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醫界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自然老化,軟骨無法再生;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以近30年臨床推翻此論述,透過基礎研究證實,「軟骨可以再生,退化性膝關節炎其實並不是退化,更不是老化」。
台灣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困擾,依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有近3萬人置換人工膝關節,且人數逐年增加。但一項追蹤調查發現,75%患者遲遲不換膝,選擇忍痛、減少活動,起因於擔心術後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置換人工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置換人工關節?呂紹睿研究發現,9成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不是退化不老化,而是內側皺襞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經年累月磨損破壞軟骨所致,透過「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就可讓磨損的軟骨再生,緩解疼痛、恢復行動力。
在重大公衛事件無役不與的公衛學者何美鄉,過去喜愛從事登山、打網球等活動,近年苦於膝蓋疼痛,她說:「只要運動後就會痛」,嚴重時甚至要用枴杖輔助行走,到醫院檢查即被告知,膝蓋嚴重退化,已經嚴重到必須更換人工膝蓋,才能緩解疼痛。
ACRFP+細胞療法 軟骨再生近9成
何美鄉看過幾位醫師,都只能提供減輕疼痛的治療;直到找到呂紹睿對她了一句:「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讓她覺得不可思議,接受ACRFP治療後,兩個月就前往日本四國爬山;至今追蹤一年,主觀感受是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
事實上,何美鄉教授除了接受ACRFP術式外,也接受細胞治療,才能終結她的疼痛。呂紹睿強調,單純執行ACRFP就能達到70%的軟骨再生率,患者在經由ACRFP清理病灶、重塑關節腔大環境之後,若能接受細胞治療,大幅縮短等候軟骨再生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更高的治癒率。
過去兩年,呂紹睿為78名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他表示,細胞治療的加入讓ACRFP如虎添翼,治療結果數刷新軟骨再生率,高達88%。此療法可以達到1+1大於2的療效,希望能造福更多患者。
退化性節炎不是老化而是「彎太多」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關節出現疼痛,會先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呂紹睿提醒,當疼痛出現時,「不要急著吃藥止痛」,跟身上其他問題一樣,發現疼痛要注意,以膝關節來說,會痛代表內部有問題,但現在的治療一般都是止痛,如止痛藥、打玻尿酸或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PRP)讓病人舒服、不痛。
呂紹睿說,如果病人依然沒有用正確的觀念使用膝蓋,止痛治療反而會讓膝蓋壞得更快,因為軟損已經被磨損到不健康了。常見錯誤使用關節方式之一,是生活或工作環境「彎得太多」,前者常見於爬樓梯、蹲下、騎腳踏車等,後者則如久坐的上班族。
減少不必要的彎曲 ,避免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次數還有角度都要注意,呂紹睿指出,研究發現60至120度是危險角度,所以要減少沒必要的彎曲,但生活中關節不可能完全不彎曲,提醒民眾上下樓梯要動作慢,尤其是下樓梯的時候,一定要慢慢彎。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以為坐著不會傷膝蓋,呂紹睿說,坐著對膝關節已經發炎的人也很不好,因為90度恰好讓關節皺襞被夾住,很多人久坐再站起來,會覺得走不動、卡卡的,萬一被壓著發炎會放出化學物質,讓軟骨被腐蝕,進而導致膝關節退化。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
延伸閱讀: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