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情緒勒索」怎麼解決?職場、親子間4種常見手段要注意,這5類型人最容易成為受害者,同情心氾濫最危險

Bella儂儂

發布於 2021年09月28日10:56 • Edward
「情緒勒索」怎麼解決?職場、親子間4種常見手段要注意,這5類型人最容易成為受害者,同情心氾濫最危險

「情緒勒索」一詞近年很流行,想來大家都知道它能描述生活中的什麼情況。說是知道了,但你掙脫得了這樣的勒索嗎?在掙脫前,一定要先了解它。讓我們來看看情緒勒索有哪 4 種常見手段與「行動 6 階段」,哪些人容易被勒索,又該如何解套?同時提醒自己,要避免成為一個情緒的勒索者。

延伸閱讀:「黑暗三人格」是什麼?先觀察是否有"惡意社交傾向"?自戀、善於操縱別人都屬於「人性陰暗面」?

  

1.  什麼是情緒勒索?注意這 4 種常見手段

source:Manuel Meurisse@Unsplash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雖然 1947 年就被記錄使用,但真正的普及是在心理治療師 Susan Forward 博士 1997 年出版的《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著作中。簡單來說,情緒勒索用以描述一個人「利用你的情緒與感受,來控制你的行為、說服你以他們的方式看待事情」。Forward 博士和合著者 Frazier 確立了 4 種勒索類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很容易見到:

  • 1. 【施暴者】:如果不按照他們的意思,這類型的勒索者會直接或間接地以暴力、負面情緒操縱你,例如「考一百分,不然我揍你」,或沒考一百分他便擺臭臉不跟你說話。
  • 2. 【自虐者】:這類型的人不是威脅你,而是威脅會傷害自己。例如「如果你沒考一百分,我就絕食」、「如果你不借我錢我的孩子就會餓死,這都是你的錯」。
  • 3. 【悲情者】:這類型的人往往很「沉默」,打悲情牌,利用對方的罪惡感達成自己的目的,例如「如果你沒有考一百分,我會覺得自己教育非常失敗,覺得自己很沒用」。
  • 4. 【欲擒故縱者】:這是最具心計的勒索手段,一開始會釋出善意、要給你好處,讓你按照他的意思做,但當你允諾後,他的要求可能會越來越多使你不堪負荷──「如果成績能維持,就讓你玩社團。」你努力讓自己能持續參加社團,直到有天他告訴你「你知道嗎,我對的期待其實更多」。

延伸閱讀:【慾女駕到】除了情緒勒索,你知道9成情侶間存在著「語言問題」嗎?7招教你遠離「話語控制」!

  

2. 情緒勒索的「6 階段」──你重複過幾次了?

source:Marco Bianchetti@Unsplash

為什麼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勒索呢?這是因為勒索者使我們出現了恐懼、責任感與罪惡感,在這些情緒的影響下,我們很容易就屈服於勒索者。而根據 Forward 博士的說法,情緒勒索通常分成以下 6 個階段:

  • 1. 要求:勒索者提出自己的要求。
  • 2. 抵抗:你並不想接受勒索者的要求,於是作出抵抗。
  • 3. 壓力:因為你的抵抗,勒索者開始製造壓力,讓你知道「不該拒絕他」。這是很關鍵的一點,因為在正常的人際關係中,當你作出抵抗時對方應該就會收手了。
  • 4. 威脅:勒索者開始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威脅你,也就是上述「4 種常見手段」的方式。
  • 5. 順從:因為產生恐懼、責任感與罪惡感,所以你順從了。
  • 6. 重複:好啦,這次先答應他──怎麼可能沒有下次!當勒索者知道你會順從,下次他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勒索你,重複再重複。

延伸閱讀:「自我慈悲」是什麼?心理學家教你3個要素提升幸福感、生活動力,讓你不被負面情緒影響

  

3. 你屬於「容易被勒索者」嗎?

source:Patrick Schneider@Unsplash

然而我們不能全歸咎於他人,情緒勒索是雙向的,一定是一方勒索而一方願意被如此。某些人格特質容易成為被勒索者,總對他人釋放出「我是個好目標」的訊息,以下 5 種人最常被情緒勒索:

  • 1. 依賴認同者:此種性格的人過度重視、依賴、渴望別人對他的認同與價值評估。
  • 2. 爭論平息者:害怕面對衝突,所以配合對方以平息紛爭。
  • 3. 自責者:喜歡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認為別人出事應是自己的責任。
  • 4. 濫用同情心者:同情心氾濫,別人顯露一點點弱勢就會接受對方要求。
  • 5. 自我懷疑者:無主見、無自信,傾向由他人幫自己決定該怎麼做,於是經常對要求順從。

延伸閱讀:「高EQ」特質有哪些?5種跡象來判斷「認識情緒」很重要,社交技巧能從「懂得傾聽」開始做起!

  

4. 該如何解套?

source:Silas Köhler@Unsplash

要怎麼樣從情緒勒索中掙脫呢?這並不容易。我們要先明白,有些情緒勒索者是有意的,有些是無意的;有些時候單純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恐懼感與不安全感),並非就是情緒勒索。請檢視自己是否為上述 5 種性格的人,並做出改變。再來你該選擇健康的交友圈,與有情緒勒索傾向的人維持距離。若遇到情緒勒索的情況,請保持冷靜的態度、堅持自己的立場,不逼迫自己立刻回答對方的要求,時時刻刻覺察自己是否因對方的行動而出現了恐懼、責任感與罪惡感。

在人身安全許可的狀況下,你也能與對方進行真誠的對話,了解雙方的立場與衝突點,試圖找出替代方案或解決真正的問題。我們通常容易受極端「自虐者」自我傷害的操控而屈服,記住,他是他,你是你,你只能控制你自己,必要時請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延伸閱讀:別因害怕而退讓!遇到另一半「情緒勒索」時,究竟該如何解套?

  

參考資料:Wikipedia"Emotional blackmail"、healthline"How to Spot and Respond to Emotional Blackmail"Written by Crystal Raypole、向陽身心診所群〈你我身邊的迷霧-情緒勒索〉by 唐漢青 醫師

  

Netflix《艾蜜莉在巴黎》第二季劇照+預告出爐!艾蜜莉桃花值再度點滿,播出時間在「這天」!

致敬還是巧合?《魷魚遊戲》與3部經典日片竟有驚人相似!《大逃殺》這段配樂資深影迷超耳熟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56

  • lesane
    幫外人壓低自己人規格的,肯定不是朋友。 這種人不可依賴。
    2021年09月30日04:27
  • 書毅
    To 沈痛筆 不要再文字勒索我們的眼睛了👀
    2021年10月01日04:00
  • 會去道德勒索,貶低 子女人格,貶低別的任何人人格的人,根本沒資格當人,沒資格要求回報,。 只是牠們敢這麼做,都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對象""通常很弱勢,很善良,牠們就敢利用,敢欺騙,對那個很兇,很難說服的人或子女,牠們才不會花太多時間去騙,去勒索,去利用
    2021年10月01日04:37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9月29日00:27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9月28日23:5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