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規定每天進公司,是剝奪員工的正常生活!岸見一郎:無法被信任的主管,見到面也沒用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3月27日03:39 • 發布於 03月27日03:00 • 岸見一郎

雖然遠距工作未必適用於所有行業,不過,在遠距工作剛開始推動的初期,對於不需要聚在同一個場所面對面工作的這件事,還是有許多人會感到不解。雖然稱不上是受人監視,但是正因為有其他人在現場,所以才能夠好好地工作,對於早已習慣這種形式的人來說,一個人獨自工作或許並不太容易。

另外,正因為沒有其他人在場,所以也有人會趁機打混摸魚,不過畢竟還是有很多需要處理的工作,所以也不可能一直偷閒下去。

遠距工作便利性讓員工「回不去了」?

該如何完成工作,每個人都有各不相同的做法。有人手腳快一下子就做完,自然也會有需要耗費多時的人。

我曾經負責哲學考試的監考,平常上課不太認真的學生很快就交卷,離開了教室;但認真聽我上課、經常發問的學生,則是花了一整堂課的時間寫考卷。

工作也一樣,快速做完並不代表工作能力強。工作能力強的人確實能夠快速完成工作,但是他們也會花時間深入思考問題。當然,也有人花費了很長時間,卻還是沒辦法完成工作。

如何運用一天 24 小時,同樣也是因人而異。居家辦公的好處就是工作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早上起不來的人,就算晚起也沒關係,因為可以工作到深夜。

剛開始或許讓人有點困惑,但如果居家辦公出乎意料地自在放鬆,同時又能確保工作的效率,應該會有很多人希望遠距工作的生活能夠持續下去。

然而,還是有人不希望一直居家辦公下去。當時儘管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尚未減少,但公司卻還是讓員工盡快恢復實體上班。

這個改變並非大家所樂見,因為一旦體驗過遠端工作的便利性之後,就很難再回到過去的工作模式。

多虧遠距工作,人們在家辦公時還能趁著空檔晒衣服,讓工作與生活之間更加平衡。要求進辦公室上班的公司,就等於是在剝奪員工的正常生活。

實體上班無法改善本就存在的問題

希望恢復實體上班的上司也有自己的理由。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面對面,就沒辦法好好工作。雖然工作本身不見得無法在家完成,但是有些人認為面對面討論更能夠激發靈感。

不過,這些其實都是藉口。既然工作能夠透過遠端處理來完成,就算沒有見面也無傷大雅不是嗎?「面對面討論更能夠激發靈感」只是隨口說說的。

大部分的靈感往往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浮現。不論是否跟人交談,當靈感來的時候,自然就會浮現。如果缺乏靈感,不論你做什麼,靈感永遠都不會上門。缺乏靈感的人只是把「沒有面對面交談」當成藉口罷了。

有些人則說,遠端工作沒辦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如果沒有面對面,就沒辦法好好溝通;如果沒有面對面開會,就無法建立信賴關係。可是老實說,那些因為分隔兩地就無法建立關係的人,就算真的面對面了,終究還是沒辦法好好溝通,建立良好關係。 不值得信賴的上司,搞不好會在見面之後感覺更無法信賴。

就像是無法確定彼此情感的戀人,總以為只要見面就能改善彼此的關係。彼此相愛的兩人當然希望能夠一直黏在一起,但是就算分隔兩地,仍不會感到寂寞。當彼此關係緊張的時候,有時可能會因為很難透過電話把話說清楚,而決定直接面對面談。 可是並不代表只要見了面,關係就一定能夠有所改善。

有些人覺得用外語講電話很吃力,認為是因為看不到對方的面孔,所以無法順利交談;其實,這只是單純外語能力不足,即使面對面也很難對談如流。就算說母語也一樣,談話本來就是件難事,並不會因為面對面就能說得邏輯自洽,讓對方充分理解。

面對面有助於理解,但並非必要條件

我從事諮商工作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諮商時,來訪者所做出的表情、動作、姿勢、語氣等,都是諮商師用來了解來訪者的有用資訊。然而,單憑語言無法良好溝通,這個想法一點都不正確。如果諮商不能只靠言語來完成,那就是諮商師的無能。

如果覺得光聽聲音很難溝通,也可以多加運用線上會議軟體。在線上會議或遠端診療上,人們能夠透過螢幕看到彼此,所看到的表情會比實際面對面更加清楚,這部分沒有實際使用經驗的人很難想像。那麼,只要看到臉就能夠充分了解對方在說什麼嗎?其實未必。

看得到對方表情確實有助於理解,但這並非必要條件。就診療而言,並非所有診療都能夠遠端進行。搔癢、疼痛之類的感覺是個人體驗,即使患者就在自己的面前,身為外人還是無法切身體會他所感受到的疼痛。

依我個人的情況來說,我近幾年的演講都是在線上進行的。有時也會透過國外連線的方式進行演講。和編輯開會討論的時候也是透過網路。採用線上的方式,演講者就不需要舟車勞頓跑到遠方,對聽講者來說也有好處。如果演講是在遙遠的外地舉行,以前大多都是選擇放棄,現在則可以在自家裡聆聽,甚至連國外的演講也都可以聽。主辦方不需要費力安排演講會場,也不需要支付交通住宿費給演講者。

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消退的現在,我依然認為沒有恢復實體演講的必要。

(本文摘自《岸見一郎的人際自在學》,方言文化)

延伸閱讀

主管的人際關係學:帶人不是「上對下」給指令,而是能把部屬變夥伴
蔡依林也推薦!《被討厭的勇氣》教我的事: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決定你的人生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