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辛苦拚來的業績獎金,卻被要求「部門一起分」⋯過來人:高明的「向上管理」會這樣做

Cheers 快樂工作人

更新於 2021年09月13日04:25 • 發布於 2021年09月02日06:32 • 張莎莉
辛苦拚來的業績獎金,卻被要求「部門一起分」⋯過來人:高明的「向上管理」會這樣做
辛苦拚來的業績獎金,卻被要求「部門一起分」⋯過來人:高明的「向上管理」會這樣做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 所謂「向上管理」,不是膚淺的逢迎拍馬,或把「讀心術」用在上司身上。
  • 向上管理,簡單說,就是換位思考,用上司的視角去看事情,了解在上司心中,什麼事情最重要。
  • 站在公司的制度以及自己的角度,在兩者之間取得相同的共識,才可能扭轉局面。

有讀者私訊問我,該怎麼「向上管理」、怎麼跟上司說話、相處。

這位讀者是很優秀的業務員,一個人扛起整個部門的業務,他的直屬長官只出一張嘴,既沒業務能力也沒人脈可介紹給下屬(唯一專長就是「怕事」,只會當老闆的傳聲筒),上司把這位讀者的功勞,平均分給業務部的其他成員,業務提成獎金大家均分。

「憑什麼我拚得半死得到的業績,獎金卻是大家均領?」讀者在部門會議上提出抗議,沒想到,所屬部門的最高領導批評他「是個沒有團隊精神的人!」讀者一頭霧水,想不通為什麼向來賞識他的部門大長官,怎麼突然對他這麼反感。

這位讀者說,後來他搞清楚了,直屬上司早在他表露不滿均分獎金之前,就在最高領導及同事間,中傷他、黑他。這招當然奏效,因為其他同事們,都靠均分他的業務獎金增加收入,在「利益共同體」的意識下,這位讀者很快被直屬長官及同事們孤立。目前直屬上司還不敢動他,因為他還有業務能力,大家還能分食他的獎金。

如果你是這位讀者,接下來你會怎麼做?他犯了什麼錯誤,明明是業務部業績最好的業務員,為什麼被部門最大長官批評是「沒有團隊精神的人」?

往下閱讀之前,我邀請讀者們,先閉上眼想想:

1、 如果你是這位讀者,你會怎麼表達「我努力創造的業績,憑什麼獎金是全部門均分?」 這個情境適用於員工抗議工作勞逸分配不均與同工不同酬…..各種不公平的情況。

2、 當想法、意見不同的時候,要怎麼跟上司「有效」溝通?

所謂「向上管理」,不是膚淺的逢迎拍馬,或把「讀心術」用在上司身上。

向上管理,簡單說,就是換位思考,用上司的視角去看事情,了解在上司心中,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弄清楚事情的排序,就能有效溝通,不會踩到地雷。

我建議這位讀者,別急著跟最高領導證明自己的清白(別急忙澄清自己是個有團隊精神的人),我的作法會是,找出跟自己公司規模相近的同業公司,把它們業務分潤的機制,彙整成一張表,進行比較;再做一張圖表,顯示這些同業公司的獲利成長。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說服公司有決策權的人,能參考其他同業,建立合理的分潤制度,激勵業務員,每位業務員都願意為自己的「錢」途努力,獲利最大的就是公司,這是創造雙贏!

別浪費時間批評公司,這樣做更有效

不必浪費時間批評公司沒有制度,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公司開始建立制度。業務員爭取自己的提成、拒絕獎金均領的齊頭式假平等,這沒有錯,但,很難引起上司的同感共鳴。你得把個人的利益用「話術」包裝一下,變成你是為了公司長遠有利的發展著想,希望建立公平的分潤制度,公司獲利之外,更不必浪費人事成本,養那些沒有業績的業務員。

用上司的視角去看事情,你的獎金被同事分走了多少錢,你覺得不公平,干他何事?其他同事只要說,有幫你接過客戶來電,你能說他們毫無貢獻嗎? 在上司眼裡,只要完成工作(拿到客戶訂單)即可,至於是誰的功勞,下屬爭功,對上司而言,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他們懶得弄清楚誰是誰非。

想成功爭取自己的利益,要先高舉公司利益的大旗,這樣才會引起公司有決策權的人注意。你的個人利益,除了你關心在意之外,沒人在乎,你只是公司眾多員工之一,不是不可取代的主心骨。

部門會議不是討論個人利益的場合,就算要提出攸關「個人」利益的事項,千萬記得,把它包裝成「公司」的事。先準備好資料,從「制度面」提出建言,讓上司感受到你的發言是為公司好 (這點非常重要),這樣一來,不僅其他人沒理由黑你,而你也更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個人利益。

使命必達,能者過勞

在職場,我們被期許「使命必達」,這篇文章我想請大家偶爾犯點自己可控制的小失誤,不必每次都使命必達。 我不是鼓勵大家擺爛、在工作場合比爛,我想說的是,每次總是使命必達的結果,會讓上司認為你「應該的」之外,還會不斷提高、加大對你的要求,你的「使命必達」會讓自己累死;無能的長官與擺爛的同事,閒死。

能者多勞的下場,就是能者過勞。

檢視手中被交辦的工作,釐清輕重緩急順序,在哪些小項目裡面,可以出一點可控制的小失誤,這點失誤是你有把握可以補回來的,就讓它出一點小狀況吧。這個做法是讓上司們知道,你不是有求必應、絕無失誤的「超人」,你是偶爾會出點可彌補的小錯的「人」。

過度要求自己每項被交辦事務,都必須在期限內,完美做到最好,這種作法是加速耗損自己。公司交辦的工作,有大有小,把時間、精力放在大事上,小事做到合格就好。每件事都鞠躬盡瘁去做,身體健康遲早出狀況。

使命必達,有時,並不完全是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而是我們給自己的壓力,因為我們太在意上司對我們的評價。直白地說,我們需要長官的「肯定」才能確認自己的能力,再由此確定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需要上司的肯定,才有自信與安全感的員工,很容易淪為「工具人」。

每次都使命必達而且乖巧聽話,上司看似喜歡你、信任你,可偏偏有機會升遷的時候,他不會選擇你。上司會從外面挖角、空降主管擔任管理職,也不會把機會留給使命必達聽話的下屬。
這是很哀怨的事實。因為是你,把上司嬌生慣養成了「大雄」,大雄耍賴、出紕漏的時候,哆啦A夢的你,不用人拜託,就會使命必達展開神救援,時間久了,大雄習慣了,也就理所當然了。

人與人的關係,一旦成為理所當然,就是不被珍惜的開始

我的前同事在公司服務超過25年,雖沒做到最高管理職,但是連董事長都禮遇他三分。 他不是每年考績特優的員工,他卻是讓董事長感謝20年的人。

2001年納莉颱風重創台北市,公司停水停電。電視台的備用發電機臨時出狀況,電視畫面差點斷訊,公司高層正焦頭爛額、連董事長都想不出辦法的時刻,我的前同事運用跟當時台電董事長的關係,解決了電視台停電的問題。 這項功績被記了二十年,因為他的救援太關鍵、太令人難忘。

「使命必達」是員工被賦予的期許,你可以在對公司發展至關重要的交辦事項上,竭盡全力,但記得:善待自己的身體健康,小事求合格即可。凡事力求完美的人,過度的努力,是對自己的耗損。工作做到往生,老闆靈前致哀就沒了,愛我們的家人卻得承受一輩子的心痛。

儘管是新書宣傳期,我想繼續寫之前未完成的系列。 有讀者問我,看到老闆亂花錢,或做出的決策充滿謬誤的時候,該不該勸老闆別這樣任性?「我是不是該提醒老闆,他做錯了?」這是讀者的疑問。

正在閱讀文章的讀者們覺得呢?

針對這個問題,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我的答案。我們在職場,管你掛什麼職稱頭銜,只要是受薪階級,就是老闆的員工,員工要做的就是事前提出各種方案,分析各方案的利弊,交由老闆拍板定案。當老闆決定了,員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貫徹執行。假使執行過程中,出現變數,能及時提出預警並找出解決方法,就是好員工,老闆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記住:你是員工,不是老闆的老師。

職場裡,會聽員工建言的老闆,不多。表面上,老闆們會說:「公司是大家的」,歡迎大家提出意見讓公司更好;當你相信公司是你的,寫好比「正氣歌」還感人的千字文,要在公司大會上,跟老闆提出建議,很快,你就會發現:公司是老闆的,不是你的。

我服務過的公司老闆們有個共同點:他們在起心動念做一件事之前,早有定見。那些「公司是大家的,歡迎大家提出意見」就跟我們隨口說「歡迎有空到我家玩」、「改天一起吃個飯」是一樣的意思。

向上管理系列文之前提到,要搞清楚上司心裡在意事件的排序,與他同步,才能不踩雷。他認為至關重要的事,你覺得荒謬無稽,兩人不同步,就很難同行,不同行就不同心,不同心,你就不會是上司口中的「自己人」。
我服務過的某家電視台,虧損幾年之後,好不容易有一年賺錢了,老闆撥出一部分預算,請各部門提出需求,最後由他衡量這筆預算要花在哪裡。當時新聞部提出更新設備的計畫,因為原先的器材使用超過十年以上,新聞部主管希望器材汰舊換新,讓新聞播出品質更好。其他部門也提出建議案,像是增添人力、修繕辦公環境……等。

最後老闆決定,用這筆預算買一對石獅子,放在辦公大樓門口,增添電視台的氣勢與運勢。
老闆看重的是他公司看起來夠不夠氣派,在意的是他公司有沒有順風順水。或許在員工看來,老闆這樣的作法沒把錢花在刀口上,但對老闆而言,這是他最在乎的事,也是公司最重要的事。

每個人都愛面子,大老闆們更是好面子,員工就算好言、好意提醒老闆可能犯的錯誤,老闆們的OS是「你是老闆還是我是老闆?你算老幾?輪得到你來教我怎麼做!」千萬別以「老師」之姿,告訴老闆該怎麼做 或 不該做什麼。

當我們被老闆交付工作任務,我們能做的就是蒐集資料、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讓他從幾個選項中,做最後決定。老闆們喜歡「選擇題」,員工不能拿「是非題」要他做答

「選擇題」能彰顯老闆的決定權;「是非題」讓老闆覺得你能力不足之外,你還在無意間,限縮了老闆的權力。

老闆也許真的沒你聰明睿智,但,他就是老闆,沒有一個老闆喜歡員工當他的老師,告訴他這裡不對,不能這樣做,應該怎麼做。公司是老闆的,他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員工只要按時領到薪資,盡責做好工作即可。你是員工,不是請你到公司當老闆的老師。

之前文章提過,我共事過的中國籍同仁,會刻意在老闆必經之路等著,來個「不期而遇」,能跟老闆問聲「早上好」,儘管當天掛著八號風球,外頭風強雨急,中國同仁心裡卻是暖洋洋的。

反觀台灣同事們,遠遠看到老闆就趕緊繞路、避免面對面碰個正著;原本要搭電梯外出拜訪客戶,電梯門一開,看到老闆在裡面,馬上尷尬笑著說:「董事長好,我忘了拿東西,對不起。」總之,台灣同事們看到老闆,能閃多遠是多遠。

刻意地跟老闆相遇,有事沒事在老闆面前晃悠,這種做法也許噁心,但,適度的在上司面前刷存在感,是必要的。尤其是大公司,老闆未必認得每一位員工,當主管職出缺 或 加薪機會出現的時候,你的名字被列在名單上,大老闆卻不知道你是誰,這樣會吃虧的。

職場作家洪雪珍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有一家公司中階主管職出缺,上司寫了一個員工的名字上報董事長批核,董事長看到名字就說:「這位是不是參加員工運動會,跑到褲子掉下來的那個?」上司點頭笑說「是!就是他!」老闆就簽名批准了。

讓上司與老闆對你有印象,知道你的存在,是第一步;接下來,要讓這個印象是好的,你可以「管理」你想給人的印象是什麼。

我用「管理」這兩個字,代表這未必是你的真實面貌、真性情,而是你在職場「刻意」經營出的形象。我不是教你詐,是把職場現實講清楚。倘若你在外商公司上班,就算你原本的個性偏內向、寡言、憨直,到了外商公司工作,當你穿上黑色西裝外套的當下,就請做個俐落果斷、外向積極的人,這是你融入公司文化的象徵。
上班就是在演戲,下了班才是自己。每天上班穿上西裝外套的時候,就提醒自己,已經穿上了戲服,就演好這個角色。儘管內心還住著一個小孩,這個面向的自己,不適合在職場出現;換上戲服就要發揮演技,你的角色是經理人,就該展現經理人的特質。

仔細觀察你所在的職場,崇尚標榜的是什麼樣的文化?推崇「狼性」鼓勵內部競爭的場域,「溫良恭儉讓」肯定吃虧;你在慈善公益機構服務,本性卻是好勝、好強、愛比拚、凡事只講求效率及結果,這樣的形象可能就跟組織文化格格不入。

有效管理自己的形象,這是在職場站穩腳步的關鍵。當你形象鮮明的時候,一提到你的名字,他人腦海會浮現其他相連的關鍵字,像是有效率果斷、很有責任感、非常自律……等。

不想管理自我形象,只想做自己,找一份跟自己真性情相合的公司工作,坦白說,這樣的公司,不多。除非你自行創業,可以強到不理會客戶觀感,否則你一樣得管理自己的形象。

你想在職場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好好想想這個問題,職場戲的「人設」一旦定型,就成了你的名片。

(本文授權自莎莉夫人的工作生活札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本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真正人緣好的人都懂「人際美感」:不攀關係,才能贏得更好的關係

★ 一鍵加入Cheers【LINE@】好友:職場最新資訊完整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