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家變資源回收場!「東西捨不得丟」台灣人囤積成病 儲物症如何逆轉?

健康2.0

更新於 08月29日10:30 • 發布於 08月29日16:00

你或家人有一堆東西捨不得丟?雜物堆滿屋內,連行走都要跨越層層障礙?捨不得丟別以為是念舊,儲物症是一種強迫行為,美國精神醫學會在2013年,已將儲物症列為獨立的精神疾病診斷。囤積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物品堆至天花板!儲物症家屬的無奈

陳怡萩是儲物症患者家屬,她的母親罹患儲物症,住家客廳、房間物品堆積如山,宛如資源回收場,從地板一直堆到半牆高。陳怡萩形容,堆積的物品高度幾乎快碰到天花板,距離天花板僅剩不到20~30公分的空間;整個家裡的走道都只剩下一條路可以通行。她發現母親最喜歡留下的物品是紙盒、布丁杯、各種空瓶子,甚至還有輪胎等難以歸類的物品。

在這個30坪的住家中,幾乎全部空間都被物品占據;看似念舊的行為,實際上卻造成生活不便,甚至影響到健康與家庭關係。陳怡萩提到,由於家人都有抽菸的習慣,那些堆積的物品上都沾滿了菸味,形成所謂的三手菸,對健康造成威脅。

為了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陳怡萩曾多次嘗試清理堆積的物品,但母親總是會再度填滿空間。最後,陳怡萩不得不採取極端的措施,直接更換浴室和房間的門鎖,並把鑰匙帶走,以確保自己能夠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

囤積症女性居多!55歲以上尤其脆弱

儲物症患者的居住環境通常凌亂擁擠,無法正常使用房子,他們有強烈的慾望保留物品,不管物品是否有價值,總認為這些物品是特別的,未來有一天一定會用到。

其實,儲物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各年齡層都可能遇到這個問題。儲物症患者有68%的人在20歲之前初次發作,2%~5%的人在成年後發作。儲物症的病程是慢性的,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持續惡化,好發族群集中在55歲以上,其中以女性占多數。

美國精神醫學會在2013年正式將儲物症列為獨立的精神疾病診斷。根據估計,全球有2%~6%的人口罹患儲物症,若以台灣2300萬人口計算,推估國內約有46萬~138萬人受到儲物症的影響。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囤積症是一種新興的疾病診斷,被歸類為與強迫症及相關障礙同屬一類;患者會不由自主地收集各式各樣的物品,中年以上的人較常見。

改善儲物症有方法嗎?

要改善儲物症,第一步是學會「斷捨離」,丟棄確定不需要的物品。對於其他物品,可以設定一個期限,並深入了解產生過度囤積物品的心理成因,以漸進的方式進行改善。

鄭博元建議,可以先詢問患者哪一類物品數量最多,以及為什麼會想購買那麼多;接著再問哪些物品是實際有在使用的。透過這些問題,引導患者回想購買物品的原因,以及實際使用的比例有多少,如果患者能夠想通,就會自發地進行一些斷捨離或取捨。

「捨不得丟」別以為是念舊,儲物症是一種強迫行為和疾病,患者應該尋求醫療協助,放下不再需要的東西,將有限的空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物,才能改善生活品質,重拾健康與幸福。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夏至財運大爆發!3生肖3星座受財神爺眷顧 屬蛇有偏財好事發生

收冬衣、冬被了!達人教作3步驟輕鬆收納 1小物助防潮 不怕衣被發霉發臭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47

  • Jane
    囤物症的人根本不覺得自己有囤物症,他們深深覺得那些東西都用得到⋯
    08月30日00:45
  • 伊蓮
    真的很討厭!還會不準家人偷丟
    08月30日01:15
  • 🌱小蕷凵\🌱
    我扔,,,老公撿 然後一直嫌家裡亂😌
    08月30日00:53
  • Stranger
    會不會有灰色地帶呢? 有不少人喜好收集郵票、公仔、名牌包、各國錢幣、古董字畫、跑車、各種…,這是否也涵蓋呢?🤔
    08月30日00:39
  • c.y
    開放讓附近的鄰居或者撿資源回收的來撿,很快就沒了
    08月30日01:0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