讓子宮的容量回到原來10c.c.左右,這也是坐月子時的重要課題之一。

3:位置的變化

孕期初期的3個月,子宮的位置是在骨盆腔內,所以,這時還感受不到變化,摸肚子也沒有突出的感覺。但是隨著孕期的變化,大約在懷孕3個月時,子宮底部位在恥骨聯合處。孕期5個月,子宮底高度約在肚臍位置,這時從外觀,也可以明顯看到隆起的肚子。到了快生產時,子宮的位置,大概在劍突下兩指位置。

所以,產後很重要的課題,就是怎麼讓子宮回復到孕前骨盆腔的位置。所以配合簡單的運動,增加腹部的力量,再加上子宮按摩。

如果配合使用能固定子宮位置、減少傷口拉扯的束腹帶,效果也不錯。但有些媽媽,因為急著想恢復到窈窕身材,會把束腹帶當成減肥工具,死命綁緊。其實這不但是錯誤的方式,更可能因為綁太緊,讓血液循環變差,反而造成子宮、膀胱下垂的風險。

正確的用法是,當想要早點下床起來活動時,可以綁上束腹帶,當躺著或者沒有站立時,就要把束腹帶放鬆,用按摩的方式,讓血液循環增加,如此一來,才能有效幫助子宮回到原來的位置。

產後「生化湯」怎麼喝?該喝多久?下一頁中醫師解答

什麼是惡露?什麼時候開始喝生化湯?該怎麼喝?要喝多久?

所謂的「惡露」,是在產褥期從陰道排泄出的分泌物。其成分主要是分娩造成的產道傷口的分泌物、 胎盤剝離後的血液、細胞組織片和細胞等,基本上不會有惡臭味,會呈現黏稠的狀態,以產後的2~4天量最多。

惡露各個階段的變化可以觀察顏色的轉變而得知。

產後1~3天

惡露顏色呈現鮮紅色,量約50~100c.c.左右,一般來說沒有味道,但因為個人體質的關係,有些會帶有血腥味。

產後5~7天

屬於漿液性的惡露,量約10~40c.c.左右,顏色會由粉紅色轉為呈現棕紅色或褐色。

產後7~14天

惡露顏色呈現乳黃色、棕黃色到白色,量約1~10c.c.左右

產後3~6週

應該不會出現惡露,或是很少量,慢慢轉成透明的黏液,這時就會出現排卵的現象,此時就要注意避孕。

如果產後3週仍然有惡露,就是惡露不絕。會出現這個狀況,有可能是因為吃的補方不對,或者是生化湯吃錯,會讓惡露牽延很久,淋漓不斷。

組成生化湯的藥物有當歸、川芎、桃仁、黑薑、炙草等,喝生化湯的主要目的在於「生新血、化瘀血」,幫助我們的五臟六腑能回到原來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子宮收縮,回到骨盆腔的位置,這是喝生化湯的功效。

現在坊間所販售的生化湯,各家配方不盡相同,服用方式更需要視個人狀況而有不同需求,例如是剖腹產?還是自然產?並且要以體質差異做劑量上的調整,所以,建議還是要諮詢過中醫師,針對個人狀況調整劑量並確認使用時機。

至於什麼時候開始吃生化湯?該怎麼吃?要吃多久?

一般來說,如果是自然產的產婦,生化湯在產後第2~3天開始服用,通常會建議產婦產後如果沒有其他問題,宮縮狀況也很好,每天服用1帖生化湯,約5~7日即可。但有些產婦將此方當作必備補品,而長期服用的結果,反而造成惡露不斷,甚至大出血。這是因為生化湯具有破瘀血、生新血,為活血破血藥,但活血破血藥不能使用過久,一般不可超過10天。

若長期大量使用,會影響血小板凝集。所以如果遇到不正常出血、傷口感染、腹痛、腹瀉或是發燒等情況,生化湯的用法就必須請教中醫師,不能服用一般制式的生化湯。

下一頁中醫師告訴您坐月子期間的生活原則!

剖腹產的媽媽,大約會在醫院住院一星期。如果出院後回到家,還有出現惡露,可能子宮收縮不是那麼好,這時才建議吃生化湯。因為住院期間,西醫的婦產科醫師都會適當的給予子宮收縮的藥,所以通常一個禮拜出院後,若還有子宮收縮不良的狀況,才會給予中醫的生化湯。一般來說,我也不建議剖腹產後超過10天以上還在食用生化湯。

但如果是因為本身體質,氣血比較虛弱,建議可以吃一些比較補氣的食物。例如補中益氣湯、龜鹿二仙膠來收縮子宮跟補血。

坐月子期間的生活原則

坐月子期間,在吃的方面要避免酸味食物,例如酸梅、醋、檸檬等;另外,過鹹的食物也要避免。選擇新鮮食材,要溫熱食用且必須是熟食、不吃隔餐食物,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如果傷口有紅腫痛的情況,麻油、酒類、硬殼海產這些食物要禁吃,必須等到傷口復原。

產後約兩周左右,子宮就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但如果子宮收縮得不好,或子宮裡殘留著部分胎盤或胎膜,恢復的速度就會很慢。這時可服用補血養血及加些補氣的中藥,如當歸、川芎、黃耆、黨參、山藥、茯苓等,能幫助子宮內膜修復,促進產後新陳代謝及幫助子宮恢復機能,調整水分代謝、利水消腫。

產後大概在第8~13天可以開始酌吃麻油料理食物,如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杜仲腰仔湯等。

此外注意保暖、避免吹風受涼,衣服應厚薄適宜,避免過熱出汗,不碰冷水,四周環境要保持整潔乾淨舒適,可用冷、暖器設備維持室溫的穩定,避免過熱或過冷。

這段時間也要少勞動、減少爬樓梯,避免彎腰或是搬重物、久蹲、屈膝、盤坐。如需哺餵母乳盡量採臥姿,如需坐餵需在腰部墊上大枕頭,讓姿勢舒服。要睡好、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讓氣血循環通暢,才不會造成乳汁不通,或肝氣不舒暢而致胸悶脅肋痛或惡露排不淨。

在自我護理方面,要定時排便、注意陰部、肛門清潔,傷口要保持乾燥。剖腹產者要適當使用束腹帶來幫助的傷口癒合,自然產者可適度使用束腹帶可預防子宮下垂、胃下垂、幫助身材恢復,但注意不宜過度緊束。

本文摘自《好孕湯療:國寶女中醫的3階段助孕法,幫你調整體質、對症根治,告別不孕!》/黃蘭媖(國寶級女中醫師)/台灣廣廈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