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爸媽觀察到以下這7種跡象,千萬別忽視,應該立即就醫診斷,才不會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期喔~
1.身上的痣突然快速增大
孩子皮膚上的痣一般不需要太擔心,痣會隨著孩子成長而慢慢變大,顏色上也會變暗或變淡,甚至慢慢消失。但要注意孩子身上那些黑點很可能不是痣,而是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以痣的形式慢慢發展而成的皮膚癌,早期發現接受治療,是可以痊癒的。
所以當發現孩子皮膚上的痣突然快速變大、變形,或是突然多出一個超過6mm的痣,就可能是一個惡性的瘤,應盡早就醫評估。
2.寶寶有脫髮情形
很多寶寶一出生髮量就比較稀少,總是令爸媽很擔憂,但髮量、髮色來自遺傳,爸媽無須過於緊張,基本上寶寶1~2歲頭髮的生長方式才會趨近成人的永久髮狀態。但如果寶寶大量脫髮或頭皮表面紅腫、脫屑、長斑、有黴菌感染等頭癬問題,就可能是缺乏營養素或內分泌有問題,甚至有遺傳性禿頭,應該盡速就醫診治。
3.孩子情緒低落、活動量減少
如果孩子突然沒什麼胃口、情緒低落、失眠或睡得太多、難集中注意力、活動力下降,爸媽都應該提高警覺,若伴隨一些嘔吐、發燒等情況,很可能是受到腸病毒、流感等病毒侵襲,應立即就醫。
不過年紀稍大,已經開始上學的孩子,出現上述症狀,爸媽除了關心其身體狀況以外,須特別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若嚴重到有自殘念頭,很可能是患有兒童憂鬱症,必須尋求精神醫師或心理醫師的幫助。
4.頭圍突然增加或縮小
寶寶的頭圍剛出生時,不論大小都屬正常,值得注意的是頭圍突然異常變大或變小,就必須請醫師詳細檢查。
每個新生兒甫出生頭骨都尚未閉合,留下囟門的位置。囟門位於頭部兩處,前囟門位於頭頂;後囟門則位於後腦勺的位置。後囟門通常在出生2個月左右會關閉,前囟門的閉合時間則每個人不同,多數嬰幼兒前囟門閉合的時間為6~18個月,也有少數人直到2歲前囟門尚未關閉。
爸媽應密切注意寶寶的囟門,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健康與否的線索,如果囟門凹陷,可能是脫水引起(如:因腸胃炎嘔吐),或是因大腦沒發育完全所致;若囟門膨脹則可能是嚴重疾病的症狀,如:腦膜炎。假如爸媽不確定寶寶的囟門是否正常,建議帶去給醫生檢查,千萬別自行判斷而延誤診治時間喔!
5.寶寶聽力下降
台灣新生兒先天性雙耳中重度聽障的發生率約為1000個新生兒中約有1~2名,但也可能是長大的過程中才出現聽力障礙之情形,雖然現在新生兒篩檢有聽力這個項目,但即使篩檢沒問題,平時照顧寶寶還是得注意觀察,以下為2歲以下嬰幼兒與孩童時期的判斷參考。
@嬰幼兒9階段聽力居家檢測
以下是2歲以下嬰幼兒各階段,平日不該出現的聽力表現,爸比媽咪可以藉以下的檢測:
階段
代表聽力問題的表現
1~3個月大
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驚嚇。
3~6個月大
不會尋找或望向說話的人或發聲的物體。
6~9個月大
不會望向說話中提到的熟悉對象。
9~12個月大
不會根據指示做簡單的動作,例如:過來、笑笑。
12~15個月大
仍無法講話,甚至連單字都無法說出,例如:爸、媽、車、鞋。
15~18個月大
不理會從隔壁房間傳出的聲響或呼喚。
18~24個月大
不能講出簡單的短句,如:「媽媽~水~」。
24~30個月大
可以表達的詞彙少於100個字。
30~36個月大
無法講出4~5個字的完整句子。
@孩童時期7聽力判斷
進入孩童時期,也可能會有後天的問題,爸比媽咪應仔細觀察孩子的平日情況,並藉以判斷其聽力問題:
1.對新事物的吸收能力比其他孩童慢。
2.常常需要別人一直重複內容,才能明白意思(甚至仍不明白)。
3.聽別人講話時,呆望著說話者卻不能理解內容。
4.有時聽見別人講話,有時卻聽不見。
5.常常聽不見別人在背後的呼喚,或是從後面講話老是得不到回應。
6.對聆聽長時間的口述或交談,容易感到疲倦。
7.上課討論時,對別人的講話沒有甚麼反應。
6.孩子異常口渴頻喝水
當孩子一直喊口渴,吵著要喝水、喝飲料時,爸媽可別掉以輕心!因為寶寶很可能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喝多、尿多、吃多及體重減輕。此外,甲狀腺亢進、脫水、腎功能不好等,也都會有喝很多水還是異常口渴的狀況,所以當孩子出現此情形,應盡快帶往醫院檢查。
7.寶寶大聲打鼾
據統計,3~12歲孩童,4個就有1個睡覺會打呼,有些會打鼾的孩子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如果只是單純打鼾聲,沒有影響到睡眠品質,就不需要太擔心;但若伴隨鼻涕聲、呼吸時從嘴裡吐出泡沫或呼嚕呼嚕聲,就要記錄寶寶每天的呼吸聲,有可能感冒、鼻子過敏、鼻塞引起,但更令人擔心的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危險,爸媽應多加注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