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兒下班後總窩在家,做什麼事都沒興趣 心理導師:你剪斷他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翔

幸福熟齡

更新於 2024年11月29日08:55 • 發布於 2024年11月29日08:55

作者 : 黃啟團

圖片 : 達志

「我兒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下班後總是窩在家裡,哪兒也不去,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連女朋友也不交一個,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在一次課堂上,有位家長問我。「你兒子小時候是不是一直都是你的驕傲?你對他管教很嚴,他從小就很聽話、很守規則,對嗎?」我反問他。

「是啊,你怎麼知道的?」她很驚訝地問我,好像我會算命似的。我當然不會算命,我之所以能猜得到,是因為這樣的案例我見的實在太多了,就像網路上有張漫畫描繪的一樣:「你剪了我的翅膀,卻抱怨我不會飛……

循規蹈矩不犯錯,就是最好的人生?

「我兒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下班後總是窩在家裡,哪兒也不去,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連女朋友也不交一個,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在一次課堂上,有位家長問我。

「你兒子小時候是不是一直都是你的驕傲?你對他管教很嚴,他從小就很聽話、很守規則,對嗎?」我反問他。

「是啊,你怎麼知道的?」她很驚訝地問我,好像我會算命似的。

我當然不會算命,我之所以能猜得到,是因為這樣的案例我見的實在太多了,就像網路上有張漫畫描繪的一樣:「你剪了我的翅膀,卻抱怨我不會飛。」

做父母的,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只是他們忽略了一點:孩子在聽話的時候,某些珍貴的東西也許就被無形扼殺了。這種現象在家庭教育裡實在是令人心痛。

試想:如果每個孩子都循規蹈矩、乖巧聽話,按照既有的傳統和理念與這個世界相處,那這個世界談何改變,又談何發展、進步?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

「沒有個人獨創性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展的社會。」

可見,一個人是否具備獨創性,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未來與發展。我們人類社會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一部創造性思維實踐、創造力發揮的歷史。沒有創新,社會將停滯不前,歷史也不會向前推進。

而對個人來說,沒有獨創性和個人獨立的思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就等於自取滅亡。

因為走別人走的路、說別人說的話、思考別人思考的問題,作為獨立個體的你存在的價值又在哪裡?沒有自己的思想、點子、路子,你最終只能被淹沒在人海中。

在以升學考試為主導的今天,大多數家長及教育工作者都把焦點放在知識的灌輸上。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無所不用其極,設定各種規則,從小把孩子定格在一個窄小的領域裡,催迫其拚命生長。

就像菜農種韭黃那樣,為了獲得更多的韭黃,他們讓韭菜在隔絕光線、完全黑暗的地方生長,因無陽光供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葉綠素,那些原本青綠的韭菜,就變成了嫩黃的韭黃。

當然,作為一種菜肴,韭黃是美味可口的,但是作為植物,它無疑是病態的。我想,身為父母,沒有人願意培養一個病態的孩子。

父母要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一個健康的孩子是有活力的,活力的重要元素就是敢於不斷嘗試,敢於不斷創新。

所謂創新,是「不受現成的常規思路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通俗一點說,就是說別人沒說過的話,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想別人沒想過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創新思維,只是由於被開發和培養的程度不同,一些人鮮活的思維被泯滅了,而一些人則被很好地開發了出來。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在採訪中講道:「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玩拆裝收音機、電視機,父親很鼓勵我。這種愛好,沒有家長的支持你是做不到的,因為買那些東西都很貴,特別是在那個年代。

但父親當時花了錢給我買那些東西。小時候培養的對無線電的興趣,使我在四十歲再創業的時候,選擇了智慧型手機這一領域。我在小時候萌發的興趣,到了中年才有機會實踐,我想這也是人生的一件樂事。」

雷軍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父母的鼓勵與呵護,其他人也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然我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但從小也有不少異想天開的想法,遺憾的是,我母親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她總是告訴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

在她的世界裡,循規蹈矩、不犯錯誤,就是最好的人生。因為家教很嚴,我從小就非常聽話,所以,長大後的我什麼事都按規矩做,不敢越雷池半步,什麼錯也不敢犯,更不敢說創新了,活生生像一個年輕的「老人」。

許多認識我很久的朋友都跟我說過,如今的我彷彿越活越年輕了。並不是我的身體真的變年輕了,而是我給他們的感覺越來越年輕。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有幸選擇了心理學,在過去這二十多年心理學的從業生涯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療癒,讓我有機會從母親當年為我設置的安全保護罩中一步步走出來,重獲陽光,當然就會讓人感覺越來越有活力了。

其實我的活力一直都在,只是被某些無形的東西給束縛、壓制住了。

就像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那樣:馬戲團裡有一頭小象,牠的一隻腳被鐵鍊鎖在一根木樁上,小象想要掙脫,但是以牠現有的力氣根本無能為力。每次掙扎,鐵鍊就會磨牠的腿,越掙扎,磨痕就越重,甚至皮開肉綻。

小象漸漸長大,牠其實已經有足夠的力氣去掙脫固定鐵鍊的木樁了,但牠不會再去嘗試,因為牠腦海裡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無論我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法掙脫的。」

人類和大象一樣,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很多事情,只是被某種想法給局限了,這種想法在心理學領域叫作「限制性信念」。

這些限制性的想法通常都是當年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強加給我們的。基於某種原因,或者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或者是父母、教育工作者自身認知的局限,又或者是父母希望孩子聚焦在某個領域,對於孩子表現出探索未知的好奇,父母總會用「不可以」、「不可能」、「不行」去加以限制。

因為孩子對父母天生的愛與忠誠,這些限制無形中就會在孩子的大腦裡形成一種束縛,這種束縛由一種病毒性的信念所導致,而這種信念在心理學領域叫作「無望」。

「無望」的最終結果就是絕望,是對我們最有殺傷力的一種信念,即:不對任何可能性抱有希望。懷有這種信念的孩子,無論遇到何種事情,他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判斷:我做不到,別人也做不到,任何嘗試都是沒用的。

於是面對任何事情,他們都不想做出努力,哪怕是極其簡單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去尋求幫助──既然沒人能做到,為什麼還要去尋求幫助呢?

一旦形成這樣的信念,他人生的某個領域就停止了,如果這樣的信念越積越深,會導致一個人陷入絕望的境地,最終甚至放棄生命。

暫時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以後也不可能。科技每天都在發展,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不是在逐一做到嗎?

人類沒有翅膀,不可能飛,但是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人類不可能克服地心引力跳上月球,可是人類發明了太空船;人類沒有順風耳,如今卻發明了電話,可以和萬里之外的人聊天;沒有千里眼,人類發明了視訊,對方的一舉一動盡在眼前。

也許今天人類還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不可能,但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就變得可能呢?

因此,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被剝奪了絕大多數可能性的孩子,因為他只會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許的,或者那些由於父母認知局限所限制的領域,於他而言無形中就被關閉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像富蘭克林說的那樣,有些人二十五歲那年已經死了,直到七十五歲那年才埋葬。

他們死的並不是肉體,而是心中的希望,以及對人生無限可能性的堅信。

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要如何展翅翱翔?

一直引領科技創新潮流的蘋果創始人賈伯斯。

曾強調過「初學者的心態」。

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指不要迷惑於表象,而要洞察事物的本質,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讚嘆。

而孩子的翅膀,就是他對世界的好奇與求知欲。身為家長,如果我們處處對孩子設限,事事要求孩子聽話,這無疑從小剪斷了孩子的翅膀,扼殺了他的這種天性。一個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你又怎能指望他長大之後展翅翱翔呢?

那怎樣才能呵護好孩子靈魂的翅膀呢?允許孩子在安全的範疇大膽嘗試,同時喚醒孩子內心對萬事萬物的好奇。教練技術(Coaching Technology)中有一套問話模式非常好,在這裡與各位讀者分享。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千萬不要急於給答案,因為,就算你的答案是對的,如果你回答了他,他也只得到一個答案。何況,每個人懂得的知識十分有限,你又怎麼能確定自己的答案就是對的呢?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他一定自己事先思考過,只是對自己的答案不是很確定。這個時候,你可以反問他:「你說呢?」

當他有了一個答案之後,你再問他:「還有呢?」

當他有了兩個答案之後,你再問他:「除了你剛才所說的,還有呢?」

直到他說「沒有了」,你還可以問他:「假如有的話,是什麼呢?」

當你能夠與孩子這樣對話,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養成一種開放式思維習慣,他的內在會形成這樣一種信念:「凡事都有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案。」「一切皆有可能。」「方法總是有的,只是我暫時還沒有想到罷了。」……

這個方法不光對孩子有效,對成人一樣有效。公司的主管如果能用這樣的方式管理員工,無形中就能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而且,在這種氛圍下工作的員工,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因為他的價值得到了有效的發揮。

我們往往會用有限的認知去解讀無限的世界,將自己的一生局限在一個無形的囚籠中而全然不知。

只是,自己限制自己也就罷了,何苦再去傷害孩子?

身為父母,有時候連自己怎麼抵達彼岸都不自知,又怎麼能去操控、安排孩子的人生呢?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寶瓶出版,黃啟團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母買房借名登記兒名下,生病欲售遭拒,抱憾身故!女兒接著打共6年官司要回財產:法院看6證據

脂肪肝恐致肝癌!醫師證實:做4件事可逆轉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3

  • James Bomb
    難 這幾年發現很多事都無意義 也可能是大環境所致這樣的人心 這肯定非個案 而是目前社會的普遍現象 目前是屬於挫折滿檔的快速變化 且完全不同以往的年代 不像1980年代那樣經濟爆棚 社會氣氛也很好 整個社會氣氛都願意嘗試.
    2022年12月11日07:23
  • 馨香
    聽妳胡說八道,並非妳所想,關在家,有許多原因,他性格不想浪費休息時候去交際別人,他想在家放鬆,並非父母管嚴而改變的,也有人跟本從小隨她自由沒在管,她一樣窩在自己房間,不要交男朋友,因為壞男人還是比較多,她們要的是安靜生活自由自在,放鬆自己,每個男女想法各不同
    2024年11月30日01:21
  • Michelle Wang
    教育是要教育品德品行跟禮貌還有EQ!其他~就放手吧!學業興趣就任其發展,總會自己找到快樂的人生道路。
    2022年04月25日14:00
  • 曾詠凱
    下班窩在家,做什麼都沒興趣,那為什麼一定要對做別的事有興趣,窩在家不好嗎?
    2024年11月30日01:14
  • Nora﹑
    我弟成長過程也這樣,待在家被罵整天待在家沒事做、出門趴趴走又被罵整天出門家都待不住,玩音樂、打球被唸沒出息。 反正只要不是順家長的意就是挨罵。 這樣的長輩真的很可笑,我同意長輩的經驗說能讓晚輩少走彎路,但不能用這個理念箝制住小孩的任何發展可能,只塑造成長輩想要的樣子。 華人式教育,真的太壓抑了。
    2024年11月30日02:4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