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領著台灣身分證,為何他們在企業缺席?
台灣產業苦喊缺工、期待政策開放更多外籍人士,但有一群人早已在自家門前,卻仍未被企業看見。
據2023年統計,OECD國家多了超過600萬位永久性移民,寫下紀錄新高,其中家庭移民就占4成。同一時間回看台灣,跨國婚姻對數亦創近10年新高,如今在台每5到6對新婚夫妻,就有1對是跨國婚姻,且非本國籍配偶之中,東南亞籍已連年超車陸籍。
此外,學歷背景也開始產生變化。移民署「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顯示,2023年新住民在來台前的教育程度在專科、大學及碩士以上者,比例已達21.1%。
以台灣目前總計60萬新住民換算,相當於有超過12萬的「高學歷」新住民大軍。更令人振奮的是,他們積極投入職場,整體新住民在台勞動參與率高達75%,遠高於國人的59.2%。
然而,此刻的他們在哪裡?能成為台灣人才缺口的解方嗎?
現況:學歷就業不成正比,碩士失業率最高
社區大學第一線對於新住民的變化最有感。
過去7年在中壢社區大學開設新住民司法通譯培訓課程的講師鄭文忠,至今接觸近600位新住民學員,他透露:「這幾年很明顯,大學、碩士畢業的學生變多了。以前大眾總認為新住民是弱勢,其實他們愈來愈強了。」
教育程度的提升,除了反映母國發展之外,台灣高教受少子化衝擊,不少學校也積極轉向新住民招手,透過彈性的線上課程、便宜的學費吸引新住民再進修。
此外,政策也是推力之一。
「我們要讓他們更強,」移民署副署長陳建成表示,近年移民署推動新住民及其子女獎助(勵)學金計畫,新住民通過全國技術士證的比例已提升到8.7%。「這關乎台灣47萬新二代的發展,他們是我們未來一整代的中堅分子。」陳建成語氣肯定地說。
弔詭的是,若對照新住民的學歷與勞動參與率,專科與大學畢業者勞參率反而比小學、國中、高中畢業者低了約10%;碩士以上勞參率雖然高於平均,但若看失業率,碩士以上和專科畢業的新住民並列失業率最高的兩大族群。
「學歷能改變新住民的就業現況嗎?我覺得這是錯誤的期待。」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夏曉鵑不諱言,「在台灣,考不上大學比考上更困難,如果歧視新住民的結構沒改變,更高的學歷也換不到更好的工作條件。」
從移民署的調查可見,近半專科畢業的新住民月收入未達3萬元;具大學學歷的新住民中,6成月收入未達4萬元,與國人薪資仍有顯著落差。
來自柬埔寨、台灣首位新住民立委、現任基隆市兒童及少年事務處處長的林麗蟬感嘆,企業與大眾對「新住民能做什麼」依舊不脫既定印象,舉凡導遊、翻譯、美容、餐飲、教東南亞語等,「這些有沒有符合市場需要?我們要很務實地去看待這件事。」
困境:過往專長,在台無用武之地
據移民署調查,學歷在大專以上的新住民婚前約9成都有工作。問及專科、大學畢業者結婚前的最後一份工作,最大宗分別是「事務支援人員」與「專業人員」;然而,來台後最大宗都是從事「服務與銷售工作人員」。
過往專長難以平行轉移,對台灣產業也造成另一種人才「浪費」。
來自上海的新住民卓宇,是擁有中國、美國雙執照的律師,有一份收入優渥的工作,在事業正要起步時遇見了台籍先生,為愛來台的代價卻是放棄所長。若要在台繼續執業,她須等待6年取得身分證、並重新考取國考。
卓宇回憶,有長輩知道她的處境,建議她申請律師事務所的櫃檯行政工作,「我聽完真的一句話都講不出口。我感覺我在這邊就是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了,很失望!」
後來,卓宇決定轉換跑道,從零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單從經濟面考量,經營自媒體的收益雖然並不比做行政工作多,但成就感卻大得多。
在這些傑出的新住民身上,過往的資歷可能反成心裡的枷鎖。
具備大學學歷以上的新住民,超過3成都反映在工作上遭遇困難……
繼續閱讀全文👉🏻 12萬「高學歷」新住民:被低估的人才金庫!中美雙執照律師來台卻被埋沒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獨家!你想不到的一所大學,吸引5000名新住民搶讀,畢業改當上班族或社工師
[ * [放棄加拿大永居,印度教授、科學家夫妻檔來台在大學、醫院上班:「台灣是隱藏寶藏!」](https://cwl.pse.is/6p68sc) ]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