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原來這種收入不用課稅!認識 10 個所得稅課徵項目和課稅級距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9年04月22日03:06 • 發布於 2019年04月16日08:15 • 陳彥丞

你所有賺的錢,都要課徵所得稅嗎?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你設籍台灣且有居住事實,來自台灣和中國來源的所得(不含港澳),就必須課徵綜所稅,其中可分為 10 種類別:

  • 薪資所得。
  • 利息所得。
  • 營利所得(例如股利分配)。
  • 執行業務所得。
  • 租賃所得及權利金所得(例如房租、著作權)。
  • 自立耕作、漁、牧、林、礦之所得。
  • 財產交易所得。
  • 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與給與。
  • 退職所得(例如退休金、資遣費)。
  • 其他所得(例如公司福委會的補助、檢舉獎金等)。

但《會計師艾蜜莉教你聰明節稅》中提到, 如果個人上網出售家庭日常使用之衣物、家具等獲得的收入,不需要課徵稅賦。 只有以營利為目的,或是採進、銷貨方式經營,才會被歸類為「營利所得」。

個人所得稅怎麼算出來的?一張圖讀懂

想知道所得稅怎麼算出來的,你可以參考三個公式:

製圖 / 楊婷宇

所得總額就是上述 10 種所得項目的總和,而每人基本免稅額為 8 萬 8000 元,標準扣除額為 12 萬元(配偶合併報稅就為 24 萬)。

課稅級距會變動!每年報稅前都應該先確認

每年綜所稅是針對「去年所得」課徵。以 2019 年報稅為例,對應申報是 2018 年 1 月至 12 月的所得,而非 2018 年 4 月至今年 4 月的所得。

至於你到底繳多少稅,就要根據這段期間的所得淨額(個人所得總額減掉免稅額、扣除額),對應今年的課稅級距,計算出應繳稅額。

舉例來說,你算出自己的所得淨額是 60 萬元,相應的稅率為 12%、累進差額是 3 萬 7800 元,最後的應納稅額會是 60 萬元乘以 12%(7 萬 2000元),再扣掉累進差額,得出應繳 3 萬 4200 元。

課稅級距和稅率每年都會調整,像是今年報稅的規定將取消 45% 的稅率。而所得淨額的金額今年仍然維持和去年相同,但仍然建議納稅人在每年報稅季時,可以查詢最新的課稅級距。

算出應繳稅額後,記得確認是否有預扣繳或其他可扣抵稅額

根據課稅級距算出應繳稅額後,還不要急著申報和繳納,因為這可能還不是最後實際要繳納的稅。其實,還有 3 種「可扣抵稅額」,正是在這個階段得以派上用場,幫你少繳一點稅。

點圖可放大

2017年綜所稅_可扣抵稅額 製圖 / 韋惟珊

另外,你可能在每個月拿到薪資單的時候,發現除了勞保、健保以外,還會以扣繳所得稅的名義,扣掉一些薪水,那就代表公司從你的薪水當中,先預扣一些稅額。等到實際要報稅的時候,這些預扣的金額,就可以抵掉應納稅額,讓你不會因為碰到納稅季,荷包就大幅失血。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別忘了詐騙集團也是 喔我上說宮廟
    2018年04月27日17:48
  • 20131212
    搞啥… 【分離課稅】的也拿出來談…?
    2018年04月27日15:49
  • ࿌࿌࿈ 夜̳̿͟͞光̳̿͟͞ ࿈࿌࿌
    有個疑問所得要扣稅 買東西要付人家發票錢 怎麼才會有平衡點
    2019年05月22日14:0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