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的媽媽是怎樣,我的母親大人,從我開始踏上職場,就愛說一句話: 「工作不要太拚命,能偷懶就偷懶!」
關於童年夜晚的記憶,永遠是她在昏黃的燈下批改作業,頭頂的橫樑上總吊著一籃肉丸子。我們的晚餐是丸子麵,她和父親的是清湯麵。吃上飯,對我們家不是件容易事,煮米的方便程度遠低於下麵條。如果想吃上飯,只能中午去和八十歲的太奶奶一起吃。
寒暑假的記憶,是獨自一人,使勁擦著陽臺欄杆或者給欄杆上新油漆,用以打發無聊時光。媽媽並沒有寒暑假,一直帶畢業班的她,總在加班中。這樣一個人,不可謂不拚職場吧,但她對我們說的是:「工作不要太拚。」對你說這樣話的人,都是真愛。
隔三差五,就會收到如何平衡家庭生活的郵件,看來,這是女性永恆的難題吧。居然也有小男孩問,為什麼他的時間總不夠用?用上我講過的高效工作法,但真的事情就是那麼多。可見,未婚小男孩即使不談戀愛,時間也不夠用。
平衡工作與生活的 5 個建議
我的建議如下(個人經驗而已,不是通則):
■ 建議一:別提前害怕
怕時間不夠用,怕求助於別人,怕別人說自己推卸責任,這些害怕於事無補,不如用害怕的時間來計算下你的可用時間預算,或者用來找提高效率的新技能,或者用來去說服別人做‧‧‧‧‧‧。
■ 建議二:減少通勤時間
據說,長途通勤時間,百分百會降低工作滿意度、個人幸福感。如果長途通勤是你的痛,想辦法去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想辦法去讓旅途舒適,一旦機會成熟,還是要去改變。
工作時間=24 小時-睡覺時間-通勤時間-養護時間-照顧家人時間-鍛鍊時間-氧氣時間 (編按:專屬自己的喘息時間)
又或者,氧氣時間=24小時-工作時間-睡覺時間-通勤時間-養護時間-照顧家人時間-鍛鍊時間
你擁有的時間真不多。如果我不得不長途奔襲,會把鍛鍊時間、氧氣時間浪費在通勤裡。曾經很長一段日子,我上班和別人共乘,用錢買多睡一會兒;下班走路一小時再換乘公車,不僅避開了塞車路段,又能路上玩耍,還鍛鍊了身體。
再怎麼忙得暗無天日,也一定要給自己留一點點的氧氣時間,讓自己從繁忙的家務和工作中透口氣。
這個喘氣時間非常非常重要,哪怕每天十五分鐘,也會極大的增加幸福感。
對了,外出辦事,我會盡力早去,減少排隊時間,然後偷偷看一部電影或喝杯咖啡再回公司,神不知鬼不覺。不信你試試,八點去辦社保,和十點去辦,都在中午前後回公司,有沒有人會發現異常?
■ 建議三: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
承認它的存在,觀察自己情緒的變化,調整和自己相處的方式。儘量客觀地看待問題,比如,「我對工作和家庭投入都不夠」,變成「我覺得,我對工作和家庭投入都不夠」,再來追問自己兩個問題:
1. 為什麼這麼覺得,能舉例子嗎?
2. 如果我做出怎麼樣改變,會怎麼樣呢?
■ 建議四:認清自己的「頭等大事」
如果你明確清楚自己最看重的是家庭,那麼,共進晚餐就是你的頭等大事。你甚至可以跟主管表態,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你帶回家做,或者早一小時到公司做,但最好能放你回家吃飯。
但開家長會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開家長會或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不等於你看顧家庭,這花去的時間太多,品質不一定最高。(只是舉例,看你自己覺得哪個重要)
■ 建議五:工作不要太拚命
但前提條件是,你即使對付著做工作,也比其他人品質、速度高太多!高太多,和智商、情商都無關,我的個人經驗是: 用減法,減去不必要的事。生活中:各種集點兌獎、優惠券購物,花去的時間和收穫太不匹配。
工作中:對個人成長無幫助且可以推掉的任務、可以委託給他人或外包的事、收效甚微的事。
找到最佳的解決工作或生活問題的方法。
適當運用技巧或工具。
經常訓練自己腦速:閱讀、自我提問、寫日記、做工作方案,各種訓練方法非常多,不需要練習答題。
(本文摘自《高勝算的破局工作力》,樂金文化)
延伸閱讀
一個月新人走掉 60 %!不是錢太少、主管機車,那是哪裡有問題?
「部屬越級上報,希望我訓斥某個同事……」主管該怎麼做?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