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徐茂揮、古麗麗】 全年節慶米食糕點製作概要:舊曆新年篇
早期農業社會,每年會依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時序過日子。
在冬藏之後、春耕之前的農閒時期,客家先民為感謝上天的恩典及慶祝收成,家家戶戶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敬神祭祖的儀式,因此產生相對應的供品,久而久之形成習俗。
舊曆新年(正月)
台灣有句俗語:甜粿過年、發粿賺錢、菜頭粿吃應時。
民俗中過年一定要吃年糕,象徵年年高升。老一輩的人對蒸年糕非常慎重,當日不可說不吉利的話,甚至禁止小孩嬉鬧。
如果製作的發糕,發得很好,代表新的年諸事發達恆通。而元宵節會吃元宵來應節,以祈求全家團圓。
舊曆新年(正月):蘿蔔粄(菜頭粄、蘿蔔糕)
客家蘿蔔糕與廣式蘿蔔糕最大的不同,在於客家蘿蔔糕只加鹽及白胡椒粉,沒有多餘的配料,而廣式蘿蔔糕加了許多配料,如蝦仁、香菇。客家蘿蔔糕的原料比例一定是在來米1:蘿蔔3,而廣式會再加一些其他澱粉,讓蘿蔔糕較脆較透。
米穀粉配方-客家菜頭粄(客家蘿蔔糕)
主原料:
在來米粉1台斤(600g)、白蘿蔔3台斤(1800g)、太白粉0.5台斤(300g)、清水8杯(1920cc)、鹽6g
器具:
玻璃紙1張(蓋住蒸籠大小)
作法:
- 白蘿蔔洗淨、去皮,用刨絲器刨成細絲或用刀切絲。
- 將在來米粉放入盆內,加水、鹽、太白粉調勻,然後拌入白蘿蔔絲攪勻或放在鍋裡先加熱糊化調整濃稠度。
- 蒸籠內舖一張玻璃紙,再倒入拌勻的蘿蔔絲糊,入鍋蒸1小時。
- 取出後放涼,切塊、切片,煎或煮湯均可。
注意事項
(1)也有人先將在來米粉加入太白粉、鹽和一點冷水拌勻,再加熱水沖,讓在來米漿糊化,再加入蘿蔔絲拌勻去蒸。
(2)此配方因有加太白粉,成品會變白些。
注意事項
1. 可用筷子插入成品中確認是否蒸熟,若無白色的生漿,表示已經蒸熟。
2. 若用整個蒸籠當模具時,蒸籠內先鋪上棉布,在蒸籠四周放入數根通氣管,再鋪上玻璃紙,最後將粄漿倒入即可。
3. 白蘿蔔品質會影響蘿蔔糕的風味,要選札實且無空心的新鮮白蘿蔔。
4. 若蘿蔔糕表面出現滑膩感或聞起來有酸味,就表示已被雜菌污染。
下一頁繼續看古早味客家紅豆粄的做法撇步!
紅豆粄(紅豆年糕)
只要是年糕類,老祖宗都意喻為步步高升,象徵來年工作和財運順利。紅豆年糕的作法與甜年糕相同,只是多加了紅豆的原料。製作時紅豆要先煮熟再拌入粄糰內,避免蒸不熟的情形,要注意熟紅豆的水分不可過濕而影響年糕的軟硬度。
材料:圓糯米1台斤(600g)、蓬萊米0.5台斤(300g)、紅豆450g、細砂糖900g
作法:
- 將米洗淨泡水3小時後,磨成米漿然後壓乾脫水成粄粹。
- 將紅豆洗淨後,泡水約4小時,撈出放入快鍋,加水淹過紅豆表面1公分,大約煮20分鐘即熟。將煮好的紅豆撈出,再加入紅豆重量1/2的細砂糖,拌勻成為蜜紅豆,可將紅豆搗碎或不搗碎。
- 蜜好的紅豆倒入粄粹內相互拌勻,倒入容器至八分滿。
- 起一鍋熱水,將紅豆粄放入蒸籠,蒸的時間約1∼1.5小時即可(視粄的大小厚度)。可先用中火蒸30分鐘,再改用中小火蒸至熟。趁熱在表面抹一層沙拉油,等冷卻後再取出切塊。
- 注意事項
1. 煮紅豆時,千萬不可以先加糖,不然煮再久都不會熟。如果想讓豆子盡快煮熟,浸泡紅豆時在水中加入少許小蘇打,煮開後,這樣的紅豆會粒粒分明。
2. 蒸籠內先鋪上棉布,四周再放入數根通氣管,再鋪上玻璃紙,最後將米漿糰倒入即可。
3. 此配方的紅豆粄口感偏硬,如果全部用圓糯米製作則屬於較Q軟的口感。
4.煮好紅豆先蜜過會較香,蜜紅豆的糖量是從配方內的糖量取出,如此紅豆粄才不會太甜。
本文摘自《經典歲時節慶米食》/徐茂揮、古麗麗/幸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