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腹瀉,你會怎麼做?小心有些做法可能是錯誤的!應該這樣做才正確:
發燒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陳威毓醫師表示,發燒大多是感染所引起,例如病毒、細菌或是其他病原體。感染引起的疾病很廣泛,如感冒、扁桃腺炎、中耳炎、肺炎、腸胃炎、尿道炎等等。其他由非感染原因引起的發燒則有盲腸炎、川崎氏症、自體免疫疾病、白血病等。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38度以上。摸額頭為比較不準確的測量方式,最好還是用電子體溫計量測體溫。依據電子體溫計的種類不同,溫度也稍有不同:額溫、口溫37.5度以上為發燒;耳溫、肛溫38度以上為發燒。3個月以下的寶寶因耳道較小,量耳溫較不準確;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此時可以考慮量腋溫,腋溫37.2度以上為發燒;3個月以上即可量耳溫,量耳溫時,可稍微抓著寶寶的耳朵上面,將耳朵稍微往後拉,並且以兩耳較高溫的溫度為準。
在家照顧原則
*發燒時需注意寶寶有沒有脫水情形,如口腔嘴唇乾燥、尿量減少、尿顏色變濃變黃,此時應多補充水分,小於6個月的寶寶哺餵母奶或是配方奶,就等於補充水分;6個月以上的寶寶,要適量補充溫開水或常溫水,如果寶寶不想喝,以少量多次、不強灌為原則。並且要持續觀察脫水情形,如果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應盡快就醫。
*生病時適當的發燒,有助於使免疫系統運作。如果不是已知有特殊疾病的寶寶,發燒時,如果沒有特別的不舒服,通常不用積極退燒;不過如果寶寶因發燒不舒服、睡不著、呼吸看起來有點喘,可服用退燒藥。
*39度以上大多會不舒服,沒有特殊疾病的寶寶可等39度以上再退燒;但如果已知有特殊疾病的寶寶(例如有嚴重心臟病、嚴重神經肌肉疾病、慢性貧血、先天性代謝異常、熱痙攣…等),則必須積極退燒,38度時就要退燒。
*退燒藥吃完大約1~2小時才會退燒,不用急著餵第二次退燒藥;退燒塞劑會使燒退得較快,但有可能會造成疼痛或是腹瀉等副作用,如果寶寶嘔吐無法吃退燒藥,建議再使用塞劑。
*退燒貼、冰枕對退燒而言並無實際效用,不一定要使用。
*特別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拭小孩的身體」,此舉會使皮膚血管收縮,更不易散熱。
*特別注意「不要用阿斯匹靈替小孩退燒」,以免可能造成雷氏症候群。
延伸閱讀:寶寶感冒、發燒時,怎麼吃比較好?
何時要盡快就醫
*高燒40度要就醫;或是發燒超過3天也要就醫。
*小於6個月的寶寶發燒要盡快就醫(如果1個月以下的寶寶看起來精神很差,則要急診)。
*頸部僵硬有可能是腦膜炎,建議急診確認。
*發燒且身上有出血點、瘀青紫斑,也要就醫。
*發燒超過1天,但沒有合併其他症狀,也建議就醫,有可能是尿道炎;如果是發燒合併上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症狀,而且寶寶無脫水症狀,則可先觀察,不一定要立刻就醫。
*發燒時精神不好是正常的;如果退燒時精神仍不好,則要就醫。
腹瀉
大多是腸胃炎所引起,以病毒感染為主,例如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等;少數為細菌感染,例如沙門氏桿菌等;也有一部分寶寶因牛奶蛋白過敏而引起腹瀉,通常好發在剛接觸配方奶的新生兒:另也有少數寶寶可能因巨結腸症、盲腸炎、腸套疊等原因而腹瀉。
在家照顧原則
*喝母乳的寶寶可以繼續喝母乳,也不用減量;喝配方奶的寶寶則可暫時改成無乳糖配方奶,等沒有腹瀉症狀3天以後,再改回喝原來的配方奶。
*不建議將配方奶泡稀(俗稱泡半奶),會使熱量不足,如要喝牛奶,建議使用無乳糖配方。
*吃益生菌可能會有幫助,但是益生菌有很多種類,根據不同的研究,不同的益生菌對改善腹瀉的效果有所不同,服用前可詢問醫師。
*可在屁股上塗抹氧化鋅來隔絕糞便,藉以預防尿布疹。
*腹瀉不用禁食,正常飲食即可,但也不用強迫寶寶進食,餓了再吃即可。
*1歲以上的寶寶腹瀉仍可吃一般食物,但不要太油、建議少量多餐,如果吃不下也不勉強。
*應補充水分,白開水或電解質液皆可。
*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或電解質是錯誤的行為!運動飲料太甜,會使腹瀉症狀加重;如果將運動飲料稀釋,又會使電解質不夠,所以也不需要喝稀釋過的運動飲料。
*特別注意,「不能讓寶寶服用成人的止瀉劑」,以免使腸子不蠕動,會腹脹、腹痛,腸子有可能會破裂!
*不吃生食;腹瀉時建議不要給寶寶喝礦泉水或山泉水。
何時要盡快就醫
糞便有血絲、或是有脫水症狀、或腹瀉不止,建議就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