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真心話!12位家長實戰經驗 選幼兒園跟妳想得不一樣?!(下)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9年04月05日15:51 • 發布於 2019年04月05日00:00
真心話!12位家長實戰經驗 選幼兒園跟妳想得不一樣?!(下)
真心話!12位家長實戰經驗 選幼兒園跟妳想得不一樣?!(下)

 

 

 

 

 

 

 

 

受訪媽咪:醬醬媽

家中子女:育有一女 , 3歲6個月

孩子就讀幼兒園區域:台北士林區

 

 

 

最後的選擇完全推翻參觀前的設定!

目前就讀的幼兒園反而是當初覺得超小間,連看都不想看的一間幼兒園!當初之所以會參觀,還是抱著:「好吧!列在很前面的都看過了,不甚滿意,反正離我們家那麼近,去看看也無妨。」

 

 

Q1.您的孩子幾歲的時候開始上幼兒園?當時是怎麼樣的心態與想法送孩子去幼兒園?

 

入學原因1:婆婆幫忙照顧至2歲,婆婆身體出狀況

醬醬媽從懷孕開始就與先生做好討論,計畫是孩子出生後,婆婆會是主要照顧者,自己仍持續上班。只是,原本3歲之後才讓他上小班,不過,到了2歲初頭,深感婆婆真的快累倒了。

 

入學原因2:在家的日常生活常規全亂 

另一方面,醬醬媽希望孩子能有穩定與較長時段的午休,但是,隨著孩子年紀漸長,白天在婆婆家的時候會不想午睡,只想玩,醬醬媽跟先生都認為這樣的生活對孩子的發育與生活常規都不好,日常生活常規幾乎全亂了,才決定要讓女兒進入幼兒園。

 

 

Q2.挑選幼兒園時您最重視的前3個條件?

參觀前

參觀後

1. 離家近。

只剩下唯一的要求:老師對待小朋友的態度與想法。

2. 空間大,有戶外活動空間。

3. 小孩可以在裡面很開心。

 

 

Q3.真正參觀園所後的震撼教育!?

 

5點後,用電視來安親!?

原本我最想要去上的那間幼兒園,非常大一間,不但有戶外空間,室內空間也很大,完全符合我最剛開始的設定。但是,在參觀後,才知道該幼兒園有非常多個班。不但如此,他們晚上有設置安親班,下課5點後,小孩們幾乎都一起被關在一個房間內,一直看電視,直到家長來接,才可以出教室。

 

不體罰孩子,卻用吼叫的方式來溝通?

另外,參觀後,被我刪除的園所是我發現園所內的老師對於孩子,幾乎都是用大聲吼叫的方式來溝通,我能理解幼兒園老師們的辛苦,但還是讓我怯步了。

 

 

小編真心話

幾乎每位家長都想要「空間大」「師生比低」,但是,法規規定公幼本身的師生比就1:16(3歲以上),不論是全職媽咪或是上班族媽咪,只要家中有學齡前孩子,僅僅是1打1或1打2都常喊:「累翻了!」若設身處地來想,幼兒園老師(工作者)真的是很辛苦,倘若有些老師面對壓力時缺乏調適能力,或者原先對孩子們的熱情就不是很高時,不難想像某些老師可能就會使用不適宜的管教方式去管理孩子,或許,不見得是直接性的體罰,但是,有時候威脅性或是吼叫性的語言,對小小的心靈來說,也是另一種傷害吧!?因為就連成人,也都希望彼此間的對話交流是有基本禮貌與尊重的,更何況是孩子?

 

 

Q4.最後選擇的幼兒園是最滿意的一間嗎?符合當初的理想嗎?

 

原本公幼是首選,但現實狀況不得不選私幼

醬醬媽表示,其實原本設定的第一選項是讓孩子去念公幼,剛好每天上班會經過且在家附近的公幼,環境超大!無奈去抽了有設置幼幼班的公幼,並沒有抽中,加上前述長輩體力不支,孩子日常生活常規混亂,因而提早去參觀了私幼。

 

老師有耐心、輕聲細語、針對各個新生作安排

印象很深刻就是參觀那天帶著女兒一起去,女兒竟然願意主動去牽老師的手,一起選玩具、一起玩,這就是她當下決定要讓女兒就讀目前園所的原因。

尤其,老師們講話都是輕聲細語的,感覺很有耐心,當下詢問上課日期時,園所表示入學時間都是針對各個新生作安排,因為希望可以多點時間去陪伴新進的小朋友們,這樣的安排,也讓醬醬媽格外放心。

 

放棄為了要念公幼而念的想法

醬醬媽覺得,自己的孩子目前在私幼中適應得良好,可以感覺得到孩子相當喜歡老師,她表示,即使孩子更大,她應該也不會為了要念公幼而抽公幼,主要是擔心孩子還要再一次適應。此外,醬醬媽說:「沒有真正進去參觀過公幼或讓自己的孩子念過公幼,若公幼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完美,會覺得反而讓事情變得很麻煩。」

 

 

過來人的真心建議:

  • 帶上孩子一起去參觀,才有機會觀察孩子是否喜歡園所中的一切。
  • 家長本身要保持彈性,硬體與空間真的都不是最重要的,老師本身有沒有耐心跟愛心對待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小編真心話:幼兒園選家長?還是家長選幼兒園?

小編自己目前也有一個2歲10個月的女兒,自己跟先生看了10家以上的幼兒園。就現實考量,很少家長能夠選擇超出自己居住地區跟金錢能力範圍的學校,因此,即使一家滿意得不得了的幼兒園,但只要光送孩子就要開車通勤一趟就會花掉1小時以上,若家中沒有雙方長輩幫忙,很快又會讓雙薪家庭的家長勢必得放棄。

此外,在小編參觀的10家園所中,有些竟然是櫃台帶著家長參觀的,當下真的很難有機會了解真正會照顧小孩的那位老師的理念或個性是什麼,老師會如何跟自己與孩子互動。所以,反而會覺得醬醬媽很幸運,有機會在參觀當天,就能觀察到老師與孩子間是否契合。

 

 

 

 

 

 

 

受訪媽咪:Sandy

家中子女:兩個兒子,長子8歲8個月,次子5歲5個月

居住區域:新北市中和

孩子就讀幼兒園區域:台北市中正區

 

 

 

*不能僅從年紀上判定孩子是否已經適合上幼兒園 *

Sandy本身是上班族媽咪,她與我們分享,哥哥2歲多時在保母家(哥哥與弟弟的保母不同)已漸漸覺得無聊,多半時間都在看電視,原本的計畫是要讓哥哥3歲才開始上小班,但又碰到哥哥保母身體出了狀況,所以提前讓哥哥在2歲3個月進入幼幼班。

Sandy說,現在回想起來,讓老大去讀幼兒園的時間有點太早,她認為當時老大的身心都還沒準備好。相反地,她的小兒子在保母家各項自理能力都被培養得很好,保母主動建議小兒子可以提早進入幼兒園,最後也真的讓小兒子直接與哥哥進入同一間園所,弟弟的適應時間真的比哥哥短很多!

 

 

Q1.挑選幼兒園時您最重視的前3個條件?

  • 戶外活動空間
  • 師生比
  • 園所的教育理念

 

 

*Q2.真正參觀園所後的震撼教育!? *

 

園所孩子臉上沒笑容、老師強迫打招呼,OUT!

曾參觀一間雙語幼兒園,老師們刻意要求孩子們打招呼,每個孩子們臉上幾乎都沒有笑容,Sandy說: 「我當時心想著,如果我的孩子來這裡上學,是否也是這樣每天過著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沒有笑容的生活?」

 

 

Q3.最後選擇的幼兒園是最滿意的一間嗎?符合當初的理想嗎? 

最後選擇的是混齡的幼兒園,有小小的戶外場地,感覺園所的孩子們很開心,園長在接待我們時,就在庭園拿了張椅子坐下,跟我們作介紹,理念接近:「一個快樂的學齡前時光。」

 

孩子就讀2年,最後一年竟決定轉學?!

哥哥在同家幼兒園從幼幼班唸一直念到中班,大班時,Sandy卻為老大換了另一家幼兒園。Sandy說,最主要的原因是哥哥在中班的時候,原本帶他的老師離職了,幼兒園聘請了新的老師,沒有幼教經驗。

 

轉學原因:換新老師,孩子們情緒出問題
在中班時,哥哥出現情緒不穩定的狀況,其他家長也感覺自己的孩子情緒控管變差;在下學期時,老師跟Sandy說覺得孩子發展沒有中班升大班的程度,希望她帶孩子去早療評估,她也真的帶孩子去找專業醫師,評估結果孩子的發展是正常的,專業心理師給我們建議,孩子的情緒是因為環境而造成的,反而是建議我們換環境!

過程中,雖然家長們也紛紛找園長討論,希望能換掉不適任的老師,但園長堅持老師沒有問題,最令Sandy無法接受的一個原因是,老師本人說,他都是看綜藝節目來找帶孩子的靈感!因此下定決心為孩子轉學。最後,那屆同校中班升大班的孩子們,真的幾乎半數都轉學了。

 

轉學的經驗:更加體會好老師的重要性

決定轉學得時間,剛好再一年就小一了,Sandy表示,當時非常掙扎與擔心在最後一年轉學會對哥哥有不好的影響。後來證明,好的老師才是最重要的,哥哥的情緒,在大班這一年改善非常多,也在新學校交到好朋友,算是很幸運且完美的結局,之後,弟弟也順利進到哥哥轉學的學校就讀。

 

 

 

過來人的真心建議:

  • 入學後,建議爸比媽咪除了平日觀察孩子回家時的狀況,也要跟同校的家長們多交流聊天,才能多方面了解孩子們上學的狀況。
  • 每個孩子的發展真的大不同,有些孩子較早熟,保母或是家裡的環境與刺激可能無法滿足孩子,讓孩子提前早進入到學校不失為另一個選擇。

 

 

 

 

 

 

受訪媽咪:Elle Mohr

家中子女:兩個女兒,長女5歲9個月,次女2歲10個月

居住區域 :美國東南佛羅里達州

 

小小轉學生,爸比媽咪別擔心

Elle Mohr目前居住於美國,因為有從美國西岸搬到東岸的經驗,剛好當時大女兒也是快滿5歲,Elle Mohr跟所有媽咪一樣,會擔心女兒的情緒或適應會出現問題,尤其也覺得相較之下,大女兒比較偏向敏感的孩子,那段時間大女兒常常哭,因為覺得要跟朋友離開了,怕再也交不到朋友,所以她特別用心在找尋方法協助大女兒,藉此機會也分享給家長們參看:

1.請老師跟同學寫卡片給她。結果老師做了一本厚厚的紀念冊給孩子。當初的學校是願意幫忙的。

2.特別為孩子舉辦了一個離別派對,她喜歡的朋友,跟一些平常有玩在一起的朋友都邀請來,讓每個孩子都跟她拍照留念。

3.給孩子機會學校道別。因為我們算是班家,所以,上飛機前,還開車到學校大門看了一下。

4.告訴孩子,雖然去了新的地方,但是爸比媽咪都願意一起陪伴著。

5.有去圖書館借閱與孩子般家或換學校的相關書籍。

6.為孩子準備了一本空白的日記本。我跟孩子說,她可以任意地在本子上塗鴉,不論是她突然特別想念原先的什麼朋友,或是原先學校的某一件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