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乾坤手」連吃飯都在練手技 胸腔鏡手術權威徐中平行醫40載不鬆懈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2年12月15日05:38 • 發布於 2022年12月15日05:38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陳德信攝
「乾坤手」連吃飯都在練手技 胸腔鏡手術權威徐中平行醫40載不鬆懈
「乾坤手」連吃飯都在練手技 胸腔鏡手術權威徐中平行醫40載不鬆懈

爸爸是醫師,耳濡目染下,徐中平自然而然選擇讀醫,行醫40載,他始終期許自己成為仁醫,身為外科醫師的他精進專業技能、研發新術式造福病人,手下挽救無數病患的人生。

秋天的陽光灑落花蓮慈濟醫院院區,暖意融融,在醫院的靜心悅讀空間內,台灣胸腔鏡手術先行者的徐中平,悠悠談起當初讀醫及選擇胸腔外科的緣由。

「父親台大醫學院畢業後服務於省立基隆醫院,是心臟內科醫師,後來自行開業,從小生長在醫院及診所的環境中,很自然就接受以行醫為職志。」徐中平笑說:「但選外科是為了避開父親。」他讀醫學院時,休假回家父親都要問好多醫學的問題,「我就想絕對不能跟他一樣走內科,不然一輩子都無法超越,外科至少父親比較不懂!」至於選擇胸腔外科,則是勵志之下的立志!

跟胸腔外科權威學習 有感「大丈夫應如是」

就讀國防醫學院的徐中平,醫五時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當見習醫師。當時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由副院長盧光舜兼任,「盧主任可是胸腔外科名醫,榮總胸腔外科由他開創,是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胸腔外科。」他回憶在當見習醫師時,盧主任主持會議極具威嚴,查房陣仗更令人咋舌,身後跟著一票人馬,「一票人馬是多少人?50人以上!」盧主任查房時會不斷提問,很多醫師被問到面紅耳赤,「所以我們小小見習醫師都閃到人群後頭,安全一點。」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那時我心想,『大丈夫應如是也』!當大夫要當到像盧主任這樣的外科大夫,才是真正的大夫!」尤其那時在台北榮總,能進胸腔外科無一不是外科中的高手,徐中平立志成為胸腔外科醫師,「還好有了這個機會,就這樣踏上這條胸腔外科之路。」

徐中平認為,自己之所以成為現在的「徐中平醫師」,要感謝帶過他的老師們,後來他在台北榮總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盧光舜副院長已經離世,然而他從住院醫師、總醫師到成為主治醫師的過程中,之後幾位主任的教導,都讓他受益良多。他從乾光宇教授身上學到行醫的嚴謹態度,從黃敏雄教授身上學到醫者的技藝之美。後來調到台中榮總服務,從領導外科部的王丕延教授身上學到無為的管理哲學。

「我跟黃敏雄教授學習最多,他是天生外科好手,開刀漂亮,還督促我們做研究發表論文,被他逼得很慘,但開竅也是在那個時候。」徐中平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就參與了3篇學術論文的撰述及發表,也開啟他一生在醫界未曾間斷的研究不歸路。

水瓶座不耐煩一成不變 設法求新求變

推薦徐中平為《康健》〈2022胸腔外科年度好醫生〉的胸腔外科醫學會指出,徐中平在專業領域有許多突破性研究成果。具體事蹟包括他是台灣胸腔鏡先驅者,最早研發經劍突軟骨下行胸腔鏡手術,並開創「倒序式」食道癌根治手術。

「我是台灣最早投入胸腔鏡手術的醫師之一,」徐中平說1990年代內視鏡手術風潮崛起,胸腔外科手術也朝微創領域發展,他先從單孔胸腔鏡技術截斷交感神經幹治療手掌及腋下的多汗症切入;有感於胸腔鏡手術將是日後外科術式的顯學,1993年他赴美深造,到剛成立腹腔鏡及胸腔鏡手術訓練中心的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外科部擔任臨床研究員,而該中心的領導者正是當時全世界外科醫學界泰斗David C.Sabiston Jr.教授。徐中平除了參與臨床工作鑽研胸腔鏡手術的應用,還參與了一本Sabiston教授策編的心臟胸腔外科手術圖譜內文的撰寫,受益良多。

進修回國後,徐中平成功將胸腔鏡用在肺葉切除、食道癌病患食道切除及胸腺切除上,但水瓶座的他不耐於一成不變,總要設法「搞怪」一下。他在醫療研究上不斷求新求變,對胸腔鏡的運用屢有創新,2001年徐中平發展出改良型經劍突軟骨下行胸腔鏡胸腺摘除術,嘉惠重症肌無力症病患。

重症肌無力症是自體免疫性神經肌肉疾病,身體免疫系統產生不正常抗體攻擊自體,導致肌肉無力,由於產生不正常抗體的淋巴細胞源自胸腺,因此切除胸腺為治療重症肌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胸腺長得像英文字母H,在鎖骨正下方,」徐中平用手比劃說明,開刀摘胸腺的最高原則就是儘可能拿乾淨不殘留。以前切除胸腺非得把胸口鋸開,才能看到胸腺,但這樣病人復原慢,胸腔鏡問世後醫界開始研究用胸腔鏡從胸腔左側或右側進入切除胸腺。可是胸腺位在胸部正中橫跨兩側,胸腔鏡無論從哪邊進去,都有看不清楚的死角。

徐中平想到食道灼傷或食道癌病患切除食道後重建食道的方式之一,是把胃管從胸骨下方拉上頸部接合,「胸骨下方本無空間,必須剝離出一條路才行,於是我就試試看能不能走這條路把胸腺拿乾淨,」他發展出經劍突軟骨下行胸腔鏡胸腺摘除的技術,果然比單從左側邊或右側進入胸腔能將胸腺摘除得更徹底。

2009年他據此再進一步延伸開創「倒序式」食道切除術,為食道癌手術提供更迅速、更微創的選擇。

開創倒序式手術法 提高食道癌病患存活機會

何謂「倒序式」手術?「就是顛倒手術的順序,」他解釋,傳統食道癌治療方式是先手術切除長腫瘤的食道組織,再以胃管重建食道。由於食道位處後縱隔腔內,腫瘤會吃進周圍組織,剝離比較困難,增加手術難度。而食道重建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經胸骨下,一是走後縱隔腔,也就是食道本來的位置,但如果經後縱隔腔重建食道,將來需要以放療治療被腫瘤侵犯的其他組織,重建好的食道免不了也會受傷害,因此一般多以胸骨下為重建路徑。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倒序式」手術法是先經胸骨下以胃管重建新的食道,再到後縱隔腔進行食道腫瘤及相關淋巴腺摘除手術。由於重建時已經把原食道上下端截斷,因此後續在切除食道腫瘤時手術操作的自由度較大,手術也會變得相對簡單,學生學習也比較快上手。

徐中平創新開刀術式揚名國際,遠渡重洋來台求醫大有人在,胸腔外科醫學會推薦徐中平為《康健》〈2022胸腔外科年度好醫生〉時亦指出,有重症肌無力病患從美國來台找徐中平切除胸腺、食道癌患者由香港及新加坡來台手術,對岸亦有肺癌病患及氣管腫瘤病患專誠到台中找徐中平求診。

奔波317公里 帶著精湛醫術赴花蓮服務

國外病人為了請徐中平開刀願意飄洋過海來台灣,徐中平則為了偏鄉的病患,奔波317公里車程,從台中到花蓮服務。

在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力邀下,徐中平2019年初自台中榮總退休,轉赴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後山民眾。為了照顧老病人,他在台中榮總保持1個月1次的門診,另在台中慈濟醫院1個月有2次門診。但仍有新病人不辭路途遙遠從中南部跑到花蓮掛號看診,他的學生及後輩也不時盤山過嶺轉介重症病人給他。

在台中榮總服務多年,徐中平也定居台中多年,地圖上台中與花蓮相鄰但難以直達,徐中平必須搭高鐵到台北再轉火車到花蓮,單趟行車程超過300公里,他在家與花蓮、台中的醫院與花蓮的醫院之間來回往返,卻不覺辛苦,「成為仁醫才是醫者最真實的成就,」他說。

但仁醫的代價是犧牲家庭,工作忙碌很難事業家庭兩全,徐中平感謝太太做他最好的後盾,「家庭照顧、兒女教養都仰賴太太,非常感謝她。」

為維持外科醫師手感 吃千層油糕一層層剝開測手技

多年來徐中平的病人以難治居多,為此他要求自己維持外科醫師的好狀態,尤其手指的靈巧,每次上鼎泰豐吃喜愛的餐後甜點千層油糕時,徐中平習慣將油糕一層層剝開食用,測試自己的手技是否能把一整片麵皮完整剝離。

這是身為醫師對自己工作及對病患負責任的態度,從另一個細節,也可以看出徐中平的責任心。他在花蓮慈濟醫院門診的跟診護理師陳麗鳳說,醫師工作繁忙,門診遲到難免,一般而言,醫師晚到也不會交代行蹤,面對殷殷等著看診的病患,門診護理師常要打電話找人,「我跟徐副院長配合近4年,他都準時出現在門診,有時比我還早到,如果那天他會晚到,他會請祕書先到門診交代他在開會還是查房,」以徐中平的資歷又肩負行政管理職務,「這點很特別也非常難得,也讓人感覺到徐副院長對自己的要求。」

自我要求高的人通常也是做很多事的人,台中榮總胸腔外科科主任莊政諺1994年進入台中榮總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即跟隨徐中平學習開刀技術,一路看著老師研發、創新,「老師就是閒不住,常常在想要做一些跟人家不一樣的事,有很多很多新的idea,」除了不斷精進治療技術,在照顧病患這一塊,他創立很多值得醫界遵循的SOP。」

竭力為病人設想 給病人安全感的醫師

莊政諺指出,像食道癌病人常常得跨科做檢查或治療,在其他醫院病人多必須自己跑胸腔外科、腫瘤科、放射科等不同科別,但徐中平認為這樣病人太辛苦,所以他於台中榮總擔任胸腔外科科主任期間,在2009年成立整合性食道癌治療團隊,強調多專科團隊包含胸腔外科、放射腫瘤部、胃腸科、放射線部、核醫科、病理部、血液腫瘤科等共同合作診療,單一窗口由胸腔外科快速安排檢查,提供病人最佳、最快速的治療。台灣第1個食道癌病友協會,也是徐中平在2011年成立。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老師對病人很好,但又有自己的堅持,比如他跟病人說要手術就必須戒煙,如果病人不願意戒煙,他會跟病人說,你自己都不愛惜你自己的生命,我幹嘛幫你開刀?不過如果病人積極配合,老師的付出自不在話下。」、「其實老師『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莊政諺如此形容恩師徐中平,看起來嚴肅,其實是很溫暖的人。

「把命交給徐醫師,我非常放心,」忠興織造廠董事長郭元瑾2016年左肺診斷出肺腺癌,找上徐中平開刀,「徐醫師是中部胸腔外科第一把交椅,當然要找他開刀,」沒想到隔年右肺也檢查出腫瘤,再次請徐中平執刀,再隔年當胃部檢查出不好的東西,由於她只信任徐中平,還是請他動刀。

多科整合治療、單一窗口的運作模式,徐中平也帶到花蓮慈濟醫院,他的病人多是食道癌及肺癌病人,陳麗鳳說,無論初診複診,面對癌症病人的心都是忐忑不安的,但聽完徐副院長耐心解說病情及全盤治療計劃,可以感覺病人都鬆了一口氣,心安了下來,「徐副院長到花蓮服務,真的造福東部民眾,尤其遇到經濟弱勢的病人,他還會幫忙找資源,包括手術後的營養都關照到。」

外科重症的營養治療也是徐中平的強項,癌症病人的營養很重要,即使手術成功但營養跟不上,抵抗力差,將影響之後的化療放療,「所以徐副院長很重視病患的營養,弱勢病人在家裡也沒辦法吃好,他也是會幫病人找營養補給品的資源。」陳麗鳳說,跟他的診,看到病人愈來愈好,護理師也很有成就感。

30年前救回為情喝清潔劑自殺的少女 至今感念再造之恩

行醫40多年,徐中平開過無數大大小小的刀,但即使到現在,術後病人復原不如預期仍令他沮喪,然而手術成功的更多,他挽救了很多人的人生,不少多年前的病人感懷在心,至今跟他都還有聯繫。

30多年他救回一個為情喝廁所清潔劑自殺的年輕女性,「食道嚴重灼傷,我幫她重建食道,」後來她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婚後住台中大坑。早已不需回診的她,三不五時送自家收成農產品到醫院給徐中平,常常都是在診間門口輕輕拉開門,東西一放人就跑了,她總是跟徐中平說:「我的命是您救回來的,沒有您我就沒有現在的我。」

還有已經過了5年復發期的肺癌病患,一直追著徐中平要送自己公司生產的高級音響,徐中平一再推辭仍無法打消病患堅定的送禮意志,為如何婉拒病人美意而傷透腦筋。

到花蓮後,面對的病患多是來自花東偏鄉的拙樸民眾,看一次診得舟車勞頓2、3小時,當病人帶著自家採收還帶著泥土的芋頭、自種的西瓜,或是自己上山鮮採的箭筍送他,他都吃得很開心。有一次收到食道癌患者外籍配偶包的飄著椰香的南國風味素粽,他說:「這可是身居偏鄉服務的醫師才享有的福利,珍貴遠勝過美酒茗茶!」那天午餐就以素粽裹腹,「但經濟不好的病人買禮盒送他,會被他痛罵,」陳麗鳳說。

莫負乾坤手,當挽夕陽紅 期許自己有足夠智慧面對人生下半場的退潮

徐中平不只手術刀拿得好,喜歡旅遊及閱讀的他,文字功力也了得。經歷3次生死手術、與徐中平成為好友的郭元瑾,盛讚徐中平文學素養深厚、文筆也佳。

的確,徐中平在臉書抒發生活小感的貼文,信手拈來就是歷史典故、軼聞趣事,在其中「莫負乾坤手,當挽夕陽紅」這篇短文中,他抒發了對自己行醫生涯的感懷。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他在台中榮總升任胸腔外科主任時,朋友送他一個可放置於案前的竹製小匾,上刻「莫負乾坤手,當挽夕陽紅」,徐中平寫道:我很喜歡這句話,「乾坤手」自是每位外科醫師都希望能擁有的精湛刀法;而「夕陽紅」則是寓意深遠,尤其是搭配了「挽」字更是絕美。這個「挽」字除了呼應前句的乾坤手外,更有著擁有、陪伴、撫觸的意涵。試想當一位外科醫師在結束一日的手術之後,能坐擁夕陽餘暉,以那片靜謐之美來沉澱自己的心情,是何等的愜快啊!既期勉我當懷豪情壯志,更告訴我要以一顆溫柔的心去體會大自然的沉默語言。

一輪乾坤60年是為一甲子,上天讓人們在這60年內完成自己的夢想,圓滿自己的生命。在「乾坤手」方面,我暫且給自己打了個90分。至於「夕陽紅」,他認為是另一輪乾坤再起,是老天爺多給的賞賜。

徐中平期許自己能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人生下半場的退潮,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逍遙自在悠遊人間。

這也是他現在的心境。

【小檔案】

1955年生,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國防醫學院畢業,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臨床研究員,曾任台中榮總胸腔外科主任、外科部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主治專長包括微創胸腔鏡肺癌、食道癌及胃賁門癌及重症肌無力症治療等。

更多《康健》年度好醫生精彩內容,點此查看

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怎麼辦?胃食道逆流症狀、飲食舒緩一次看

安迪和嚴凱泰都因它辭世 食道癌怎麼會專找壯年男性?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