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史登商學院策略前瞻教授艾美.韋伯:我們無法預測明天,但可以「量化未來」

哈佛商業評論

更新於 05月07日02:37 • 發布於 05月03日02:34 • 張彥文

未來可以預測嗎?如果透過數據量化分析,我們便能看出趨勢,制定策略。紐約史登商學院教授艾美.韋伯(Amy Webb)便聚焦於此,成立「未來今日研究所」。本刊特別越洋專訪韋伯教授,請她分享自己的觀察。

一年一度的《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管理高峰會,即將在今年9月初於台北舉辦。今年邀請到的全球重量級管理學者,是目前任教於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策略前瞻教授艾美.韋伯(Amy Webb)。

年僅50歲的韋伯,因為對於未來趨勢的研究而知名。她於2017年首度獲得有管理界奧斯卡之稱的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的「雷達獎」(Radar Award),這個獎是頒給對未來管理界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專家學者。果然,韋伯在2021年便正式名列「50大管理思想家」,並於2023年再度入選,且排名高居第4名。此外,她也被《富比士》(Forbes)雜誌選為全球形塑未來的五位女性之一;以及英國廣播公司(BBC)「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位女性」之一。

今年《哈佛商業評論》管理高峰會,邀請她主講「AI浪潮下的策略遠見」(Strategic Foresight and AI)。

在AI等新科技快速發展與世界多變局勢下的今天,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預判未來,那會多麼吸引人?韋伯就致力於這樣的艱鉅任務,這也是她深具影響力的原因。

關注未來趨勢

除了大學教授頭銜,韋伯另外一個最知名的身分是「量化未來學家」(Quantitative Futurist)。她在2006年創辦「未來今日研究所」(Future Today Institute, FTI),擔任執行長。至今雖公司規模不大,只有20個人,但只專注做一件事:以數據分析為基礎,提出對未來策略的研究、觀察與建議,獨具特色。服務對象涵蓋數百家跨國企業、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採取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研究方法,模擬各種未來可能發生的場景,協助各領域領導者優化政策、提升及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FTI每年都發表一份深受國際關注的趨勢報告,今年的版本厚達一千頁,免費供人下載。每年平均全球下載量超過100萬次,已成為國際上眾多重量級企業領導人重要的參考依據。

FTI每年舉辦最知名的活動之一為「火花營」(Spark Camp),這是一種領導者工作坊,透過創造性的思考模式,促進各種創新的想法,同時對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火花營打破階級或社經地位的藩籬,所有參與者一律平等,每個人的意見都同樣珍貴,廣納各方意見後萃取出各類創新的方法,解決未來可能面臨的疑難雜症。

每次活動總能吸引許多來自不同行業的領導者、資深工作者和創業家等,進行密集的腦力激盪。近期以「說故事」為主題的火花營中,來自新聞、文學、電影、戲劇、遊戲、設計和廣播等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從週五傍晚開始共處兩天兩夜。

除了經驗交流,火花營更像是週末的休閒活動,早上可以起來參加慢跑或瑜伽,夜間則安排營火晚會或雞尾酒會,希望與會者因為共同的話題或興趣,建立長期和深層的交流,並促進知識和資源共享。

藉由深入的研究、實際的授課,以及各類的創意交流,FTI得以持續提出對於未來趨勢的分析和應對方式。

芭比也是諮詢客戶

FTI的創辦人暨靈魂人物韋伯,是如何成為一位「未來學家」?

韋伯是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政治、經濟和賽局理論學士,之後於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獲得碩士學位。在創立FTI前,她曾擔任美國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記者,及《新聞周刊》(Newsweek)駐香港特派員。

在媒體職涯中,韋伯發現她對於科技趨勢和未來預測有濃厚興趣,經常接觸到許多數據分析的資料,便決定以數據分析做為邁向未來學家的核心工具,因此創立「未來今日研究所」。

以製造芭比娃娃知名的美泰兒(Mattel)是FTI近期的客戶。這家全球第二大玩具製造商的困擾是,現在的兒童會花很多時間在手機或平板電腦。這代表了兩個意義:一是他們玩傳統玩具的時間變少;第二是專注力下降。

如何對抗這不可逆的新數位趨勢呢?韋伯用大數據為基礎,協助美泰兒創造新的玩具概念,這些概念不僅吸引孩子們,更能在教育上幫助他們成長,提升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體策略是重新思考玩具與兒童的互動方式。例如為了對抗兒童注意力縮短,玩具設計必須強化學習成長和發展技能等,或利用AI技術來創造個人化,兼顧學習與樂趣的體驗等等。

創立FTI後,韋伯以「量化未來學家」的頭銜創造出個人的知名度及獨特風格,經常於世界經濟論壇、美國科學院,以及融合科技與藝術展演、專題講座聞名國際的美國南方音樂節(SXSW)發表演說。

她的研究和未來預測也頻繁出現在《紐約時報》《哈佛商業評論》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史隆管理評論》等頂尖刊物當中。

三技術催生超級週期

這位國際級的「未來學家」,近期對於世界未來的趨勢,有什麼重要觀察呢?

韋伯提出了「超級週期」(supercycle) 的概念,認為現階段多項前瞻科技,透過融合與交互作用,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社會和文化。

「超級週期」原為經濟學名詞,指的是持續十年以上、甚至長達數十年的長期波動。週期中各種經濟活動和市場機制大幅震盪,且遍及多國以及各類業態,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遠超過一般的經濟週期循環。

超級週期的產生,通常與關鍵資源的發現和創新技術的發明有關,前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石油,後者則是蒸汽機,都在全世界造成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而現階段超級週期的特性,是許多創新技術開始產生交集,產生了大量的排列組合,與以往石油或蒸汽機相對單一因素造成的影響複雜得多。

最明顯的例子之一就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結合,推動了智慧製造、工業4.0。

這三項技術的交互作用,不僅影響製造業,還擴大到更多領域的創新,像是醫療照護、金融服務和交通運輸等都因而受惠。

這個超級週期的影響力快速擴散到全世界,各類組織如今能夠得到的創新資源更為豐富,可以從各類技術中發掘新的研究方向和商業模式,推動科技及相關應用的跨領域發展。

而在各種前瞻的技術中,韋伯認為人工智慧(AI)、生物科技和互聯的生態系統(connected ecosystem)會是這一波超級週期的三項主要推動力。

其中人工智慧的影響最為深遠,尤其是生成式AI。但除了技術外,更重要的是人類如何與AI協作。以企業來說,應該盡速建立一套系統化的架構,確保組織能在AI技術持續進步的環境下保持競爭力。

這個架構需要設想各種AI可能的應用情境,公司的業務會如何發展?將AI與公司的策略連結。最重要的是,面對AI,企業必須建立一種持續評估與改善的文化,讓AI與真人團隊協作,發揮最大生產力。

第二個重要技術是生物科技,相關發展已經跳脫傳統認知的醫療照護或新藥開發,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未來人類的食物生產或飲食習慣。

例如生成生物學(Generative Biology)就是非常前瞻且備受矚目的領域,可以設計和創造出新的生物特性和功能,改變藥物的製造方式,及生產更接近真正肉類口感的人造肉等等。

第三項技術則是互聯的生態系統,是由無數的連接設備和感測器組成的網路,並藉此蒐集大量的即時數據,進而推動更多新興技術,像「大動作模型」(Large Action Models)或「人臉電腦」(Face Computer)。

大動作模型是擷取和分析人類的動作數據,用以優化AI的行為預測能力。目前的應用包括影視、遊戲產業,產出更自然流暢的動畫效果,也讓虛擬實境(VR)的場景變得更互動、更真實。同時還可以應用於健康和運動科學,像是分析運動員的動作、優化訓練內容,或防止運動傷害等。

至於人臉電腦,是偵測使用者的面部表情、眼球轉動和頭部位置做為輸入指令,是更加直覺的資訊設備;目前很多虛擬的穿戴裝置,像是頭盔或眼鏡,都已經具備這項功能。

人類永遠希望早一步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未來卻也是最模糊難辨的世界。艾美.韋伯透過數據分析的模型,建構出的這一套「未來學」方法,讓企業有了更多的參考資訊,才能更有信心、更穩健地邁出下一步。

期待她9月會帶給台灣讀者更精彩的演講內容。

加入哈佛商業評論LINE好友,隨時接收管理新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