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從一名經理人蛻變為有人樂於追隨的領導人?有愈來愈多的矽谷公司都在運用教練來幫助他們的領導人和團隊,台灣的企業也開始學習。
Amanda覺得她已經快無法走下去了,她跟她主管說:「請你們另外找一個人來當我主管吧,我專業力不足,很多東西都不會!」當時的Amanda剛接任人資長沒多久,過去一年裡她曾經擔任招募,但在之前她的專業其實是行銷。
「當時我被卡住了,讓我轉換的最大原因,是我遇到了教練,」Amanda坦承說。教練不僅幫助Amanda建立自信,還讓她提升自覺和看到盲點。當時Amanda的主管是一位執行力強且習慣用緊迫盯人的方式來做管理,但Amanda對於這樣的管理十分抗拒,因為她覺得她正在失去她的自由。
「教練讓我覺察我很在乎失去自由這件事,當我看到和釋放了,我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回應這個情境,並且去看到我主管背後的善意,」Amanda回憶。一年之後她升任公司的執行長兼人資長。
她是Moxa四零四科技集團共同執行長吳思慧。
從矽谷到台灣的領導力發展工具
Amanda不是唯一受益於教練的高階管理者。在矽谷,幾乎所有高階管理者都有職涯教練。谷歌前執行長艾瑞克 ‧ 施密特(Eric Schmidt)還曾經和他的副總裁合寫《教練》,來紀念曾經擔任過谷歌、蘋果、臉書、財捷、推特、eBay等公司創辦人和高階管理團隊的教練比爾 · 坎貝爾(Bill Campbell)。
「我們可以說,毫無疑問,比爾 · 坎貝爾是谷歌能夠成功的關鍵人物之一,沒有他,谷歌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施密特在書中寫到。
雖然谷歌有超前的技術能力,但是「公司要成功,還需要一個重要元素:像社群一樣的團隊,」施密特強調,而坎貝爾就是扮演了團隊之間很重要「平衡緊張關係,打造社群般的團隊」的角色。他不僅定期和施密特以及他的團隊做一對一對談,甚至會旁聽高階主管會議。
這幾年在台灣,有愈來愈多人開始接受教練。
「以前,很多人聽到我是教練,因為看我胖胖的,以為我是舉重教練,這幾年好像不用太解釋,教練已經變成顯學,」在2005年引進國際教練協會(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ICF)、現為蘭盈國際教練學校校長的鄧雲暉觀察。從2005年ICF只有20位會員到現在的200位,成長達到10倍,受過教練培訓的人數更是可能超過千人。
早期運用教練比較多是外商,這幾年有愈來愈本土的公司開始嘗試,也有愈來愈多人資長開始學習教練。有些本土科技公司會直接會幫高階主管配教練,或是讓高階主管學習教練技巧,也有愈來愈多高階主管直接自己聘雇教練。
組織管理愈來愈複雜,管理者需要的領導力提升
這幾年產業變化十分迅速,AI科技的日新月異,加上Z世代逐漸進入職場,很多管理工作日漸困難,過去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足……
繼續閱讀全文👉🏻 Google、Apple高階主管的秘密武器:職位愈高愈看你能否幫他人取得成功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為何主管該留意「人生卡關」的下屬?4大跡象揭露管理警訊!
[ * [**Google調查:員工眼中的優秀主管,關鍵在這11個行為**](https://cwl.pse.is/6zwn5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