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是一個深邃的詞彙,有三種類型,分別是人際孤獨、心理孤獨和存在孤獨。無論哪種孤獨,其根本來源都是無法確定自己是誰,也無法感覺到真正的自己,心理諮商師王瑞教你如何面對孤獨。
人際孤獨是在關係中體驗到孤獨
人際孤獨就是我們最容易感受到的「寂寞」,比如身邊沒有親密的人陪伴,缺乏適當的社交技巧,或在人際交往時總是遇到嚴重的衝突感受,這些都會使我們感受到人際孤獨。也許自己一個人獨處時還挺舒服,但一旦進入人群,就會找不到方向,變得焦慮和不安,所以人際孤獨主要是指在關係中體驗到的孤獨。
心理孤獨則是習慣將自己隔離
心理孤獨則是指我們把自己的內心分成幾個部分的過程,即使沒有處在人群中或一段關係中也能體驗到的孤獨感。比如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或者產生一些不愉快的體驗,心理孤獨的人會迅速隔離情緒,不讓自己去了解這個情緒的來龍去脈,也不想讓自己額外花費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和處理這種情緒。
這其實是很多人採用的一種自我保護的防禦策略,可能是因為早年面對情緒時,有過自己難以承受的不愉快體驗,或是在家庭中學習和模仿父母處理情緒的方式,所以傾向於用壓抑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情緒。
但情緒是一個能幫助我們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有價值線索,因為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理性來處理,所以如果這種心理孤獨的程度較高,那麼我們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敢表露自己的判斷,我們的潛力將被埋沒,自己和外界之間就豎起了一道密不透風的城牆。繼續發展下去,這道牆不僅隔絕了我們和外界的溝通,也阻隔了我們和自己的溝通。
最初我們可能只是感覺到情緒,然後壓抑了下來,但後來可能連感受情緒的能力也逐漸消失了。這樣一來,在我們的自我中就會缺失一個負責感知的重要部分,整個人的生活會變得單一而僵硬起來。
從以往諮商工作的經驗中,經常觀察到男性來訪者存在心理孤獨,在亞洲社會要求男性剛強的主流價值觀的壓力之下,很多男性被迫學會用壓抑的方式來處理情緒,逐漸把自己置於一種心理孤獨的狀態中,並且一度認為這樣最安全。
但隨著要面對的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尤其面對感情,只有理智是無法讓一段親密關係長久維繫的,所以會遇到危機和困難,於是無奈尋找心理諮商協助。
但是做心理諮商就是要釋放壓抑的情緒,並且表達和曝露出來,這對很多男性來說是異常困難的。相較於女性來訪者,男性往往很容易在從諮商過程逃跑,回到自己本來覺得安全的心理孤獨中。但這樣一來,由心理孤獨帶來的問題也一併被擱置了。
還一種發生在女性身上的矛盾心理,似乎在無意間加重了男性的心理孤獨,那就是很多女性似乎對男性有這樣的要求:「既要非常陽剛、有男子氣概,同時也要懂自己的心思,哪怕自己不說,對方要能猜到」。
這其實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對「有男子氣概」的定義似乎就排除了「自由地表達自己情緒」這部分,也就是一方面希望男性不要表現出自己的脆弱,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們能感受到自己情緒的微妙變化。
要知道,後者的能力需要「不那麼有男子氣概」才能做到。如果一個人在慣性壓抑自己情緒的情況下,還能夠敏銳地感知到別人的情緒,這無疑像是要求一個母語是中文的人,在完全沒有學習過外語的情況下,自然會說一門外語。
但這個社會對於男女性別的區別對待意識是個長久以來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持續努力才能真正消除。如果我們能多用「人」的眼光來看待男性或女性,每個性別的優勢和潛力都能更加有爆發力地發揮出來,而不是各自陷在「男性就該如此」或「女性就該如此」的框架裡,而無法擺脫。
存在孤獨是完全無法體驗到另一個人在某經歷的感受
除了剛才提到的人際孤獨和心理孤獨,還需要了解存在孤獨。存在孤獨是指,即使在完滿的人際關係中或高度自我統合的狀態下,也依然體驗到的一種孤獨。這種孤獨是種終極的、在任何生物之間都存在的、無法跨越的鴻溝,也就是常說的「沒有完完全全的感同身受」、「沒有一個人能真正感受到另一個人在某個經歷中所體驗到的感受」。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會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向外界索求那個終極問題「我,究竟是誰」的答案。如果有親密關係的陪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獨處時也是舒適自在的,那麼至少我們能在人際孤獨和心理孤獨中倖存下來,而存在孤獨可能就是在接下來的人生中一直要探索的目標。
◎ 本文摘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王瑞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留言 1
聰
自慰一下就好了
01月04日04:3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