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揠苗助長or提前扎根 學齡前英語教育行不行?!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1年11月17日15:27 • 發布於 2021年11月17日00:00
揠苗助長or提前扎根  學齡前英語教育行不行?!
揠苗助長or提前扎根 學齡前英語教育行不行?!

 

為學齡前幼兒挑選對的老師很重要,對幼兒與教學擁有熱忱與專業的老師,絕對勝過金髮碧眼的外師!

該不該提早在學齡前階段,讓孩子大量接觸英文?

英文教學現場的觀察

出生在馬來西亞,母親是台灣人,父親是馬來西亞人,一直在馬來西亞求學,直到大學才來台灣就讀,到目前擁有13年專業英語教學經驗,並經常帶領英文老師師訓課程的Debbie老師在訪談時,熱情分享了她多年在英文教學領域現場的種種細心的觀察與經驗,小編利用表格簡易將重點彙整如下:

學齡前英語教育

˙學齡前有接觸英文,進入小學階段後

正向表現:因從小接觸,覺得英文已是生活一部份,而非刻意學習的科目。

負向表現:覺得學校內容太簡單,上課不易專心。

˙學齡前無接觸英文,進入小學階段後

正向表現:覺得英文新鮮,學習表現與學齡前接觸者無差異。

負向表現:已習慣中文,一旦跟不上學習,容易排斥或放棄。

貞慧老師的經驗分享

高雄市立後勁國中英語老師暨圖書推動教師李貞慧表示,她的小兒子是送全美幼兒園,大女兒是送雙語幼兒園。她覺得兩個孩子個性不同,女兒的個性偏內向,所以她選了雙語,讓女兒可以得到中師的幫忙。不過她發現,兒子現在上小學了,英文聽力很好,但是英文文法比起姊姊,倒是會出現更多的錯誤。貞慧老師坦言,她不確定自己兩個孩子英文文法能力上的差異性,是否與上全美或雙語幼兒園有直接關係,但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家長們分享。

此外,貞慧老師談到,自己兒子2歲時,她以全美語的方式念英文繪本給兒子聽,兒子幾乎能夠無縫接軌,沒有產生任何的抗拒,自然而然地接受、聆聽。

然而,就在同一時段,大女兒已經4歲了,母語(中文)的聽說能力等表達方面已經更完整,因此,經常直接要求媽媽把英文故事翻譯成中文,急著想知道故事下一步發生什麼事情,要求媽媽不要用英文講故事。

 

 

孩子出現排斥英文的狀況,家長可以怎麼做?

貞慧老師當時採用的方式是正向鼓勵,她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與我們分享,她當時告訴女兒:

1.媽咪知道妳是有能力聽得懂的,如果妳聽不懂媽咪說的任何一個段落的英文故事,媽咪可以馬上停下來為妳解釋。

2.善用女兒的喜好,耐心地互相協調與鼓勵。貞慧老師說,當時,她也知道女兒特別喜歡聽她念哪幾本中文故事,於是會試著鼓勵並且與女兒溝通:「那你先聽媽咪念一本全英文的故事,媽咪就再念3本妳自己挑的、妳最喜歡的中文故事給你聽。」

小編真心話

聽完貞慧老師的分享,小編深深感覺貞慧老師的作法與她長期以來秉持著熱情推廣閱讀與繪本的中心價值觀非常一致,繪本從來不是工具,對小孩是,對大人亦然。除此之外,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應避免給予孩子過大的壓力或威脅等方式,貞慧老師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英文老師,就堅持著要塞英文繪本給孩子們,或是把繪本純粹就拿來當作是教育的工具。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要學英文?」

貞慧老師說,她應該會先想辦法去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來,問題的背後通常都有原因。有些原因還必須加上耐心跟時間的觀察。若是有一天她的孩子們開口說為什麼要學英文?我們又不常用到,我想去學XXX(其它事物或語言)她真的就會讓孩子花時間在他們有興趣的事物上,不會採取堅持孩子們一要繼續投入大量心力在英文學習上不可。

英文好≠未來能夠快樂生活或工作的唯一條件

貞慧老師強調,她真的不認為英文好,才是孩子們未來能夠快樂地生活著、或者未來能在社會上找到所謂好工作或生存的唯一條件,反而是家長能夠多花心力陪伴、關心著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一路都協助孩子們找尋到自己喜愛的事物,良好的親子關係與互動,讓孩子就算年紀再大,都願意把他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主動跟父母親分享,這才是最難的,也應該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有了健康的身心與自信心,加上日後自己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相信再晚開始學習一種語言,也不會是困難的事情

鼓勵英文親子共讀,但中文共讀也別少!

貞慧老師說:「其實,在我們家,我念中文故事給孩子的比例比英文故事更多唷!」小編明顯感受到,老師並沒有因為期待自己孩子英文必須要英文能力頂尖,就忽略他們母語能力的養成。

英文共讀時,勿抱著測驗孩子的心態

貞慧老師打趣地說,有時候自己在學校教書教久了,會有職業病,常常會無意識地想要確認學生們到底有沒有吸收她所教授的東西,所以,連在家唸英文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也都會忍不住想做些確認的動作,例如,念著念著,看孩子們好安靜,她就主動自己停了下來,詢問孩子們一些問題,想要確認孩子們那麼安靜地聽,到底真的有聽懂她講的英文繪本內容嗎?

當孩子沉浸在故事中,勿輕易中斷

沒想到孩子跟她說:「媽麻,妳可以不要每一次唸故事都忽然停下來嗎?我們不懂,我們會告訴妳。」

至此之後,她會刻意提醒自己就享受好好與孩子們共讀英文繪本故事的過程吧,因為只要是好的故事,其實很容易會被孩子們吸進去,會一直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了。仔細一想,其實任誰在聽故事的時候都不喜歡被打斷,或是被抽考問題。

 

 

錯誤迷思:孩子一定要知道每一個英文單字,才能聽全英故事

貞慧老師也強調,也不一定真的要每一個英文單字都認識,孩子們才能聽得懂完整的英文故事唷。

孩子沒有機會把學到的英文「說」出口?

在台灣不像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運用到英文。然而語言的學習需要大量的input才有機會output,目前台灣卻缺乏環境,讓孩子們能自然地使用英文。

 

 

方法1:國外旅遊

貞慧老師表示,至少讓孩子不怕英文,她會在寒暑假盡可能地帶孩子出國,讓他們真的看見學英文的實用性。因為到國外,除非遇到會講中文的人,否則你還是必須用英語這個國際語言與他人交談,有機會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否則除非孩子本身對語言很有興趣,不然的話,孩子進入國中小學習體制,英語有可能在他心目中就是一門學科與考科,這樣英語的學習可能就會越來越與生活脫鉤了。

方法2:從英文共讀到獨立閱讀

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會知道他學英文能夠為他打開更大的世界,英文學得好,孩子可以直接閱讀英文原版書,直接得到一手資源,無須等待他人翻譯。

方法3:善用網路資源

台灣雖然沒有聽說英文的大環境,但免費的網路是非常發達的,家長自己本身可以善用網路,家長可以多利用這個部分,自己也等於與孩子共同學習,孩子input和output的比例就會比較均衡些。

方法4:親子對話

貞慧老師表示,在家裡,可以透過與孩子英文對話,讓孩子從小便感受到英文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就像說中文或台語一樣,很自然而然會去使用的一種語言。不是只有去學校或是在補習班才會使用英文,回到家便全然脫離了英文環境。

藉由親子共學,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喜歡上英文,比會了多少英文來得更為重要!

陳冠州老師也與貞慧老師持同樣的看法,親子對話既可以讓家長有機會練習可能已經生疏的英文,另一方面,因為「練習對話」,所以,絕對是開口「說」英文的好機會!

 

 

訪問當下,小編回應陳冠州老師:「陳老師,我覺得您說得我很認同,但我之前在美國念碩士,回到台灣有10年了,因為平常工作不需要使用到英文,當初留學GRE考試跟托福考試,不論單字或聽寫,都順利通過,但現在,真的英文口說能力,倒退如流水,別說是那些那麼困難的英文單字,我覺得我連很基本的英文日常生活對話,都不見得有把握能說出來?!」

陳冠州老師馬上隨手抓了一本國中參考書,請我放輕鬆,就當他在跟我玩一個小遊戲,由他念中文,然後我試著就直覺地把中文直接用英文翻譯並說出來。

當時,小編覺得緊張卻又有趣,結果獲得陳冠州老師的稱讚:「其實,妳幾乎都說對了啊 ,妳看,經過這樣的一個遊戲,妳有沒有發現,妳的問題,其實也凸顯了蠻多家長的狀況,很多家長其實英文程度根本沒有自己想像得差,卻莫名地沒有自信。」

如何為學齡前的孩子選擇合適的英文老師?

三心二溢:愛心、耐心、同理心,笑容滿溢、才華洋溢的老師get!

Iris老師表示,當遇見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幼兒,為了妥善照顧幼兒敏感的小小心靈,身為學齡前老師,應該要有同理心,站在幼兒角度「看懂」孩子。

例如,幼兒來到不熟悉的環境,老師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適應環境、適應課程,不強迫並等待幼兒心理準備好了才加入課程,而不會為了班級控制,在與家長幼兒溝通前制止孩子無意製造出的聲響或規範幼兒的行動。

除了貼近孩子的心,還要給幼兒一堂豐富歡樂的課程。在學齡前教育,「玩」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老師的創意無窮、變化多端,讓幼兒「玩中學」。一堂充滿笑聲的課,在於老師能不能夠「Being silly」,幼兒在幽默感中學習是享受的、快樂的,除了能刺激幼兒思考,還能讓幼兒更有意願參與。

 

 

能把小木偶變成真正的小孩的仙女老師get!

Iris老師認為,在課堂上老師應該讓孩子自在學習,就像孩子自然學會說話走路一樣,我們不曾因為抓著孩子的腳一步一步而教會孩子行走,或捏著孩子的嘴讓孩子學會說話。孩子的一雙小眼睛好比一台錄像機,認真的把老師所教的仔細錄下來,大人不應該在這時候把孩子當小木偶操控,要求老師做的動作都要跟著不容錯過,這對正在仔細錄影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干擾,大人應該要讓孩子自在學習,等待孩子準備好「播放」這美好的成果。

 

 

 

家長錯誤迷思,外國人口音才標準

從小在國外長大的Iris老師表示,其實沒有所謂的正確或完美口音,孩子將來到外地的時候,她會聽到各種不同的發音,語言在於溝通,而非正確的腔調跟發音的完美。

她反而認為,只認為某種口音是純正的,而害怕孩子接觸其他的口音是錯誤觀念,看看許多來自印度、新加坡等等不同國家的人們,口中說的也是英語,很難訂定哪一個是最標準的英語。

不可否認,美式英語漸漸在大家心目中認定為最標準的口音,能在美式英語的環境下學習當然是好事。但在缺乏美式英語的環境下,只要敢開口,能善用英語交流或者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所謂的亞洲腔根本不需要在意,此外,她也不建議,家長自己通通不開口說話,或是讓孩子從頭到尾只接觸同一位外師,學習同一種口音。

 

外籍老師不見得有教學的專業與熱忱

貞慧老師提醒,父母在為孩子選擇英文補習班時,莫誤以為孩子若跟著外籍老師學習,假以時日,定能說得一口道地流利的英文。其實,就像我們華人到國外去,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教中文的道理是一樣的。有些外籍教師未必具備教學專業知識與素養。

英語之所以說得溜、說得順,那是他們長期在生活環境中自然習得的。倘若孩子的外籍教師沒有教育背景,就只是因為他的母語是英語,便來到台灣以教授英文謀生,可能就要審慎評估是否他真的有能力把孩子的英語教好。

 

 

勿忽略中籍老師能給予孩子的學習優勢

相對的,優秀的中籍教師具有中文底子,加上又有英文教學專業能力,且因為自身也有一段學習英文的歷程,更能知曉孩子在學習英文的過程當中,容易有哪些迷思概念,或容易在哪些地方遭遇困難,例如受到中文影響,有可能會出現中式英文的口語表達錯誤,比起外籍教師,中籍教師在這方面反而更可以協助孩子及時看見問題並做修正,此為中籍教師的優勢。

持續保有親近英文的機會與動力

順著孩子的個性做調整

雖然本篇報導著重於學齡前學英文,但是訪談中,Debbie老師與貞慧老師也坦言,都是讓她們的孩子在目前小學階參與課後英文補習班,目的就是希望持續保有親近英文的機會與動力。

以貞慧老師為例,她是順著兩個孩子不同的個性做調整,兒子的英文家教,並非金髮碧眼的外籍人士,而是兒子幼兒園時的老師,是ABC,她之所以會請幼兒園的老師繼續當兒子課後的英文家教,是因為老師與兒子同性別,老師本身對電影就很有興趣,與兒子的關係讓貞慧老師感覺起來亦師亦友,可以藉由英文來交流彼此的興趣或心情。

而貞慧老師的女兒則是在小學階段,續接著上英文補習班,其實,剛開始的時候,貞慧老師也為女兒請過英文家教,有幾次,家教老師請假,貞慧老師想自己為女兒複習一下英文,結果,女兒說:「媽咪,妳可以只當我的媽咪嗎?」讓貞慧老師意識到,可能當自己雙重身分面對的學生是自己的孩子時,反而會讓兩方都有所壓力。後來,她發現女兒跟著感情很好的表妹一起玩,一起去英語補習班,反而很快樂,還曾經數次見到女兒和表妹自行用手機錄製模仿英文老師上課對答的影片呢!貞慧老師覺得補習班有沒有名師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現階段女兒有表妹相伴,一起學英文很快樂,這種快樂的情緒,肯定對學習有正向的幫助。

 

 

專業英文老師卻沒有自己教孩子英文?

身為英文老師的Debbie老師跟貞慧老師為什麼都不自己教孩子英文?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分享,女兒們竟然對他們說出一樣的話:「媽咪,妳可以只當我的媽咪嗎?」讓兩位同是媽咪又是英文老師的她們意識到,可能當自己雙重身分面對的學生是自己的孩子時,反而會讓家長與孩子都產生壓力。後來,她們都決定,在自己的孩子上小學後,為孩子們挑選適合她們個性的英語補習班,主要目的仍是希望能長時間讓孩子快樂又不間斷地接觸英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