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企業與組織推動數位轉型多年,SAP全球副總裁暨台灣總經理陳志惟觀察,企業對於數位轉型已產生了認同與共識,現在已經很少人質疑:「為什麼要用這些數位工具?」或是:「為什麼要上雲?」取而代之的是:「應該從哪裡開始?」「什麼工作應該優先推動?」以及「如何取得好用的數位工具?」等等。
同時,企業也開始期望透過數位轉型,帶動營運轉型,甚至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以面對新的挑戰。台灣經濟命脈以代工和進出口貿易為主,在中美貿易戰和地緣政治等因素下,早已牽動供應鏈管理的挑戰,必須從過去亞洲生產、再外銷世界各地的思維,改為在各主要市場「就近製造」和「就近交付」。
打造韌性供應鏈,因此成為許多企業關心且投注大量資源的任務。所謂韌性供應鏈,必須具備應對各種外部衝擊,如疫情、自然災害、政治不穩定等因素的能力,能快速調整和反應,確保遇到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時,仍能維持生產與交付。
除了推動數位轉型及打造韌性供應鏈,企業界另一個挑戰則是永續發展,必須重視ESG與氣候變遷等議題,配合國際與台灣本地的各項新法規。
陳志惟認為,以上3大議題在台灣的產業界是互相影響的,而目前觀察,台灣的企業領導者很有遠見,大多數企業都希望能夠畢其功於一役,既然已經投入成本推動轉型,也能有效率地同步帶動供應鏈轉型,以及永續發展。
至於談到數位轉型的工具,除了雲端,現在企業最關心的莫過於AI。其實AI技術本身不是問題,而是企業需要先了解痛點,秉持「場景先行,技術相隨」的理念,確認具體的應用場景後,再選擇合適的技術工具。
當然,企業目前導入AI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資料安全性、成本和內部員工的準備程度等。但更大的考驗是,許多企業領導者在面對AI提案時經常感到困惑,因為缺乏參考案例、產業標竿;尤其是投資報酬率(ROI)更難以評估,使得做決策相當困難,這會是未來企業在導入AI時面臨到的最大挑戰之一。
另外一個重大挑戰則是人才稀缺。當AI變成顯學,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直線上升,企業應該多管齊下,除了向外招募及發掘人才外,也應該在內部積極培養。
不論是數位轉型、企業永續或AI,都會是未來幾年最值得關注的趨勢,唯有及早準備,才不至於陷入落後及追趕的窘境。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