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天氣漸涼,許多民眾不僅開始想喝熱湯暖身,還變得食慾大增,此時想要減肥、控制身材好困難!日本專家針對一直控制不致食欲、減重失敗的民眾,提出3項「越吃越瘦的關鍵」,除了飯前喝柴魚高湯外,若能搭配提升攝食產熱效應的技巧,並每天適當補充維生素B群,便能健康、順利地瘦出窈窕身材。
越吃越瘦的關鍵1:飯前喝柴魚高湯,增加飽腹感
日本營養師、抗加齡醫學會指導士森由香子表示,僅是在飯前喝一杯用柴魚片製成的熱高湯,就可提高瘦身的可能性。這是因為柴魚的鮮味成分能刺激腦部的獎賞系統,較容易得到飽腹感,從而減少民眾進食的份量。
若能持續這個習慣,不用勉強也能自然地降低體脂肪,其他研究進一步發現,普通高湯與昆布高湯無法得到相同效果,推測也跟柴魚片的香氣與民眾能得到飽腹感有關。不過,森由香子進一步提醒,市售柴魚高湯中的鹽分含量高,建議民眾自製柴魚高湯。
【日本營養師的柴魚高湯食譜】
這是營養師大內美幸提供的柴魚高湯做法,僅需10g柴魚判、10g昆布、5杯水即可完成:
- 昆布泡水,約30分鐘後開中火加熱。
- 湯底沸騰前將昆布撈起,沸騰後熄火。
- 加入柴魚片,靜置一分鐘後濾除柴魚片即完成。
森由香子也建議,懶得自製高湯的民眾可在空腹時喝熱開水、熱麥茶、花草茶等無咖啡因的茶飲,也能讓人較容易得到飽腹感。即便喝的不是柴魚高湯,只要喝溫熱的飲品,也可溫暖身體、改善血液流動,較容易提升基礎代謝,幫助民眾順利去除體脂肪。
越吃越瘦的關鍵2:提高攝食產熱效應
除了事先增加飽腹感外,由於吃進身體中的營養素有一部分會以「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 DIT)消耗掉,若能盡量增加自己餐後的攝食產熱效應,就可增加能量消耗,讓自己變得不容易變胖。
營養師蘇妍臣曾撰文解釋,攝食產熱效應指的是吃完飯後,因消化吸收、儲藏、代謝等機制而消耗體內的能量,平均來說,攝取普通市售餐點(如便當),產生的攝食產熱效應約是總熱量的10%,雖看似不多,但「積沙成塔」,每天若多消耗10~20大卡,每年也可減少0.5~1kg。
綜合營養師森由香子與菊池真由子的建議,可透過以下方式增加攝食產熱效應:
留意晚餐時段:攝食產熱效應晚上效果最差,建議晚餐吃容易增加該效應的食物,能預防肥胖。
推薦食用辣椒製成的溫暖鍋物:吃辣椒後,辣椒素會與舌頭上的受體結合,活化交感神經與褐色脂肪細胞(能分解、燃燒脂肪的特殊細胞)讓身體溫暖、增加攝食產熱效應,改善血液循環、提升代謝。
添加有嚼勁的食材:如魷魚、章魚、牛蒡等。好好地咀嚼能刺激自律神經,不僅提高攝食產熱效應,還能增加唾液分泌、改善消化,並提升飽腹感預防過食。
留意蛋白質攝取:攝食產熱效應所消耗的能量依照攝取的營養素種類有所不同,只吃脂質的話,約會消耗熱量的4%;只攝取醣類的話,約消耗熱量的6%;攝取蛋白質則可消耗約30%。一般來說,進食時通常會攝取各式各樣的營養素,攝食產熱效應約為總熱量的10%,多攝取蛋白質即可增加該比例。
越吃越瘦的關鍵3:透過新鮮食材每餐攝取維生素B群
菊池真由子建議,飲食中應充分攝取維生素B群,B群的主要功用是促進醣類、脂質、蛋白質的分解與燃燒,並做為身體的能量來源。每餐的食物若能充分攝取維生素B群,便能養成不易胖體質,並避免復胖。相反地,若B群攝不足,則會降低醣類、脂質、蛋白質的代謝,讓多餘的脂肪容易累積在身體中。
常見的B群包括:維生素B1、B2、B6、B12、生物素、膽鹼、菸鹼酸、泛酸、肌醇等。銀座上符診所院長上符正志曾於《喚醒青春荷爾蒙》提出3種有助瘦身的B群:
維生素B1:若缺乏該營養素,身體便無法製造能量,形成易胖體質,推薦食材包括:糙米、蕎麥、豬、雞(雞柳、雞腿、雞肝),紅鮭、鯖魚等青皮魚,毛豆或納豆等大豆加工品等。
維生素B2:能去除過氧化脂質、抑制壞膽固醇,若食用過多油膩食物時,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包括:豬肝、雞肝、青皮魚、蛋、酪梨、舞菇、乾香菇、納豆等。
維生素B6:可有效代謝蛋白質,避免形成內臟脂肪、預防代謝症候群,推薦食材包括:牛肝、豬肝、雞柳、鮪魚、鰹魚、鮭魚、青皮魚、香蕉、地瓜、大蒜、芝麻等。
由於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不會在人體內儲存,需要每天透過食物適量補充,才能維持人體正常機能。菊池真由子指出,自己最喜歡食材是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群的烤雞肉串。只要將脂肪、膽固醇較高的雞皮部分去除,便能健康地享受雞肉料理。
若不想每天吃雞肉,也建議每天吃不同的牛肉、豬肉、魚肉、雞蛋等各式料理,並透過蔬菜沙拉等料理補充肉類不足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充分攝取各種營養素是瘦身不可缺少的。
留言 1
k
這倆醫師真僞善!走路兩腳趾才會麻痛,給現高七賢脊椎兩光勳治療,半年開了兩次腰椎減壓又加裝止滑脫器,搞到雙腿極度酸麻痛,腰椎無法支撐身體!再去高長庚饒求診說這要開融合,術前晚還跑來問我你到底怎麼了?刀後症狀更嚴重,笑回:-)你開刀前就是這樣子啦!🤕🤕🤕
2023年10月14日09:3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