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的高昂費用讓許多病人期待一勞永逸,但事實上並非所有植牙結果都如人所願。幾年前,醫改會調查指出,植牙爭議在牙科醫療糾紛中名列前茅,從植牙失敗到神經受損、下顎麻痺甚至麻醉風險致死,問題層出不窮,令人觸目驚心。
高雄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陳吉龍形容,植牙就像一輛車,光是出廠合格還不夠,日後需要病人保持良好的口腔習慣和定期保養,才能延長使用壽命。由於植牙爭議相當多,為此藥害救濟基金會請陳吉龍針對病人對於植牙的常見迷思,進行了詳細解析。
迷思1:植牙不會壞?
植牙的壽命與使用習慣和健康狀況息息相關。陳吉龍表示,植牙是取代拔掉的自然牙,但如果不注意清潔或過度咬硬物,仍會縮短其壽命。他比喻說:「如果駕駛習慣急煞車或常開崎嶇道路,再好的車也會壞。」
此外,身體健康狀況也會影響植牙效果,例如牙周病、骨質疏鬆、糖尿病或頭頸部癌症等問題,雖不直接損及植牙,但會破壞植體的支撐環境,導致植牙失敗。陳吉龍強調,醫療端認為手術成功是植牙後一年內正常使用,但要達到病人期望的一勞永逸,醫病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合作和維護共識。
迷思2:修補為什麼要付費?
植牙後,修補是否需要付費也是常見爭議。部分病人認為植牙有保固就應免費修補,但實際上保固範圍通常僅限人工牙根,牙冠屬於易耗品,一旦磨損需要自費更換。陳吉龍建議,治療前應清楚列明保固範圍、使用的植牙系統品牌和型號等細節,以減少後續爭議。
迷思3:不滿意就換醫師?
國內就醫方便,許多病人習慣換醫師看診,但在植牙過程中這並非最佳解決方式。每位牙醫師使用的植牙系統不同,可能需要重新開始。陳吉龍建議,植牙前應充分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如果植牙後感到不適,一定要立即反映給原醫師進行調整。他提醒,病人應清楚自己的植牙系統品牌並妥善保存紀錄,以便未來的維修需要。
迷思4:不舒服才看牙醫?
定期檢查是延長植牙使用壽命的關鍵。陳吉龍建議,不要等到不舒服時才看牙醫,應定期檢查牙齒以避免小問題變成大麻煩。植牙後的牙齒保養方式與自然牙相同,需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正確使用以及定期回診。他也建議,有固定的牙醫師有助於建立互信,提升植牙的滿意度和使用期限。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高雄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陳吉龍
延伸閱讀:
留言 1
k
病榻中常夢見被哄騙開刀裝腰椎止滑夾前還能工作謀生,假日全家出遊景像!多行不義,吃香喝辣!部屏專員社工就只是替髒醫圍事的鬼流氓!五年前因右腳兩趾走路麻痛!髒醫勳亂診亂開刀訛錢!減壓切脊椎裝止滑脫夾!術後右腳五趾神經像電流亂竄劇痛腰也無法挺直!又自費五次沒用的射頻止痛,不會手術還要高七賢脊椎廠商當場教,藥吃到洗腎成冤鬼!半年後又哄開二刀,術後整個坐股神經極劇酸麻痛無法下床!又挖掉椎間盤裝支架,刀後龍骨開壞致身心全毀!部屏社工專員跪舔髒勳,抹黑花上百萬醫療買殘病患是來找麻煩!部長也要開七萬手術,只是疑慮就被斥責趕出診間!院長護理師都知情!就是這些陽奉陰違官獠畜牲造就千萬醫療冤鬼!
08月29日08:1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