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越來越受重視,開始自己下廚的人也變多了。自己煮能夠更好控制熱量、掌握食材來源,但小心料理過程中有些常見的習慣,有可能傷身程度不輸外食,例如洗菜的方式、同一鍋油反覆用、或是打開和關閉抽油煙機的時機,都可能讓全家健康亮紅燈,長期下來甚至累積出罹癌風險。
做菜NG習慣1. 用小蘇打粉、鹽巴洗菜
先前曾有「用鹽巴、小蘇打粉洗菜才能完整去除農藥」的謠傳,但用鹽洗菜其實沒有辦法加速農藥降解,反而可能因為鹽巴濃度高、破壞菜葉的細胞膜,損失營養之外甚至可能讓農藥進入菜葉中,因此其實不建議用鹽水來洗菜。
另外,部分酸性農藥在鹼性環境中降解速度較快,所以有些人會選擇加入弱鹼性的小蘇打粉來洗菜,雖然小蘇打粉經常是家事好幫手,但以洗菜時間短短十幾分鐘來說,降解農藥的效果並不明顯,最好的清洗方式還是最簡單的以「流動清水洗菜」喔。
做菜NG習慣2. 等到油冒煙才放菜
習慣先熱鍋到一定程度才放入食材嗎?科技部《科技大觀園》的文章中提到,如果油開始冒煙,代表溫度已經到達發煙點,這時候的油脂也來到裂解變質的階段,所以如果每次都是超過油品發煙點才開始烹調食物,就容易在料理過程中產生大量自由基和致癌物質,危害健康。
事實上,每一種油品的用途不同,千萬不要有「一瓶油打天下」的錯誤觀念,盡可能在烹調時應該適合的油品,舉例來說,發煙點低的亞麻仁油、葵花油適合涼拌、做沙拉;煎炒類則適合能高溫烹調的玄米油、酪梨油或芥花油。
做菜NG習慣3. 回鍋油留下來隔天繼續用
有些人會準備一個小碟子,把鍋裡的油留起來,下次還能再使用。但是反覆使用的回鍋油,在一次次高溫加熱中容易變質,產生過氧化物、反式脂肪、戴奧辛、多氯聯苯和多環芳香烴等上百種有害物質,長期食用容易提高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
食藥署提醒,在家使用油品烹調時,最好當次或當日使用,或於油炸後使用濾網過濾殘渣後再貯存,並且最好於隔日使用或丟棄,也要避免新舊油混用,當油脂顏色變深、變黏稠,或是油炸時出現白色小泡沫超過油炸鍋面積一半時,表示油脂已發生劣變,應該儘速換油 。
做菜NG習慣4. 煮完菜就立即將抽油煙機關掉
炒菜炒完就馬上隨手關掉抽油煙機?看似是個省電的動作,但對於健康可是大大不利!護理師譚敦慈曾在《57健康同學會》節目中提到,做完飯後馬上關掉抽油煙機是很多人都會犯的做菜壞習慣,然而,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指出,煮完菜後家中的PM2.5含量仍高,這時候立刻關掉抽油煙機,反而影響家中的空氣品質,危害全家人的呼吸道與肺部健康。
建議在開火時同步打開抽油煙機,在料理完成、瓦斯爐熄火後還要再繼續開著抽油煙機至少5分鐘,同時抽油煙機旁的窗戶不要打開,避免降低抽油煙機的效率,只要打開遠處的門,就可以發揮空氣流通的效用。
做菜NG習慣5. 飯菜放涼才放進冰箱
以前觀念認為熱菜要放涼才能放進冰箱,不然冰箱裡面的其他食物很可能會容易壞,或者是冰箱得花更多的電力才能讓飯菜涼下來,但這個觀念其實已經不合時宜了,因為現在的冰箱基本上冷房效果都不錯,如果食物在常溫環境下放太久,反而會導致細菌大量孳生,其中又以20到50度之間最危險。
想冰剩菜又不確定什麼溫度最適合放進冰箱的話,營養師林世航建議,只要手指觸碰盤子有熱度、但不至於燙手的情況下,大約60度左右,就可以冰進冰箱囉!
做菜NG習慣6. 碗筷泡水一整晚才洗
為了軟化碗筷上黏住的食物殘渣,會把碗泡一個晚上再洗嗎?小心泡越久越髒,東京大學食安研究專家關崎勉提醒,一般用完餐的鍋碗瓢盆中就有60至80個細菌,要是泡水放置超過10個小時,反而容易為細菌打造完美的生長環境,讓細菌量暴增48萬倍!
這時候只用洗碗精難保能清光餐具上殘留的細菌,必須用高溫殺菌的方法徹底消毒才能預防把髒東西吃下肚,所以髒碗盤的最佳清潔時間最好抓在1小時以內,洗完後也要趕快烘乾或擦乾,不要讓細菌有孳生的機會!
做菜NG習慣7. 用鋼刷、菜瓜布刷不沾鍋
不沾鍋材質的緣故,平時煮菜時盡量不要用鐵鏟或帶硬殼的食材,以免傷害到不沾鍋。在清潔不沾鍋時也要避免用鋼刷、菜瓜布,最好使用海綿清潔,否則一旦讓不沾鍋刮傷,烹調時可能釋放數百萬、難以被環境與人體分解的有毒微粒(PFAS)。研究表明,長期接觸PFAS將影響免疫系統抑制、內分泌、生殖發育,提高罹患腎癌、睾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和骨髓癌的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