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乾冷、濕冷差在哪?氣象署:陽光會騙人,保暖關鍵看「1指標」!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2月11日09:16 • 發布於 02月11日09:16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趙俐雯 圖/Freepik
乾冷、濕冷差在哪?氣象署:陽光會騙人,保暖關鍵看「1指標」!
乾冷、濕冷差在哪?氣象署:陽光會騙人,保暖關鍵看「1指標」!

週一(10日)陽光短暫露臉,不過,據中央氣象署預測,週三起全台轉為陰雨,恐怕得在雨中過元宵。為何濕冷、乾冷的體感落差這麼大?冬季早上出太陽,不代表會暖和一整天?

明明一樣是冬季低溫,乾冷跟濕冷的體感,為什麼明顯不同?

中央氣象署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冷空氣的乾濕差異,會影響人體實際感受到的「寒意」。入冬後,中緯度地區的冷空氣變得更加活躍,每當冷氣團南下影響台灣、東北季風增強,便會導致全台降溫。然而,冷氣團的水氣含量並不相同。

濕冷:整天陰雨,寒意明顯

氣象署說明,若大氣中所含的水氣較豐富,就會伴隨降雨,也就是天氣預報提到的「濕冷」。

在整天陰雨綿綿,雲量增厚、遮住陽光的情況下,白天時氣溫不容易回升,因此日夜溫差小、整天都會感覺到強烈的寒意。

氣象署指出,濕冷的天氣型態,之所以讓人感覺比平時更為寒冷,是因為潮濕空氣中的小水滴通常會附著在皮膚上,帶走人體皮膚表層的熱量。

即使已經多穿衣服禦寒,還是難以達成蓄熱效果,導致「寒意穿透衣服」的錯覺,讓不適感變得格外強烈。

乾冷:白天暖和,入夜易出現輻射冷卻效應

反之,若冷空氣南下時,大氣中的水氣含量稀少,就不太會下雨,也就是「乾冷」的天氣型態。

天候變得乾冷時,即使冷空氣會讓整體氣溫下降,但白天就沒有雲層遮擋陽光,因此,日出後溫度往往會迅速回升,而使得天氣相對晴朗、舒服,不會冷到骨子裡。

然而,夜晚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氣象署點出,乾冷的天氣型態日夜溫差大,入夜後氣溫會迅速下降,尤其在夜空晴朗無雲、地表風速微弱的情況下,地面熱量更容易快速流失,造成明顯的「輻射冷卻效應」,使得某些地區的夜間氣溫格外寒冷。

大多數民眾通常在白天外出活動,因此相對於夜晚,對白天氣溫的感受會更敏銳。

氣象署表示,乾冷天氣下,低溫只有出現在夜間及清晨,而白天感受到的陽光及暖意,可能會讓人對氣溫變化掉以輕心,忽略了日夜溫差。

冬季看天氣預報,應注意「每日溫差」

看天氣預報時,大家最關心的往往是所在地區當天的最低溫。氣象署提醒,冬天時除了注意每日最低溫,日夜溫差也是相當重要的指標。

乾冷時,同一天的溫差甚至可能高達10度C。若沒有提前部署、準備禦寒穿著,當晚間氣溫驟降,就容易感冒著涼。

因此,氣象署呼籲,在乾冷天氣的晚上,如有安排戶外活動,要特別注意保暖、適時調整穿著,千萬別被白天的陽光騙了。

北部與南部的冬天哪裡不同?

氣象署指出,北部地區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面,因此冬季天氣型態較多變,「乾冷」跟「濕冷」反覆交替出現,能明確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建議要隨時留意天氣狀況,做好萬全的應變措施。

相比之下,中南部的冬季天氣穩定,以乾冷型態居多,少有連續的濕冷天氣,整體而言不會出現劇烈變化,多留意日夜溫差即可。

延伸閱讀:

喉嚨乾怎麼辦?確診還是感冒?看懂6大原因、4招舒緩

保暖必備 6大「抗寒」營養素!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