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壞膽固醇失控爆危機,這5種疾病都會蠢蠢欲動

常春月刊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11小時前

壞膽固醇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正常標準值應低於130mg/dL。當LDL高於130mg/dL且低於159mg/dL時,屬於「高邊界血膽固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LDL高於160mg/dL時,即是所謂的「高血膽固醇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黃晨祐指出,壞膽固醇過高,會造成從頭到腳的各器官發生血管併發症,發生在腦部可能會造成腦中風;在心臟,就會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嚴重的話變成心肌梗塞;影響到腎臟,會引起腎動脈狹窄、腎動脈梗塞;發生在腸子,也可能造成腸繫膜缺血;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則會造成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根據研究顯示,壞膽固醇每增加39mg/dL,將增加25%缺血性腦中風、40%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也會增加心肌梗塞、心絞痛等發生機率;LDL增加10mg/dL,會提升10%周邊動脈阻塞疾病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膽固醇過高,引爆5大危險疾病

1.腦中風

根據衛福部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死因第4名,奪走1萬2371條寶貴生命;健保署資料顯示,2023年腦血管疾病就醫人數為45.9萬人,其中超過25%的患者有壞膽固醇過高的問題。

黃晨祐表示,壞膽固醇在腦中風的發生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當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濃度過高時,會逐漸滲透到血管壁中,特別是當壞膽固醇氧化後,毒性增強,對血管造成損害。壞膽固醇穿透血管內壁後,開始累積並誘發局部發炎反應,巨噬細胞被吸引來清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但在吞噬壞膽固醇後,這些細胞會轉變為泡沫細胞,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並引發血管壁的結構改變。

隨著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增長,血管內腔會越來越狹窄,血液流通變得困難,而腦部對血液供應非常敏感,當腦血管因狹窄而導致供血不足時,腦細胞可能因缺氧而受到損傷;一旦血壓出現波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可能破裂,導致血小板迅速聚集,最終形成血栓,血栓隨後可能完全堵塞腦部血管,阻斷局部血液供應,進而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此外,壞膽固醇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也有破壞作用,血管內皮細胞負責釋放一氧化氮,這是一種有助於血管舒張的分子,當壞膽固醇濃度過高時,會抑制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導致血管僵硬和舒張功能減弱,進一步提高血栓形成和腦中風的風險。

1/3腦中風病患未到院即死亡

黃晨祐強調,腦中風是非常危險的急性疾病,血管阻塞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面臨語言障礙、癱瘓等後遺症,甚至永久性殘疾、死亡。據統計,1/3腦中風病患在未到院即死亡,1/3到院接受治療後仍會殘留較嚴重的後遺症,僅1/3經過治療後可以恢復得不錯。

2.心肌梗塞

根據衛福部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血管疾病是死因第2名,奪走2萬3424條人命;健保署資料顯示,2023年心血管疾病就醫人數達62.2萬人,每年近1.8萬人因急性心肌梗塞就醫,有3到4成病患到院前死亡。

根據台灣16家教學醫院收治的5000多位冠狀動脈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病人中,發現有超過8成病人的壞膽固醇,高於要控制在標準70mg/dL。

黃晨祐表示,壞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當血液中的 LDL 膽固醇濃度過高時,會逐漸累積在動脈血管管壁的內膜層,並受到氧化作用的影響,轉變為極具毒性的氧化型 LDL,就會觸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氧化型 LDL的出現如同警報器,吸引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前來清除,但過量的LDL會讓巨噬細胞無法正常代謝,最終演變為泡沫細胞,越來越多的泡沫細胞累積在動脈內膜層,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黃晨祐說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會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和氧氣供應,進而引發胸悶、胸痛等症狀,更為危險的是,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非常容易因為血流壓力或外力而破裂;斑塊一旦破裂,其內部的脂肪與細胞碎片將直接暴露於血液中,迅速引發血小板活化,進而啟動凝血機制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完全阻塞冠狀動脈,心肌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及氧氣,便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發作時,患者會感到劇烈的胸痛,可能伴隨呼吸困難、冒冷汗,甚至昏厥或猝死。根據醫學文獻統計,急性心肌梗的死亡率可高達30~60%。

3.腎動脈梗塞

腎臟充滿血管,如果壞膽固醇過高,也可能堆積在腎動脈,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擴大,導致腎動脈狹窄。腎動脈是輸送血液至腎臟的動脈,正常情況下,腎臟需要足夠的血流量,來幫助過濾廢物和排除多餘的液體,如果流向腎臟的血液減少,可能會損傷腎臟組織,並且增加全身的血壓。

黃晨祐說明,腎動脈狹窄的原因通常是阻塞性的,當脂肪、膽固醇聚集而產生斑塊時,有可能會堆積在腎動脈內壁上,這種變化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隨著這些沉積物變大、變硬,減少血流量,甚至腎臟產生疤痕,最終使腎動脈變窄。

當一個或多個向腎臟輸送血液的動脈變狹窄時,便會阻止了富含氧氣的血液到達腎臟不足,就會開始出現高血壓,造成所謂的「腎血管性高血壓」,因為腎臟動脈狹窄,造成腎臟分泌不正常的荷爾蒙,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異常激活導致高血壓,也是次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

要注意的是,腎動脈狹窄更嚴重的話,血栓可能完全堵塞血管,引發腎動脈梗塞,進而造成腎臟部分組織的壞死或損傷,嚴重者甚至會發展為慢性腎衰竭,需要洗腎或腎移植來維持生命。

腎功能逐漸衰退,必須靠洗腎維生
黃晨祐強調,腎血管性高血壓很難控制,即使使用多重藥物也無法控制的高血壓,且用藥反應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愈來愈差,這種高血壓也會進一步加重心血管負擔,增加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而且時日一久,更可能造成腎臟萎縮,當腎功能逐漸衰退,就必須洗腎。

4.腸中風

腸道的血液循環系統也可能因壞膽固醇的堆積而受損,最終導致腸中風的發生。腸中風是指腸繫膜動脈因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生的急性缺血狀況,可能對腸道組織造成永久性損害,甚至威脅生命。

腸繫膜動脈是為腸道供應血液的主要通道,當壞膽固醇過高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容易滲透進血管壁內層,尤其是在動脈彎曲處或血流湍急的部位,血管內皮細胞容易受損,壞膽固醇更容易滲透進入血管壁,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黃晨祐表示,當壞膽固醇引發的斑塊,形成在腸繫膜動脈中,血管的彈性和通透性會明顯下降,血栓一旦在此處形成,會進一步阻塞血流,導致腸道組織缺乏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供應,腸道細胞對缺氧極為敏感,若血液供應中斷超過一定時間,細胞便會開始壞死,引發嚴重的腸道功能障礙。

此外,腸道的微血管網絡非常密集,但結構相對脆弱;一旦主要動脈的血流受到阻塞,腸道的代償性血液循環難以完全應對缺氧壓力,導致局部缺血進一步惡化,缺氧的腸組織會釋放大量的自由基和炎症因子,這不僅會加速細胞壞死,還可能引發全身性的炎症反應,進一步加劇病情。

別把常中風當作腸胃疾病
黃晨祐警告,腸中風發生後,早期的徵兆可能包括腹部劇痛、噁心、嘔吐及腸蠕動功能的異常;然而,這些症狀往往容易被誤認為其他腸胃疾病,如腸胃炎或腸阻塞,使得診斷和治療時機延誤,當腸道組織壞死範圍擴大後,病人可能會出現腹膜炎、腸穿孔等更危急的狀況,延誤就醫死亡率可高達90%,即使幸運救回來,必須切除大部分腸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5.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壞膽固醇堆積在周邊血管,會導致遠端組織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及氧氣,產生缺血情形,稱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黃晨祐指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是指主動脈弓以下的動脈產生粥樣硬化,隨著病程進展,動脈管徑越來越窄或阻塞,影響血液灌流,進一步引發肢體缺血,其組織缺血症狀多發生於下肢,且雙腳都有可能阻塞。

黃晨祐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而逐漸加重,初期時,患者可能僅感覺到患肢的溫度稍低於正常肢體,偶爾會有輕微的麻木或冰冷感,這些症狀通常不明顯,也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

然而,隨著血液循環逐漸變差,行走時可能會開始感到不適,尤其是小腿、大腿或臀部,容易出現痙攣性疼痛,稱為「間歇性跛行」。特點是走一段路後疼痛發作,但在短暫休息後會緩解,患者可以繼續行走,但疼痛會不斷重複發作,反映出局部血液供應的不足。

黃晨祐強調,當病情進一步惡化時,疼痛可能會持續存在,即使在休息時也無法緩解,顯示患肢的血流供應已經明顯不足,導致肌肉和組織的缺氧問題加重。隨著血液阻塞程度的加劇,腳部可能開始出現潰瘍或無法癒合的傷口,皮膚變得冰冷、蒼白,甚至可能出現黑紫色,顯示組織缺血性壞死的徵兆。此時,若未能及時接受治療,病情可能進一步惡化,甚至需要截肢的地步。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增加好膽固醇,營養師大推「這5種脂肪」必吃! 開心果、鯖魚都有幫助
·每4成人就有1名高血脂!醫揭「6共通因子」惹禍 做1事有效提高好膽固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