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溝通困擾許多人,德勤報告中指出,有70%員工願意跳槽到提供良好溝通環境的企業,面對邏輯、習慣不同的同事,MBTI可以提供應對策略。
當看重工作紀律的J型(Judging,判斷)主管走進辦公室,看見憑感覺做事的P型(Perceiving,感知)員工到處閒逛、和同事聊天,專案期限前3天才開始趕工,讓J型主管看不下去,馬上把這位員工叫來辦公桌旁問問:「天啊!你整天到底在幹嘛 ?」
這是荳點心理諮商所創辦人林佳慧在《Cheers》Podcast節目中分享的生動例子,不同MBTI類型的主管與員工工作方法的差異,常常是導致衝突的起火點。
林佳慧曾上過MBTI認證施測師帶領的工作坊、舉辦MBTI溝通法的企業內訓,在節目中分享不同類型的主管、同事與下屬間,要採取相異的互動溝通策略。
正確理解MBTI
「MBTI是用來認識一個人,而不是判斷一個人。」林佳慧首先點出MBTI的正確解讀方式,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MBTI只是提供一個了解性格傾向的參考,不應被用來為他人貼上標籤,或以此評斷一個人是否適合某個工作,例如身為I(Introvert,內向)人的黃仁勳,在公開演講時也能呈現E(Extrovert,外向)人的性格,帶動現場氣氛。
(延伸閱讀:演講充滿魅力的黃仁勳是「I」型人?MBTI測驗讓你知己知彼)
MBTI主要由4個維度組成,其中每個維度又分2種對照性格:
- 能量態度:指獲得能量的方式,如果你從社交中獲得能量,就是E;反之,在從事社交活動時耗費能量,獨處時才能充電恢復,便是I。
- 資訊思維:指處理資訊的方式。習慣以抽象的概念思考,就是N(Intuition,直覺);善於處理具體的數字、事實,則是S(Sensing,實感)。
- 判斷思維:指做決定時的判斷依據,如果習慣就事論事、理性思考,就是T(Thinking,理性);若較能感知情緒與人際關係,換位思考、體諒他人,則是F(Feeling,感覺)。
- 反應態度:做事習慣設計目標與步驟,喜歡一切照計畫進行,就是J;憑感覺走一步算一步,則是P。
不同MBTI的工作者在思維模式、工作習慣上都有差異,我們該如何設定正確的共事策略?以下舉實例說明:
當天馬行空派員工與眼見為憑派同事合作
林佳慧先舉善於發散思考的N型員工,與依據事實、具體數字行事的S型員工為例。
例如部門要製作企劃提案簡報,N型員工負責文字,S型員工依據文字繪製配圖,討論時N型員工可能丟出的指示都是「形容詞」,例如:「我要有格局、大器的感覺。」「這樣的指令在S型員工的世界裡,有說等於沒說。」林佳慧表示,S型員工需要更細節的說明,例如簡報的目標受眾、文字的數量、配圖需求等,理解具體需求後,才有辦法執行。
林佳慧提醒,S型員工可以主動追問細節,描述自己的理解,和N型員工心中的抽象圖像對焦;N型員工也許無法把抽象概念拆解成細節,但也可以提供具體範例,確保雙方有共同的理解。
不同MBTI的主管與下屬溝通
若情境轉換成主管與下屬,又有更多溝通眉角需注意。
例如凡事半部就班,喜歡「掌控」專案進度J型主管,碰上偏好彈性工作步調,有「感覺」時再動工的P型下屬,就容易產生衝突。
J型主管可能落入「微管理」(編按:通常指習慣透過密切觀察、插手處理大小事的管理者)的模式,要求P型下屬每日繳交工作日誌,滿足自己掌控進度的安全感,但對P型下屬而言卻會帶來極大壓力,甚至導致安靜離職。
林佳慧建議,較健康的共事模式,是J型主管可以適度表達自己追蹤進度的需求,並拉長追蹤的間距,例如從每天交報告拉長到2週一次的1on1會議,讓P型下屬保有安排自己工作步調的彈性。
同時J型主管也要有心理準備,當你詢問進度時,P型下屬常常會回答「還在規劃中」,這不代表他在偷懶,而是在醞釀內容,主管可以給予鼓勵,或近一步詢問是否有能幫忙之處,反而能夠激發出P型下屬的好表現。
又或是注重邏輯、效率的T型高階主管,碰到與重視人際和諧、情感的F型中階主管,林佳慧建議2種合作模式:
- 當T型高階主管制定決策時,可以邀請F型下屬提供意見,了解決策可能帶來的對人情緒上、關係上的影響,避免造成誤解或負面情緒。
- F型主管可以扮演「潤滑劑」的角色: 在T型主管和跨一階的下屬之間,協助轉譯和溝通,將目標和指令以更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達,減少摩擦,提升團隊凝聚力。
- 當然,理論分類只是輔助,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真實互動後得來的感受,保有彈性與開放的心態認識每一位同事吧!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