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和小嫻「同病」相憐的她:不孕真的很痛苦!

康健雜誌

發布於 2017年12月15日03:00 • 康健網站編輯

藝人小嫻和何守正傳出婚變,小嫻也在臉書上闡述最近的心情,「離婚這件事,從無法接受到試著接受,每一天都在面對,承受。」而年初時曾接受媒體訪談,首度公開無法懷孕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先天結構上「沒有子宮」,導致終身無法懷孕,也積極飛往美國尋找代理孕母。

同樣的煎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也曾經有過。陳昭姿12日在臉書上寫道:「一個運氣與我一樣,命運與我不同的女人。別告訴我不相關,總是有關啦,那種日子,我經歷過。我先生是向家人瞞著真相娶我。」

(圖片來源:陳德信)

《康健》曾報導,被醫生診斷是先天性子宮發育不全的陳昭姿,為了和她同命的女人發聲,幾乎成為不孕症的代言人。那幾年她挑戰法律與傳統觀念的極限,催生了代理孕母法。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何春蕤形容她:「從個人生命發出的語言,很有力地敘述了這些女性的現實與靈魂」。

陳昭姿後來還是結婚了。夫婿是署立台北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郭長豐,當他們都還是新鮮人時,陳昭姿因為不孕,對外標榜獨身主義,拒絕異性追求,郭長豐還是以「勝於準備聯考的心力」追求她。

直到大一暑假,陳昭姿寫了一封信,告訴郭長豐不孕真相。一個不到20歲的女生必須對別人說出她的痛苦和自卑。

郭長豐看了信後並沒有離開,反而天天到陳家報到,陳昭姿卸下心防,接受郭長豐成為她的男朋友,9年後成為她的夫婿。

但聰慧如陳昭姿清楚,「男人20歲不要小孩,不代表30歲、40歲也不要,」例如,愛朋友的郭醫師參加同學會後,回家沮喪地說,他再也不參加同學會了,因為同學們都在談小孩,他都插不了話。

而夫家全然不知道這個秘密,壓力由兩個人共擔。公婆常常催促他們「不要只顧事業,孩子都不想生,」甚至公婆還在催促陳昭姿生小孩未果後,要求郭長豐的大哥再生一個小孩,郭大哥跑來醫院痛罵郭長豐一頓。

在夫家責難與奚落下,陳昭姿其實暗中多次進行人工生殖技術未果。每一回幫陳昭姿打排卵針的是郭醫師;每一回在床邊握著陳昭姿的手等麻醉醒來也是郭醫師。

開始嘗試代理孕母

陳昭姿心疼,她欠他一個小孩。雖然也有人建議他們,可以去收養小孩,但自負的郭長豐坦白地說,他不會疼別人的孩子。

或許,就如同陳昭姿對郭長豐解釋的,這個孩子主育其實在天上等著要做他們的孩子,只不過用了不同的胚胎。

當時,他們的胚胎沒有在代理孕母體內成功著床,兩人得知後回家抱頭痛哭。不久,代理孕母卻懷了自己的小孩,就是主育。經過折衝,主育兩歲時陳昭姿辦妥收養,進入他們的家庭。

(郭長豐與陳昭姿將主育每顆乳牙消毒收藏起來,未來要作為他的結婚禮物。)

從小為主育準備的結婚禮物

從郭長豐、陳昭姿為主育準備的結婚禮物──「20顆乳牙」,可以看出他們對他的付出。

為了讓兩歲的主育未來有漂亮的牙齒,陳昭姿找資料畫圖解釋蟲蟲多麼喜歡住在小孩的牙齒裡,也編了兩段兒童打油詩,以便徹底刷牙。

至少5年,陳昭姿每天兩次細細幫他刷洗那幾個小小的乳牙。直至牙齒掉落,每顆都是乾淨、漂亮的。郭長豐則將每顆乳牙消毒收藏起來,並標示掉落日期,放在一個個的盒子裡,未來要請牙醫做成一個齒模,做為主育的結婚禮物。

及至青春期,陳昭姿也善用醫學知識,精算主育每天飲食的的鈣離子含量,幫助主育長高、長壯。現在國二的主育已經超過170公分。

郭長豐則是說起爸爸經就不能停。主育4年的幼稚園時光,永遠是「足不落地」。每天早上,郭長豐抱著他走過對街去等候醫院交通車,下了交通車,抱他進辦公室遊戲。8點半,再抱他去附近的幼稚園上課。下午4點半,上述動作再反向操作地回到家。

有人笑成為超級奶爸的他,不是說不會愛別人的孩子嗎?他說:「沒錯,我還是不會愛別人的孩子,但主育是我的孩子。」

拒當三流電視劇主角

每個人都會問,如何和養子談身世?位高權重如謝長廷也直到養子20歲時才開誠布公,怕的都是孩子受衝擊,無法長成身心平衡的孩子。

陳昭姿讀了很多國外資料都說,「直至孩子能理解,就可以開始談」。她歪用醫學上治療過敏的「去敏療法」,讓主育從小就知道,以免「人生最重大的事在街邊完成,」陳昭姿最不希望他們的故事淪為三流電視劇,由外人在路邊告訴主育身世,造成主育覺得被騙了一輩子。

例如主育近3歲時,愛上小飛象的故事。陳昭姿就比喻,有些孩子從媽媽肚子出來,但你和小飛象一樣,由送子鳥送來。

到主育小學時,有一次突然問陳昭姿:「媽媽,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你為什麼不能生小孩?但妳要用大人的話告訴我,不要用小孩子的話,」陳昭姿回答:「以前不是告訴過你,我的肚子壞掉了,不能住小孩,」主育回答,「這是小孩子的話,不是大人的話,」頃刻間,陳昭姿頓覺這是談這個話題的時候了,於是問主育:「你知道什麼是子宮嗎?」再一一回答主育連串的發問,直到他滿意為止。

主育自己則說,他在幼稚園時,第一次知道自己和別人不同,是個養子。但是,因為沒有人覺得奇怪,也就覺得沒什麼。

(主育到了會和父母彆扭的青春期,於是郭長豐、陳昭姿夫婦和他立約:「永遠都願意讓 爸爸媽媽親親抱抱。」)

心酸的母親節作業

陳昭姿抱怨,這個社會沒有準備好面對多元家庭關係,甚至苛待養父母。學校的母親節作業就是一個例子。

主育三年級時,母親節作業是要回家採訪媽媽,內容包括媽媽懷孕時有何不舒服?媽媽懷孕時胖了幾公斤?生下來幾公斤?媽媽生產後,身體有什麼變化?希望用這樣的作業讓孩子體會母親的辛勞,但偏偏陳昭姿並沒有生他。

陳昭姿告訴主育,我們只好寫不一樣的答案,但主育嘟著嘴,不肯下筆。陳昭姿打電話向導師求助。掛上電話後,主育終於肯拿起鉛筆,寫下和全班同學不同的答案:「我是媽媽收養的孩子,但是媽媽說她下輩子還要生我。媽媽在做試管嬰兒時,吃了很多藥、打了很多針、抽了很多血,但都沒有成功。」

主育訪問後的個人心得感想寫下:「因為媽媽不能生自己的孩子,所以我才有機會做媽媽的兒子。媽媽要我永遠記得她很愛我。」陳昭姿首度因收養浮出幾分心酸。

沒想到這樣的故事到了三年級又來了一次。在生物課,主育學了DNA,回家感謝陳昭姿「給他好的DNA」,不像海倫凱勒一樣,天生DNA缺陷,導致失聰。

陳昭姿聽了,楞了一下,冷靜地說:「主育,你忘了,你的DNA不是我給你的,」主育嚇了一跳,似懂非懂,陳昭姿接著解釋DNA的意義,但強調,「愛比DNA重要」。

母子關係如同「再婚」

但陳昭姿在採訪時,還是忍不住說「愛是不是比DNA重要,還是要問主育」,後來又說了數次,「不知我的愛能不能過關」。

對於主育成年後會不會去尋親回到生母家,陳昭姿仍舊忐忑不安。身邊好友於是建議她,乾脆透過代理孕母,生一個自己的孩子。

但郭長豐看了電影《AI人工智慧》後想了想,回答:「這樣對主育不公平,」電影《AI人工智慧》中,一位電子公司員工因為愛子罹患絕症,需長期冰凍,便收養一個能付出真愛的機器男孩當做養子,漸漸地他們夫妻將機器男孩視如己出。但某天,他們的小孩奇蹟式的醒來,家庭生活全然變了調,最後機器男孩竟然遭到棄養。

陳昭姿不讓主育和祖父母來往,受到一些苛責。陳昭姿說,其實和主育的關係「如同再婚」。「怎能容許自己的先生和前妻偷偷見面?」更何況,剛收養主育時,親生祖父母曾經接回去住,結果匿藏孩子一個多月,「我不能再為任何人提供反悔的機會了,」她堅定地說。

推動代理孕母合法化

雖然那麼愛養子的他們說,不會愛別人的小孩,他們卻是愛天下無法有小孩的夫妻,因為陳昭姿挺身而出推動代理孕母法。

看到電視上開始討論代理孕母法,郭長豐鼓勵陳昭姿起身推動,但陳昭姿問,你難道不在乎別人談論我們的隱私嗎?郭醫師回答「不在乎」,陳昭姿思考了兩天投書媒體。

但媒體誤將陳昭姿的姓名曝光,一把將陳昭姿推向鎂光燈前,成為不孕症的代言人。

6年來,陳昭姿一次次以病人的角色站在台上自剖隱私,為背後上萬名不孕症婦女代言,希望法律有成人之美,幫助不孕症的人能追求幸福。

這彷彿是一個人的社會運動,在多次公聽會、媒體上力戰醫界、法界、甚至女性主義者。很多人勸誡她,「沒有小孩也很好」,或者是「收養的孩子一樣好」。但她認為,應該要尊重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況且,不孕症夫婦只是在追求最一般人定義的幸福而已。

某次,陳昭姿在報紙發表一封對當時衛生署長李明亮的公開信。李署長邀請她到署裡深談。李署長說他「從沒有被這樣指責過」,也對陳昭姿說,他問過衛生署同仁和宗教家,沒有人贊成此事。

陳昭姿告訴李署長,即使明天法案就過關,她也不會用它,因為她已經領養了一個孩子,而且一家三人相愛。她今天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利他(altruism)。

李署長終於願意多了解她的命運,也說即使他不同意代理孕母,但如果後來立法委員多數同意,他也會保持中立。在陳昭姿的奔走下,代理孕母未來將有條件開放。

採訪結束臨走前,一向在電視政論節目強悍的陳昭姿說,「你們不要笑我,最近我的孩子長青春痘,我請我的美容師幫他做臉。」

問主育,陳昭姿是一個什麼樣的媽媽?主育竟然從書架拿出一本《亞力山大大帝》,唸出其中一行:「非常威嚴,但又不使人畏懼」。

常有同學、朋友好奇或多事地挑弄主育,你長大後會不會去找親生母親?主育說:「他們永遠會得到相同的答案,就是:『不會』」。

這樣的愛,早就過關。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