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帶1歲以下寶寶出門都會使用推車或揹巾,但很少人會留意孩子在裡面的姿勢是否正確。
推車背座傾斜、斜揹 脊椎恐變形
有些人為了方便看寶寶,習慣將推車調整成傾斜的角度,卻忽略寶寶還不會坐,背部肌肉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脊椎,長久下來造成寶寶脊椎發育不良而變形。還有人喜歡將寶寶斜揹在胸前,使寶寶無法充分伸展雙腳,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導致日後脊椎變形。
無論前揹後揹 都要維持M型坐姿
小兒骨科醫學會專科醫師李偉群表示,嬰兒出生以後,脊椎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發育成熟,6個月以下的寶寶還沒發展出坐的能力,脊椎相對比較脆弱,使用推車應儘量讓寶寶維持平躺姿勢,以免造成脊椎負擔。揹揹巾時,無論是前揹或後揹,都要讓寶寶維持M型坐姿,避免壓迫髖關節。無論用推車或揹巾,都要確保寶寶的頸椎和腰椎獲得充分支撐,髖關節自然伸展,這樣才不會影響脊椎發育。
除了充分支撐脊椎、避免壓迫髖關節,要讓寶寶的脊椎健康發展,給予足夠的活動空間也很重要。替6個月以下的寶寶挑選推車,最好選擇椅背角度可以調整成平躺的款式,座位不要太窄,這樣寶寶的膝蓋才能自由往兩側打開。寶寶會坐、會爬以後再換成大尺寸的推車,確保寶寶的手腳能在推車中自由活動。
延伸閱讀:安全最重要,如何選擇汽座+手推車+揹帶
帶寶寶出門 這樣揹最安全!
根據國際揹巾穿戴安全守則,穿戴揹巾應該遵守「5CM」指標,「5」指的是緊(Tight)、看(In view at all times)、頭(Close enough to kiss)、胸(Keep chin off chest)、背(Supported back)5口訣,英文簡稱T.I.C.K.S.,
中文解釋為:
1.完全緊貼→將揹巾維持在緊密包覆的狀態,讓寶寶能夠完全貼近。
2.隨時注意看→確保寶寶的臉沒有被遮住,低頭即可看到寶寶。
3.低頭親到頭→讓寶寶的頭緊靠自己下巴。
4.下巴遠離胸→避免寶寶頭部被大人的身體壓迫。
5.完整支撐背→讓寶寶採直立狀態舒適地靠在大人身上。
「C」和「M」指的是讓寶寶維持「C」型脊椎和「M」型坐姿。揹揹巾時只要掌握5CM的原則,就不用擔心寶寶的脊椎會變形。
嬰兒脊椎 1歲左右才會定型
李偉群醫師表示,小嬰兒的脊椎形狀與大人不同,0~3個月的脊椎是C型,等到寶寶逐漸發展出抬頭、坐、爬、站、走等動作,頸椎、腰椎出現前凸,脊椎才會慢慢發展成像成人一樣的S型。脊椎在1歲定型前很容易受外力影響而發育不良,除了前面說的坐推車、揹巾姿勢不當,長期用同一邊身體側睡、太早學坐、太早被豎著抱、抱哄睡覺維持同一姿勢也會讓脊椎出現問題。
長期同一邊側睡 脊椎側彎機率大!
以側睡來說,因為長期維持同一種姿勢會讓骨骼受地心引力影響而變形,如果總是讓寶寶用同一邊身體側睡,有些寶寶可能會在6、7個月~1歲之間出現脊椎側彎的毛病;站著抱哄睡覺維持同一種姿勢也會造成同樣的問題。當寶寶的頸椎和腰椎尚未發展出足夠的支撐力,豎著抱容易讓這兩個部位受傷。強迫寶寶提早學坐不但有可能讓寶寶拉傷背肌,也會造成脊椎側彎的風險。
提醒爸爸媽媽,寶寶還沒滿1歲前最好以仰睡為主;站著哄寶寶睡覺應採取無尾熊抱法,將寶寶雙腳打開、頭貼在胸前,避免壓迫到寶寶頸椎和髖關節的肌肉,並彈性變換姿勢;寶寶滿3個月之前最好不要豎抱,如果一定要豎抱,也要充分支撐頸部和腰部的肌肉,不要讓寶寶東倒西歪;平常應順應孩子的生長里程碑,讓寶寶順其自然發展各階段的動作,不要揠苗助長。
先天疾病 才需要做物理治療
寶寶的脊椎出問題,大人往往很難在第一時間察覺。李偉群醫師表示,臨床常碰到孩子因為感冒或肺炎住院照胸部X光,一照之下才發現脊椎側彎。像這種脊椎側彎的情況,只要排除先天疾病及肌肉無力的問題,有8成機率會在1~2歲自然復原,除非寶寶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仍無法復原,才需要做物理治療持續追蹤,或用背架、石膏治療;視情況開刀矯正。
肌肉正常發展 脊椎才會健康
脊椎健康和肌肉發展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肌肉發育良好的孩子,脊椎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平常可多多利用玩具引導寶寶做動作,讓寶寶鍛鍊身體各部位的肌肉,肌肉發育成熟,就會有足夠的力氣支撐脊椎、讓脊椎正常發展。
提醒爸爸媽媽,翻身、坐、爬、站、走等動作都寫在人類的基因裡,當肌肉發育到位,寶寶自然會發展出這些動作,不需要拿其他人與自己的孩子相比,也不需要提早鍛鍊孩子這些動作,讓孩子順其自然發展,孩子才能健康茁壯。
0~1歲的脊椎疾病
先天神經疾患、先天性心臟病或先天泌尿系統異常都可能合併先天脊椎側彎;長期用同一邊身體側睡可能會增加脊椎側彎的風險;斜頸、以臀位出生或腳掌前足內翻可能會合併髖關節與脊椎發育的問題;感染、腫瘤也可能造成寶寶脊椎方面的疾病,但很少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