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一個醫院就像經營企業一樣,基礎設施有了,但要讓它 work(運作)起來,還是要靠人。」台中榮總(簡稱中榮)名譽院長陳適安談到醫院的數位轉型,強調科技只是輔助,最重要的是「人」。
身為心臟內科醫師,他最知名的成績是獨創心房顫動電燒術,改寫了心臟醫療史,被美國心律醫學會(Heart Rhythm Society)譽為「台北方法」(Taipei Approach)。2021 年接任中榮院長後,致力推動智慧醫療,不到 2 年,就帶領台中榮總獲得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全球智慧醫院評比前 300 名,隨後排名一路挺進,最新發布的 2025 年全球智慧醫院,台中榮總獲得第 99 名,是台灣唯一和首次進入全球百大的醫院。
設立專責單位,推動百項 AI 專案
「醫療上有很多事需要科技來解決,」陳適安以 90 年代做心導管手術為例,「那時候材料沒那麼進步,導管都硬硬的,不只很難轉,太大力還可能會把心臟戳破,病人就會死在手術房裡。」如今除了材料進化、數位科技發展,還能導入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算法,來判讀心電圖和心臟超音波訊號。他認為,醫療科技不只用來治療,也要用在簡化醫療流程。他從 2019 年就在台北榮總推動「AI 輔助門診」,建立大數據訓練 AI,協助醫師判讀影像資料,省下來的時間,用在和病人溝通和治療。
陳適安來到中榮後,更進一步推動醫院數位轉型,「中榮本來數位化就做得不錯,只是欠缺系統性的經營方式。」中榮原本只有 4 個工程師,以及 10 幾個組織分別執行各自的 AI 專案,陳適安推動轉型第一件事,是調整組織結構,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臨床資訊委員會」兩大專責單位。
智慧醫療委員會分成 8 個小組,由上而下統合智慧醫療方向和策略;而臨床資訊委員會則設有數據資料、臨床資訊系統整合等 5 個小組,並由下而上整合蒐集基層員工對醫院數位化的改進建議。
轉型要訂目標,他卻反其道而行,宣布取消 KPI,「你不覺得 KPI 都是假的嗎?我讓他們自己訂目標,有問題就來找我。」他要求院務會議針對 4 大領域(智慧醫療、尖端醫療、精準醫療和再生醫療)列出今年工作項目及需要的資源,再定期追蹤,如今中榮已執行超過 100 個 AI 專案。
他讓各科自己提專案,每個星期三都跟所有組長開會,了解每一組的進度到哪、遇到什麼困難,並每 3 個月召開一次委員會議,持續追蹤執行狀況。這促使 AI 應用在中榮遍地開花,包括每年增加 3800 個小時手術時間的「手術管理系統」、能預測病程發展、協助醫生診斷的「重症輔助系統」,以及和自動生成病歷摘要 Healthcare GPT。「讓他們做出興趣,覺得成果還不錯,就會愈做愈多。」
導入數位工具,將急診滯留率降到 1% 以下
然而,一家醫院的轉型,有更大的挑戰要克服。「我剛上任時,就有立委問我,為什麼台中榮總的急診滯留率,是全國第一名?」陳適安在慈濟人醫會演講分享,2019 年台中榮總 24 小時急診滯留率是 14.48%,居全國之冠。根據衛福部報告,2023 年台灣醫學中心 24 小時急診滯留率為 6.3%(中榮為公立醫學中心)。
原因是許多病患到中榮時,無法及時確定主要病因、分科別住院,只能留在急診室過夜,「造成很多救護車不願意到台中榮總,因為把病人送來,就像進入菜市場沒辦法解決。」要解決這項沉痾,必須搭配科技輔助與人事管理。
科技部分,從病人掛號、檢傷進入急診室流程到進入病房、診療結束回家的所有過程,列出 18 個電腦登記的節點,每一個節點都有作業標準時間,也有負責窗口可以追蹤,讓相關主管掌握即時狀況。舉例來說,原本急診室抽完血 10 分鐘要送到檢驗室,如果超過時間還沒送達,就能透過系統發現。
管理方面,「我授權急診室當天最資深的主治醫師,他決定病人要送哪一科。」怕主治醫師會有人情壓力,陳適安還特別強調,「如果隔天有任何一個病房的主治醫師去為難急診室,我會找他來喝咖啡。」
很快地,急診滯留率降到 5~6%,卻來到改革停滯期,仍有少數人沒有積極配合。陳適安選擇在會議上「動之以情」,他對主管們說:「我想問大家,中部市民來到榮總,一定要待過 24 小時才能處理嗎?如果你們想體驗在急診室睡 24 小時的滋味,我明天就陪你們去睡一晚。」
如今,中榮 24 小時急診滯留率不到 1%,是全國最低。隨著流程簡化,提升效率,醫療服務的人次也逐年增加。根據中榮統計,門診人次從 2021 年每日平均 7684 人,增加至 2024 年 9900 人;手術人次也從每月平均 3949 人增加到 5050 人。《榮耀變革》提到,2021~2023 年,中榮營收成長超過 3 成,陳適安認為,主因是改善了制度和服務品質,病人滿意度提升,才讓營運表現成長。
改革成功關鍵:持續看診、與基層對話
2025 年 1 月 16 日,中榮舉行院長交接,陳適安退休後,由副院長傅雲慶接任院長。當問到認為自己行醫生涯最大的貢獻是什麼?陳適安的答案,不是台北方法,也不是全球智慧醫院,而是持續看診,「我覺得還是服務病人啦,台北方法只是解決需要電燒的病人,但是看診你可以解決更多人的問題。」
4 年前他接任中榮時,面對醫院轉型和組織結構調整,陳適安和基層員工吃了上百次午餐,為的是蒐集意見和雙向溝通,讓大家願意配合新政策。他說:「不看診,你怎麼了解醫院百態?不接觸基層,怎麼當好一個院長?」
陳適安
1959 年生,曾任台中榮總院長,於 2025 年 1 月退休,榮升為名譽院長。心臟內科醫師,主治專長為心律不整、心臟電氣燒灼術。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曾任台北榮總副院長。帶領台中榮總轉型為智慧醫院,2024 年當選第 13 屆工研院院士,是當年唯一的醫師院士。
台中榮總
1982 年成立,是台灣中部唯一國家級醫學中心,員工共 5081 人,病床數 1628 床。獲得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 2025 全球智慧醫院評比第 99 名,台灣唯一和首次進入全球百大的醫院。
核稿編輯:王宥筑
延伸閱讀
2020MVP|去大醫院看病,找車位、掛號都是折騰!如何站在患者角度,改善就診體驗?
全球智慧醫院前三強!中國附醫如何說服醫師放下成見、使用 AI 協助診療?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