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工作?」這是一名 24 歲的急診護理師決定辭職時,最常被問的問題。他在社群媒體 TikTok 分享,自己雖然熱愛護理工作,但更想去探索世界。周遭的人大多感到不解,明明工作表現很好,又是職涯上升期,怎麼說走就走?他的回答是:「我不是為了生活而工作,而是同時生活和工作,我忙了 2 年存到一筆錢,現在我要休假 2 年。」
「微退休」是什麼?就像是大人版的 Gap Year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指出,這就是年輕人正流行的 「微退休」(Micro-Retirement) 。不是傳統意義上,累積到一定年資、存款就結束職涯享清福,相反地,是工作一段時間後,離職「微退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休息、旅遊或學習,等到享受夠了「退休生活」,再回到工作崗位。
這概念類似歐美常見的「Gap Year」,指的是學生在中學或大學畢業後,休學一段時間去海外壯遊、做志工服務或遊學,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回到校園讀書,這能幫助青少年拓展視野,更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志向。因此,微退休也能看作是的大人版的 Gap Year。
福斯新聞(Fox News)指出,過去的觀念是,從出社會工作開始就制定財務計畫,目的是有足夠的積蓄,能提前退休。然而,Z 世代認為追求晉升和加薪導致每個人都精疲力盡,不如活在當下,即使擁有 Google 的高薪工作也能說辭就辭,前往夏威夷住 4 個月,再去峇里島住 2 個月。至於下一份工作能不能有 Google 那麼好的待遇?到時候再說。
Z 世代:反正要工作到 70 歲,不如提前享受退休生活
究竟為什麼 Z 世代不在乎中斷職涯、年資甚至積蓄,也要從職場退休一段時間?甚至有人能在幾年間微退休超過 10 次?
《富比士》(Forbes)報導指出,Z 世代除了更重視生活外,也認知到自己可能必須工作到超過 70 歲,既然看不到傳統退休的終點,乾脆先微退休。
英國教育機構 Practice Aptitude Tests 創辦人蓋伊.松頓(Guy Thornton)表示,微退休是未來趨勢,將成為企業熱門議題,「Z 世代不會等退休才環遊世界,而是在工作之間安排休息時間。這是因為,比起職涯晉升發展,他們更重視心理健康和有意義的經歷。」加上社群平台加速傳播這個觀念,讓年輕人想把握體力充沛的年紀,去探索世界或追求自己熱情的事物。
更何況,科技發展加上疫後遠距辦公普及,也讓年輕人不害怕休假完找不到工作。「疫後遠端工作興起,代表你可以在微退休時,還能兼差或做專案行工作,不用擔心花光積蓄。」
專家建議「微退休」仍須善用時間,從事有意義的活動
這股熱潮似乎已從 Z 世代逐漸蔓延到其他世代。加拿大廣播公司 CBC 報導,有愈來愈多人要求延長休假或無薪假,帶著一家大小到處旅行。在無薪假期間和家人到墨西哥旅行的梅爾・多里安(Mel Dorion)表示,新冠疫情是很大的轉捩點,讓人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想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況且現在的員工也不願意為雇主犧牲自己的生命。」
不過專家建議,Z 世代在職涯中斷期間,仍須做好財務規畫並妥善運用時間。《人物》(People)報導,心理學家克里斯多福.費雪(Christopher Fisher)提醒,充分休息能減少倦怠,當你帶著活力重返職場,會表現得更好。「前提是,必須明智的運用時間。」他認為,花時間參加聚會、喝酒和閒逛,短期內可以放鬆,但長遠來看,對身心健康沒有太多幫助,最好從事有意義、有價值,與自身目標相關的活動,才有好處。
當年輕人提早退休,嬰兒潮世代卻紛紛回到職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 Z 世代微退休時,許多已退休的嬰兒潮世代卻選擇重返職場。根據《富比士》報導,主因是生活成本增加,加上非醫療債務等財務壓力。此外,很多人也想透過工作,讓生活更有目標和增加社交。這對人力吃緊的企業來說,鬆了一口氣。
軟體公司 IRIS Software Group 美國人力資源主管莎娜.米爾福德(Shanna Milford)指出,「2025 年約 13% 退休人士計畫重返職場,」他們不僅培訓時間較短、能填補人力缺口,也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可以擔任培訓、導師的角色。
對於這樣的新趨勢,專家建議企業可以提供更多量身打造的福利,例如醫療保險、分階段退休計畫,尤其關注公司內最年輕和最年長的員工需求,根據他們當前的生活和價值觀,調整職涯發展管道。
資料來源:Forbes、CBC、New York Post、People、Fox News
核稿編輯:王宥筑
延伸閱讀
Z 世代「大負債時代」來了?平均卡債破9萬、增速遠超其它世代,到底怎麼了?
近4成主管曾避免錄取Z世代!破解6大用人迷思,組織才不會老化、僵化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