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時間】為錢、不為錢的工作, 都能做,也都要做
──用「為不為錢/有不有趣」4個象限區分工作
關於工作和金錢的思考,一直以來最困擾的問題是:「上班為了賺錢,要忍受許多無意義又瑣碎的雜事;但不上班只做有興趣的東西,又養不活自己。」我在上班族時代,即使從事很喜歡的編輯工作,但工時裡面有很大比例是用在漫長的開會、例行又機械化的事項,每件事情都在趕,救火都來不及,就別提哪來多餘精力去嘗試有趣的新東西了。
即使年資增加、薪水變高,每天做的事情卻離興趣愈來愈遠,和同事聊天總在自嘲:老闆付錢當然是要我們去做他不想做的事,領薪水就當精神賠償。不滿意上班人生,但如果放棄這份薪水,又懷疑自己是否能活得下去?就這樣卡在原地不動, 過了好多年。
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我時常為了一個案子該不該接,苦惱許久,不接怕沒收入, 接了又怕是地雷案做得好痛苦。累積幾年經驗後,才學會要把「為了錢」和「有意義」的工作分開看,用「為不為錢/有不有趣」四個象限來區分工作,找到面對金錢和工作的方法。
「把事情做好」和「賺到錢」應該分開看
先稍微岔題一下。剛出社會時,一直以為「把事情做好」和「賺到錢」能夠畫上等號,比如努力工作的員工就會得到升職加薪;比如這次專案很努力服務客戶,下次客戶就會花更多預算來合作;創作者努力把作品做好,在市場上就會賣得好。然而許多時候「把事情做好」和「賺到錢」應該分開看。
舉個例子吧。如果我想開一家餐廳,堅持用好食材、給員工好待遇、讓客人有舒服的用餐環境,為了這個目標,甘願降低一點獲利(如果還有獲利的話),最後可能會得到一間很溫暖的店鋪;但另一家店精算成本效益、看準商圈人潮、注重翻桌率來達到利潤極大化,很可能比溫暖的餐廳更賺錢。顧客覺得溫暖、老闆自己也很喜歡的店,和能賺錢的店是兩回事,不要混為一談比較好。
為了把事情做好的那些選擇,很可能是賺不到錢的原因;為了賺錢所做出的取捨,很可能也是最終事情無法完美的源頭。世界很公平,想把事做好的人會把事做好,想賺錢的人會賺到錢,如果只想把事做好卻夢想賺大錢,那就太天真。雖然賺錢沒有想像中簡單,但反過來說,把事做好一樣也不容易,雖然不是把事做好就能賺到錢,但也不是光有錢就能把事做好。
「為不為錢/有不有趣」4象限區分工作
離開正職工作後,一面接案賺錢維持生活,一面設法空出時間留給創作,慢慢學會為了錢的工作要狠心計較成本效益,而為了理想的創作則可以賠本經營,兩者必須分清楚。在應該賺錢的時候不顧成本,只會讓自己窮忙不已;在該用真感情的作品去計較報酬,則很容易有不健康的心情。
為了賺錢,以及單純為興趣的工作,都能做,或許也都應該做,因為前者支撐我的生活所需,後者讓人生更有樂趣。
設法在光譜兩端之中找到自己能接受的平衡點,是生涯的重要課題。所以我開始用「有趣/無趣」「能賺錢/不能賺錢」為兩軸,拉開四個象限,從更立體的角度來思考,試著組合搭配各種工作,打造出理想的工作型態(請見圖1)。
可以從圖1的象限圖,可以看到四種範疇:
1.「有趣/又能賺錢」:是最好的工作。應該盡量努力往右上角前進。
2.「無趣/但能賺錢」:為了賺錢維生的工作,請拿出專業和效率解決問題。
3.「有趣/卻不賺錢」:純興趣的創作,各種實驗。做了說不定能產生其他機會?
4.「無趣/還不賺錢」:機械化的例行公事、冗長的會議等,請勇敢拒絕。
▲圖1
上班有薪水,工作基本上不會賠錢,但若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想,有些明知不妙的任務,身為組織的一員卻很難拒絕。比如整理報帳需要的單據,填各種表格,開完會沒有人追蹤進度、工作也沒進展,時間到了卻又要開會……這些無趣又不賺錢(圖1的第三象限)的任務,讓人心力交瘁,如果占比不大還能勉強忍受,如果比重太高,不禁懷疑為什麼浪費人生。
理想的狀況是把工作內容往「有趣又賺錢」(圖1的第一象限)移動,能夠向老闆提案爭取資源,去完成對自己和公司都有益的挑戰。非常羨慕能做到的人,上班族時代的我,有趣的想法當然有,但大多沒能說服老闆, 或是自己也沒有多餘精力去做。等到職位上升、薪水提高,雖然能用的資源變多,工作樂趣卻一天一天減少,更多時候是為了錢而作,慢慢往圖1的右下角滑動。
有人秉持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的精神,但我希望除此之外工作也能帶來樂趣,甚至為了樂趣犧牲一些金錢也沒關係。直到成為自由工作者,才重新思考當初的掙扎過程,決定做出調整。
為了錢工作,最後也只賺到錢而已
剛開始接案為了求生存賺錢,我什麼案子都接,還是每天熬夜寫稿趕工。後來驚覺這和上班有什麼不同?只是以前沒得選,現在卻自己搞砸人生,而且賺的也沒比較多。
首要原則:勇敢拒絕「無趣又不賺錢」工作(圖6的第三象限)。自由工作者有挑選工作的權力,面對預算剝削人、內容又沒意義的案子,不但不符合機會成本,做愈多只會陷在窮忙循環裡死得愈快。注意這類工作時常以熱情為名,要求工作者付出時間精力,卻只付很少的錢、甚至不付錢來剝削你的創意。如果想做無聊的事,找個薪水高一點的公司去上班,至少還能賺到保障,千萬別想不開,被人欺騙還毀了工作熱情。
下一步為了賺錢活下去,必須做那些「不那麼有趣但酬勞很高」的工作,但注意不要當成藝術作品(圖6的第四象限)。貢獻專業為客戶服務不是搞創作,目標是客戶能否解決問題,而不是工作者主觀的美學。創作可以堅持己見又慢吞吞,但商業案件有明確的執行目標和專業需求,需要用最短時間、最快效率完成。釐清目標, 用客觀角度檢視解決方案,請拿出十八般武藝讓大家都輕鬆省事,讓自己也能累積各種經驗。
▲圖2
區分出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該拒絕,是長久持續的關鍵;而練習提升專業來爭取更高收費,是自由工作者的必經過程。
好消息是,能賺錢的工作(圖2的右半部)不一定都很無聊,有機會遇到「有趣又能賺錢」的工作,真的讓人想跳著舞步完成(圖6的第一象限)。我曾有機會和頂尖總編輯合作專案,雖然壓力大到昏倒,但因為機會可遇不可求,費用還很不錯, 根本求也應該求來做,更別說能收到費用真是太好了。又比如有機會接案採訪業界景仰以久的前輩,能夠學習工作方法還能賺到不錯的稿費,令人體會到工作的美好。這些機會遇到一定要把握。
當然,有時候也會出現酬勞沒多少,但實在太好玩的工作邀約,這類「有趣卻不賺錢」的工作,也願意排時間去做(圖2的第二象限)。比如能藉機認識有意思的人物,或和以前做過的工作都不一樣、領域跨很大,又或者是連自己都沒想過能做的事情,就算沒有遇到邀約,也想每年固定安排時間主動嘗試。諸如此類,嘗試為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創造收入來源,慢慢讓工作往右上角移動,我希望能具備這種能力。
不為錢的工作,可能帶來意料之外的機會
當然有些好玩的工作,本身就值回票價。面對這類工作,講真感情,不用金錢做衡量標準,雖然報酬很少(比如友情贊助)或甚至沒有,反正最初就不以金錢為目的,在意的無非是能否享受過程、做出滿意的成果,或開拓不同的視野、認識有趣的朋友。
個人經驗中,這些單純為樂趣,不為賺錢,有時甚至要自己花錢投入的事情,計較成本效益絕對不划算,但會以奇妙的形式、在未來某些時候帶來回報。從功利角度來說,也許這種工作不該稱為「有趣卻不賺錢」,而要稱為「對未來生涯的投資」才對。投資有賺有賠,生涯投資也一樣。或許投入不成比例的時間和精神,只做出一件看不出成功還是失敗的事情,但正是這種願意付出真感情嘗試錯誤的努力, 才能找出嶄新的生存之道,而不是每天重複被規定的例行事項,在計算成本效益之後,只能按下唯一的選項。
工作當然可以是為了賺錢,但也可以不只為錢。為了錢的工作,常常只賺到錢;但不為錢的工作,有可能帶來意料之外的機會。有些工作無聊,讓能我賺錢維生;有些工作有趣,酬勞也不錯;而有些工作不為錢,但可能衍生無法預期的機會。這些許許多多工作組合起來,就構成我的生活。內容不是一成不變、被某個體制規定的,而是有機會根據自己的選擇,慢慢做出調整。
我希望能一天一天打磨工作,逐漸往圖表右上方「有趣又能賺錢」的方向前進,如果能做到,非常好,就算做不到,在這段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也會覺得不虛此行。
理想的生活是好好工作也認真休息,與時間和金錢保持友善的關係,更多內容詳見《我喜歡工作,如果可以,不上班的工作更好》>>>
留言 3
OTTO
喔喔,難怪我一點都不想加班
2021年04月23日01:29
莊孟諠
先找收入高的工作,等存到一個數目的時候,再辭職找有興趣但收入低的工作。
有存款做後盾,即使收入較低也能過的無憂。
2021年04月15日07:27
lesane
熱情是燃料。能支持人深遠。
有個摸得到看得到的目地,才能引人追求摸不到看不到的東西。
真實的東西才是根本。
法拉第研究電磁摸不到看不到,但成果是摸得到看得到的。這個實質的應用可以做為熱情來源。
2021年04月15日06:4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