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運動後怎麼吃?把握黃金補充時機,別只補充蛋白質!營養師推薦外食搭配

Heho健康

更新於 2020年11月20日15:25 • 發布於 2020年11月20日08:00 • 吳宜庭營養師

近年來吹起一股健身熱潮,不論是想要練肌肉讓身材更好看的帥哥妹子,想減肥瘦身提高基礎代謝率的上班族,或是單純運動想保持身體健康的青年壯年及老年人,都必須知道一個概念,想要自然增肌減脂只靠運動是不夠的,若運動時沒吃對或沒吃夠,反而會造成肌肉流失。

運動完不能吃東西,會吸收更快反增肥嗎?

首先必須要先有個概念,減肥的目標不應該只是減去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要減掉體脂肪,同時保留肌肉,才能讓身體維持基礎代謝率不復胖。以下先把問題分成兩個小點來探討:

  • 問題一:運動完不吃東西會瘦嗎?
    不吃當然會瘦,但會減掉的是肌肉,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率跟著掉,很快就會進入減重的停滯期,同時也容易復胖。
  • 問題二:運動完吸收更快是真的嗎?
    是,不過吸收的會優先給肌肉利用,運動時肌肉會用掉原本儲存的肝醣,肌肉的蛋白質也會被破壞,要補充足夠的材料才能幫助修復及合成肌肉。如果運動完缺乏營養補充,反而會造成肌肉的蛋白質流失。

想要增加肌肉蛋白質合成,補充時機比量更重要

根據《美國生理學會雜誌》的研究,以十位受試者在中等強度運動一小時後比較「立即」或「三小時後」口服相同營養成分,發現運動後「立刻補充」相較於「三小時」後補充,腿部及全身肌肉蛋白質合成速率顯著較高,同時醣類被肌肉利用的比例也顯著上升(參考資料 1)。也就是說,下次重訓完,千萬別讓自己餓肚子,盡量把握黃金 30 分鐘,否則太晚進食(兩小時後)容易造成肌肉耗損脂肪增加,進入體重停滯期。

單補蛋白質不夠!碳水化合物要夠才能讓肌肉合成達到最佳

運動後來一大杯乳清蛋白或吃幾塊雞胸肉是常見的補充方式,尤其是在重訓的人往往會限制自己碳水化合物的補充,但你知道嗎?運動後缺乏碳水化合物(醣類)是會造成肌肉流失的。運動會導致肌肉血管損傷,醣類的補充才能刺激幫助合成的胰島素分泌,協助血管增生,且運動後攝取足夠的醣類可以補充肌肉剛消耗掉的肝醣。在研究中也發現,在運動後補充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能夠減少運動損傷,且減低肌肉蛋白質流失的量(參考資料 2)。

運動後補充黃金比例 醣類/蛋白質= 3-4:1

根據美國飲食協會及美國運動醫學會給予建議,運動後建議補充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比例為 3-4:1,可以達到最高效率的肌肉合成。攝取量依年齡、性別、體重及運動類型和運動量有所不同,在控制總熱量的情況下,把一些點心分在運動前後吃,就不怕吃太多反而越來越胖,有任何疑問也可以找營養師詢問。

推薦幾種外食組合

  • 搭配組合(醣 + 蛋):香蕉 + 牛奶、地瓜 + 低糖豆漿、御飯糰 + 茶葉蛋、水果 + 無糖豆漿
  • 含糖及蛋白質飲品(100 – 200 ml):巧克力牛奶、原味優酪乳

文/吳宜庭 圖/巫郡俊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全民瘋斷食!168、52是什麼?斷食搭配小技巧事半功倍!

吃高蛋白不等於長肌肉!小心腎臟負擔增大 營養師:用運動量調配攝取多寡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