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5天,你工作幾個小時?有到 60 個小時嗎?Google 聯合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近日發布員工備忘錄,建議參與 AI 智慧模型 Gemini 開發與應用的員工,每周工作 60 小時,並在每個工作日到辦公室現場上班。他認為這樣的工時安排是 「生產力的最佳甜蜜點」,能讓 Google 在 AI 競爭中保持領先。
布林認為,如果員工更努力工作、且更常待在辦公室,Google 就有可能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的突破。「有些人投入更多,但可能會過勞或失去創造力;有些人少於 60 小時;極少數人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這不僅毫無生產力,還會嚴重影響他人士氣。」
換算下來,一周5天,每天至少工作 12 小時,才有符合布林對生產力的最佳要求。但這樣做,真的比較有效率嗎?
長時間工作更能提升生產力?專家警告:可能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專家普遍對於「每周工作 60 小時」是最佳生產效率的說法也持保留態度。甚至與現有關於高績效與生產力的研究有所出入,備受專家質疑。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管理學教授約翰・特魯加科斯(John Trougakos)指出,過長的工時會導致「報酬遞減」,「當人們過度工作時,他們的錯誤率會上升、動力下降,甚至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相同的任務。」
AI 諮詢與招聘公司 Jobot 創辦人兼執行長海蒂・戈爾吉奇(Heidi Golledge)則將知識型工作者比喻為職業運動員,「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就無法維持最佳表現。短時間內的高強度衝刺工作是必要的,但長期維持高工時可能適得其反。」
「甜蜜點」工時應該是多少?專家指出:40~50 小時較合理
生產力與時間管理專家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則指出,持續每周工作超過 60 小時的情況相當罕見,因為這容易導致員工倦怠。
范德康比喻,「每周 60 小時是最佳工時」的說法,就像每日 1 萬步的說法一樣,是看似理想但缺乏科學依據的概念。「創新時刻可能隨時發生,有時一分鐘的靈光一現,比 50 小時的埋頭苦幹還有價值。」
至於多長的工時才合理?范德康表示,許多全職、高強度工作的員工通常每周工時落在 40~50 小時,這是較為合理的範圍。
特魯加科斯也建議,與其強調工時,企業應該更關注員工如何利用時間,以及如何透過科技工具提升效率。「單純壓榨 60 小時的工時,並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這與我們目前所有關於高績效與生產力的研究數據相悖。」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Business Insider、Entrepreneur;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延伸閱讀
Google 爆裁員!雲端銷售部門遭動刀,高管:將衝刺兩大領域成長
Perplexity、ChatGPT 只要一鍵就能搜尋,Google 會被 AI 搜尋取代嗎?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