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感疫情已降溫,但赴日仍須小心俗稱臭蟲的「床蝨」搗亂。只是,為何並非每個人被床蝨咬都會引發劇癢?外出旅遊可以如何預防?如果被咬又該如何止癢?
床蝨一直是不少遊客或背包客住宿時,擔心遇到的寄生昆蟲。日本知名清潔公司樂清(Duskin)於2024年進行調查,詢問1,013名民眾在飯店住宿時最不想看到的蟲,床蝨以55.8%排名第二,緊追在蟑螂(78.5%)之後。
根據日本《產經新聞》指出,隨著近期訪日遊客人數增加,床蝨的問題持續讓旅客和飯店業者感到困擾。據東京害蟲防治協會統計,2024年遭床蝨叮咬通報的諮詢件數為461件,創歷年新高。東京足立區的鹿浜圖書館也因1月時,在館內發現床蝨而緊急休館,經除蟲後在2月底重新開放。
最令人擔憂的是,外出旅遊遇床蝨叮咬,除了可能嚴重發癢壞了旅遊興致,還可能不小心將床蝨帶回家,讓同住親友也遭殃。不只鄰近的日本及韓國,法國、英國和美國等國,也不時有飯店或民宿住客,隔天起床發現身上出現多處奇癢無比的腫包。
被咬後癢不停,原因出在免疫系統對床蝨咬「太陌生」
台灣人被床蝨叮咬後多數會很癢,跟個人免疫系統暴露次數多寡有關。皮膚科醫師王銘燦舉例說,鄉下地區容易出現小黑蚊,如果是住在都市地區的人,假日到鄉下玩遭叮咬,容易在四肢出現多個紅色丘疹,俗稱「紅豆冰」。相較之下,當地居民已經習慣,丘疹數量可能不會那麼多,搔癢程度也會比較低。
被床蝨叮咬也是同樣道理。王銘燦說,曾有一名高齡女性因身上出現多個腫包而就診,診斷確認是床蝨叮咬,奇怪的是她近期沒有出國紀錄,女兒半年多前從國外返台,負責照顧的印尼籍看護雖然先前曾返國,身上也找不到被叮咬的痕跡。
經進一步了解,原來是印尼籍看護所用的床墊藏有許多床蝨。床蝨在夜晚活動時,爬行至患者房間,導致患者身上出現多個腫包。由於看護過往在印尼已有多次被叮咬的經驗,身體免疫系統對床蝨反應不再那麼劇烈,被叮咬不覺得癢,甚至身上也沒有腫包。
如何降低被床蝨叮咬風險?被「叮」上怎麼辦?
只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被床蝨「咬到免疫」,如何降低被叮咬的風險就顯得十分重要。王銘燦指出,床蝨喜歡躲藏在床墊接縫處、床角角落或各式家具縫隙,而國外地鐵或大眾運輸上常見的絨布座椅滾邊或接縫處,也是床蝨喜歡躲藏的地方之一,建議在乘坐時須多加留意,避免意外帶上「不速之客」。如果是前往日本旅遊的民眾,可以使用「BED BUGS MAP JAPAN」網站,查詢曾通報出現床蝨的飯店或旅館,讓旅行多一份保障。
床蝨其實防不勝防。除不容易發現外,日本及韓國等地的旅館空間普遍狹小,難以將行李箱架高。一般民眾回台想透過吹熱風,或曬太陽等方式預防性驅除床蝨也有難度,王銘燦認為,外出旅遊不用過度擔憂,保持平常心、多留意即可。
當意外遭床蝨叮咬,因傷口會紅腫發癢,為避免留疤或造成傷口感染,建議以冰塊冰敷降低癢感,並避免搔抓。如果真的很癢,手抓時應盡量抓在紅腫地方的周圍,既可搔到癢、又不會把皮膚抓破。
被床蝨叮咬和被蚊子及跳蚤咬相同,腫包不治療也會痊癒,但如果癢到受不了,或發現睡醒身上又多了新的腫包,則建議就醫。如果發現是自己家中有床蝨,可諮詢除蟲公司評估適合的除蟲方案。
小心這些地方容易藏床蝨:
1. 床墊邊緣
2. 床墊背面
3. 沙發縫隙
4. 插座盒蓋
5. 地毯等物品的背面
6. 破損壁紙縫隙
7. 窗簾
8. 相框或日曆背面
被床蝨咬又還沒辦法看醫生,先用2方法止癢:
1. 以冰塊冰敷叮咬處降低癢感
2. 搔抓應以僅限被叮咬處周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