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罕病律師陳俊翰生前心願成真!健保擴大給付脊髓性肌萎症藥,取消「2大限制」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8月30日07:42 • 發布於 08月30日07:4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photoAC
罕病律師陳俊翰生前心願成真!健保擴大給付脊髓性肌萎症藥,取消「2大限制」
罕病律師陳俊翰生前心願成真!健保擴大給付脊髓性肌萎症藥,取消「2大限制」

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罕病律師陳俊翰今年春節驟逝,他生前奔走爭取健保取消給付限制讓更多病友接受治療。健保本月起全面擴大開放SMA用藥給付,他的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蔡力凱表示:「我想跟在天上的俊翰說,經過大家的努力,台灣的SMA病友已經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接受治療。」

「SMA是一種單一SMN1基因變異導致神經肌肉退化的罕見疾病,患者會因運動神經元持續性退化,影響坐立、行走、說話與吞嚥功能,嚴重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有「台灣SMA之父」稱號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教授鐘育志表示,過去SMA是絕症,無藥可醫,台灣研發的「小鼠模式」奠定了SMA致病機轉與藥物研發的基礎。

1987年台灣診斷出第1例SMA但無藥可醫,家長嚎啕大哭

鐘育志至今難忘診間那個爸爸的哭聲。

1987年,一個小孩被爸爸帶到他的診間,透過肌肉切片,確認這個孩子是SMA第1型病人。「爸爸問我可不可以治療,我說目前沒有藥物。他在我面前嚎啕大哭,那個情景我永遠忘不了。」

鐘育志指出,SMA的發生率大概1萬到2萬分之一,但是目前台灣存活的病人大概450人,「以發生率而言不是應該更多嗎?因為大部分的病人都過世了。」

他說明,SMA分4型,最嚴重的第1型占50~60%,出生後6個月發病,其中80%無法活過2歲。在治療藥物問世前,SMA對小嬰兒無疑是絕症,是目前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但對活過2歲及其他第2、3、4型患者,也只能提供支持性療法,對病人提供營養與呼吸照護,預防肌肉無力產生的併發症。

台灣「小鼠模式」為SMA治療帶來曙光,藥物問世讓病程可以「踩煞車」

直到2000年,中研院研究員李鴻夫婦與張建國、鐘育志等共同研發世界首例SMA小鼠模式,研究成果發表於當時世界排名第1的期刊《Nature Genetics》,成為SMA致病機轉與藥物研發的開端。2016年開始,SMA終於出現治療藥物,各國陸續研發不同的SMA治療藥物。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副院長周宜卿表示,SMA藥物不但能幫病程「踩煞車」,真實世界的臨床觀察,甚至發現有機會讓病患的運動功能進步。健保從2020年開始分階段給付SMA藥物,2020年先開放新生兒與7歲以下兒童申請;隨著科學證據證實成人用藥也有效,健保在2023年打破年齡限制,讓成人病友也有機會接受治療,提供3種藥物供選擇。

蔡力凱當時協助1名成年病友申請健保給付用藥,在收到健保署回覆「申請通過」時,他趕快打電話給病友的爸爸「藥物通過了,恭喜!」但電話那頭先是10秒鐘的靜默,接下來傳出啜泣聲,這個爸爸哭了。蔡力凱感慨,他申請藥物大概幾個禮拜得到結果,但對這個爸爸來說,已經等了20幾年。

對SMA病友來說,無法治療就是病情年年惡化,「一覺醒來,去年還可以做的事,今年已經做不到,這是很恐怖的事情。」蔡力凱表示。但因健保希望資源用於狀態較好的病人,所以2023年的開放訂有2個條件:3歲前發病確診、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

這2大限制,讓近300名SMA患者被健保拒於門外。

「當時很多成年病友都去找小兒科醫師,希望找到3歲以前發病確診的病歷資料。」周宜卿說,上肢運動功能則必須透過檢測,全程錄影,15分相當於可自行拿起筷子進食,曾有病友檢測結果差1、2分無法取得用藥資格,傷心落淚。

陳俊翰生前為病友奔走爭取用藥權益時,曾表示「每位病友都在跟時間賽跑,迫切需要藥物阻止病情惡化,有藥卻無法治療,比沒藥更殘忍。」

健保取消2大給付限制,人權律師陳俊翰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

周宜卿指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即使3歲以後發病,及早治療可維持或改變現有運動功能,以及就算上肢運動功能低於15分,治療都有機會改變SMA疾病進程,健保今年8月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的2大限制,全面擴大給付。估計大約有250名SMA患者可以因為這次放寬而受惠,只排除佔1%、運動功能障礙輕微的第4型病友。

陳俊翰放棄在美國工作及對罕病病患的良好照顧,回台為病友爭取用藥權益,終於開花結果。

蔡力凱回憶陳俊翰第1次看他門診的情景,雖然不良於行坐在輪椅上,肢體萎縮無力,但對醫療平權侃侃而談,他其實可以在國外有很好的發展,卻毅然決然回台灣,為病友發聲、為醫療平權貢獻心力。

「我們不能忘記陳俊翰律師,」鐘育志表示,陳俊翰回來台灣幫病友爭權益,令人感動,希望病友珍惜這樣的機會,透過用藥改變生活及人生。

周宜卿提醒,SMA治療藥物全面擴大給付的同時,也有排除條款,如果病友用藥期間分數退步,就不能再繼續接受藥物治療,因此病患自己也必須努力復健,不僅僅維持身體功能,還要更進步。她鼓勵病友藥物與復健雙管齊下,幫助運動能力再提升。

圖片來源 / 邱淑宜攝
圖片來源 / 邱淑宜攝

SMA常被誤認為漸凍人,差別在哪?

SMA病友常被誤認為漸凍人,蔡力凱表示,SMA和漸凍人都是運動神經元疾病,但發病時間與影響不相同。漸凍人正式名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通常在成人時期發病,對家庭與社會的衝擊來得突然,病程可能維持3~5年;SMA則多在嬰童時期發病,對病人、家庭及社會的影響卻更加漫長,可能長達30、40年之久。

鐘育志進一步說明,SMA與漸凍人最大的差別在於,漸凍人在兒童與青少年時期都正常,45~65歲才開始發病;99%的SMA病人則在18歲以前發病。而從2001年至今,已有33個SMA患者獲得總統教育獎,是獲得總統教育獎最多的單一罕見疾病,「我們的病人是非常有韌性的。」

蔡力凱表示,受惠於醫療進展與健保相助,愈來愈多罕病病友有機會長大成年,實現人生夢想。過去他曾有SMA的病人說「我會好好活下去,等待有藥物的那一天。」健保一步步開放用藥給付,讓病友激動表示「第1次看到未來,不再害怕退步。」

延伸閱讀:

消除眼睛血絲就點眼藥水?眼睛血絲8原因,3症狀要就醫

地瓜葉營養高熱量低,5大功效和禁忌、料理保存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shen wei chen
    🙏🙏💪💪
    08月30日22:2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