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蔡佳伶整理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你時常半夜起來跑廁所嗎?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周博敏指出,夜尿是指入睡後需起床小便,並且會干擾睡眠,尤其當夜尿次數超過兩次則會顯著影響生活品質。
許多人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常因頭暈或姿勢不穩而跌倒,造成不同程度的身體傷害。無論是年長者或年輕人,這都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潛在危險。
比夜尿更嚴重的風險:夜間跌倒
台灣有許多人都面臨夜尿問題。對於年長者來說,隨著年齡增長,腎臟的排尿功能逐漸下降,膀胱容量也減少,導致夜間頻繁起床排尿。男性則可能受到前列腺增生的影響,進一步加劇夜尿的情況。至於女性,周博敏表示女性在50~64歲間受荷爾蒙變化,夜尿問題顯著高於男性。 夜尿問題不僅限於老年人,青壯年也可能因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或使用利尿劑等藥物而出現夜尿。這些情況不僅影響睡眠品質,還可能增加半夜起床時頭暈或跌倒的風險,特別是當人們在昏暗的環境中摸索時。因此,及早識別並解決夜尿問題,對所有年齡層的人都非常重要。
夜尿已被證實會增加死亡率,半夜跑廁所的次數越多,死亡率就越高!日本一項研究發現,每晚排尿2次以上的高齡者死亡率會增加1.98倍;原因除了與跌倒、骨折機率提升有關,也可能是因為夜晚溫度低,起身夜尿可能使血壓波動,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也說,許多人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因為頭暈或姿勢不穩,發生跌倒並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例如,曾有患者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不慎跌倒,嘴唇撞到櫃子導致撕裂傷,或者因夜間起來上廁所跌倒而臉部挫傷。這些意外的發生,常常與以下原因有關:
1、姿勢性低血壓
從平躺的姿勢起身時,血壓無法迅速調整,可能導致頭暈甚至跌倒。
2、血糖過低
血糖不足時,容易感到虛弱或頭暈,增加跌倒風險。
3、脫水或夜間低血壓
身體缺水會導致血壓降低,尤其是夜間更為明顯,容易發生頭暈。
4、內耳平衡問題
內耳的平衡功能異常可能影響站立穩定性,增加跌倒的機會。
5、藥物副作用
服用降血壓藥、安眠藥或利尿劑等藥物,會影響身體的調節機制,增加頭暈與跌倒的風險。
6、心血管或血液健康問題
貧血、心律不整等情況也可能造成頭暈或失去平衡,尤其在夜間起床時更加明顯。
延伸閱讀: 頻尿困擾7成國人!醫揭「天冷尿特多」7大原因,做對這些事:不用再整夜跑廁所
預防夜間跌倒
為了預防夜間跌倒,劉博仁建議:
‧ 逐步起身:從躺著的姿勢先坐起來,停留30秒再站立,這樣可以避免血壓突然下降。 ‧ 補充水分:睡前適量喝水,維持體內水分平衡,避免脫水引發低血壓。 ‧ 保持血糖穩定:睡前吃些輕食如堅果,有助於穩定血糖,避免低血糖情況發生。 ‧ 藥物調整:若有服用降血壓藥或安眠藥,與醫師討論最佳的服藥時間,避免藥效影響夜間的平衡。 ‧ 改善夜間環境:在床邊放置小夜燈,確保半夜起來時有足夠光線,減少跌倒風險。 ‧ 強化下肢力量:定期運動,提升下肢的力量和平衡能力,減少摔倒的機會。 ‧ 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經常出現頭暈或跌倒情況時,應該就醫檢查血壓與心律,了解是否存在心血管問題。
夜間頭暈和跌倒問題不能忽視,提前預防能大幅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爸爸的喪事,只花10萬就自在圓滿!郭慧娟創《死亡咖啡館》陪眾人聊身後事:談生死是為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