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冬天的第 3 個節氣,古書所云:「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意指到了這個節氣,寒意漸濃,人們的生活起居和健康狀況也受到影響,因此,如何順應大雪節氣的變化進行保養,變得尤為重要。
中醫師陳柏太表示,台灣地處於亞熱帶,雖然不會看見大雪紛飛,但仍可以感受到氣溫的變化。在氣溫驟降的時候,如果身體內在氣血無法抵禦寒氣的刺激,就容易產生一系列因為寒冷引起的健康問題。
除了容易有感冒、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易有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頻尿、尿急等泌尿道疾病;以及筋骨關節方面的疾病,年長者經常在此時感到關節僵硬、疼痛。
以中醫觀點來看,大雪時應注意風邪、寒邪的侵入。而人體的頭、胸、腹、腳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中醫師莊可鈞提到,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人會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
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和加重腦血管疾病;同時風寒侵入人體胸部和腹部之後,易折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此外,寒氣還會誘發胃腸疾病的發生。
莊可鈞說,腳部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抵抗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
陳柏太建議,大雪節氣期間,人體的陽氣容易受損,《黃帝內經》有言:「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因此,養生的重點在於避寒保暖,以防寒氣侵襲。以下是幾個保養建議:
食補祛寒
從養生學的角度看,建議食用溫熱、滋補的食物來對抗寒冷,同時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使寒性體質獲得改善,可以食用像是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藥燉排骨湯等,也別忘了多吃當令的根莖類蔬菜、雪菜湯、紅薯粥等高纖食物。
陳柏太進一步說明,略帶辛辣刺激的蔥、薑、韭菜、洋蔥、咖哩等辛香料也能驅寒暖身、改善手腳冰冷,但不是每種體質都合適吃這些較燥熱的食物,如果本身體質偏燥,吃多了反而火氣上身,不利養生。
陳柏太提醒,由於冬天排汗量少,容易讓人忘了喝水,應該要勤補充水分,不能等到口渴才喝,每日建議至少喝足 2000ml 的白開水。
規律運動
陳柏太建議,可進行一些緩和的運動,如瑜伽、太極拳、慢跑等,運動時避免過度流汗,以及因心血管收縮劇烈而誘發心臟疾病,且盡量選擇室內運動,以免受涼。另外也可以進行冥想或靜坐來調適心情、消除冬季的煩悶低落感。
注意保暖
因室內往往門窗緊閉,而身體最怕劇烈的溫差變化,人體的頭頸部、腹部、以及足部最易受戶外的冷空氣侵襲,對於身體較虛弱的年長者更是不利,因此,應針對加強保暖,可視氣溫穿著厚衣外套、戴帽、穿襪、圍圍巾。
早睡晚起
莊可鈞建議,年長者、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清晨出門時,最好戴帽子保暖。晚上最晚 11 點入睡,早晨則等太陽出來後再起床,讓身體得到良好的休息,補養陰氣、避免損耗陽氣。
陳柏太提醒,忌熬夜,早睡避寒,增加睡眠時間,以涵養人體的陰陽氣、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戶外活動最好等日出後再進行,避免在天氣寒冷的狀況下,造成身體危害。
穴道按摩
用雙手拇指按壓風池穴,每次 3〜5 分鐘。風池穴位於頸部兩側,能夠驅寒解表、預防感冒,並且有效緩解頭痛、頸部僵硬等不適。每日按壓足三里穴 5 分鐘,此穴位於膝蓋下方四指寬、肌肉肥厚處,能夠補益脾胃、促進脾胃功能,增強脾胃對於風寒的抵禦能力。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