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適當的洗臉方式不僅能清除皮膚表面的污垢和多餘油脂,還能預防粉刺、痤瘡等問題,保護肌膚屏障功能。不過,很多民眾對於正確的洗臉方法和頻率存在誤解,甚至因不當操作導致肌膚受損。
正確洗臉方式:四個關鍵步驟
選擇適合的清潔產品
選擇清潔產品時,應根據自身膚質進行挑選,例如乾性肌膚適合滋潤型潔面產品,而油性或痘痘肌膚則可選用控油型或抗痘配方的洗面乳。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應避免使用含強效界面活性劑或刺激性成分的產品,例如硫酸鹽類(SLS)或香精,因為這類成分可能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導致水分流失,進而引起乾燥、脫皮、發紅甚至敏感反應。選擇標示為「溫和」、「無香料」或「適合敏感肌」的產品,能更好地保護皮膚的健康屏障。
正確的清潔手法
- 將清潔產品倒在手心,加水輕輕揉搓至起泡。
- 將泡沫均勻塗抹在臉部,用指腹輕輕按摩,避免用力摩擦,以免損傷皮膚角質層。
- 清潔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控制在30秒至1分鐘內。
適當的沖洗方式
清潔結束後,應使用微涼的清水將清潔劑徹底沖洗乾淨,確保不留下任何殘留物,避免因化學成分滯留而引發皮膚刺激、乾燥或敏感問題。特別是在髮際線、鼻翼兩側等區域,需多加注意清洗,以防清潔劑殘留。
溫柔擦乾與保濕
沖洗完畢後,用乾淨柔軟的毛巾輕輕按壓皮膚吸乾水分,避免用毛巾用力揉搓,防止摩擦對皮膚造成的刺激或損傷。隨後,應立即塗抹適合膚質的保濕產品,幫助皮膚鎖住水分,維持肌膚的潤澤與彈性。對於乾燥肌膚,可選用含玻尿酸或神經醯胺成分的保濕產品,以進一步加強皮膚屏障的修復功能。
洗臉頻率的科學建議
研究顯示,每天洗臉一次或兩次均能減少痤瘡的平均數量,但一天洗臉三次反而可能加重皮膚問題,顯示過度清潔可能對皮膚造成負擔。
建議:
- 一般民眾每日早晚各洗臉一次即可。
- 若為油性皮膚或進行了運動等活動,可適度增加一次清潔,但避免頻繁洗臉。
常見洗臉迷思
- 過度清潔:誤以為頻繁洗臉能改善油脂分泌或痤瘡問題,但實際上,過度清潔可能破壞皮膚屏障,使皮膚更容易出現乾燥、敏感或反彈性出油。
- 忽略卸妝步驟:對於有化妝習慣者,僅用洗面乳清潔可能無法完全去除彩妝殘留,建議搭配專業卸妝產品。
- 使用熱水洗臉:熱水可能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紅腫或乾燥。應選擇溫水或微涼水進行清潔。透過選擇適合的清潔產品、正確的洗臉手法與適當的頻率,可以有效提升皮膚屏障功能,減少肌膚問題的發生。日常保養中,應避免過度清潔或不當操作,讓皮膚保持健康平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