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吃一次泡麵呢?根據調查,台灣泡麵市場每年商機高達140億元,每人平均一年吃掉近40包。然而,泡麵的高熱量與高鈉含量,再加上容易缺乏均衡營養,因而有不少健康隱憂。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煮泡麵時遵循5個關鍵步驟,可有效減少對身體的傷害,但同時一定要避免一種「最危險的組合」,以免肝腎代謝負擔暴增!
泡麵一定不健康嗎?小訣竅分析怎麼挑泡麵更好
吃泡麵就一定很糟糕嗎?並不是所有泡麵都對健康有害,黃軒醫師分析,在挑選時可以先留意麵體是否經油炸、以及泡麵裝盛方式。
選擇非油炸麵體:與油炸麵相比,蒸煮麵的丙烯酰胺(2A級致癌物)含量可減少85%。
避免碗裝泡麵:碗裝容器可能含有雙酚A的風險,這是一種環境荷爾蒙。研究顯示,雙酚A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生殖、發育有關,因此應盡量避免從飲食吃到雙酚A的機會。
醫師煮泡麵「5步驟」私房教學!乾燥蔬菜少吃為妙
挑選完泡麵後,烹調方式當然也很重要。黃軒醫師也自有一套吃泡麵的健康訣竅,可以減少吃進肚裡的鈉含量、也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還能讓吃泡麵的這一餐增添不少營養價值。
1.自製調味,減少高鈉粉包
「蔥花、蒜末、海苔」可說是調味包減量神器!善用天然食材來提升風味,減少對於高鈉調味粉的依賴,甚至可降低70%的鈉攝取量。如果覺得不夠鹹、有需要使用到調味包,建議一次只用三分之一包就好。
2.用「二次煮法」降低添加物
水滾後倒掉第一輪煮麵水,再重新加水再煮一次,可以減少約15%的添加物。譚敦慈也推薦這種「二泡」的方法,麵開始變軟時就先倒掉第一泡的泡麵水,等第二泡再加入少量調味料,能有效降低糖、鹽、油的攝取量,相對健康不少。
3.更換適合的容器
碗裝泡麵容器可能含有害物質,建議改用自家的玻璃碗或陶瓷碗沖泡泡麵,降低接觸到環境荷爾蒙的風險。
4.注意調味包顏色
小心「鮮豔色澤」可能是糖衣毒藥!例如顏色鮮豔的紅色、橘色調味包,可能含有人工色素、味精及反式脂肪等問題,長期且頻繁食用可能對健康造成疑慮。
5.搭配營養食材,補足均衡飲食
泡麵包內附的脫水蔬菜,營養價值很低,還可能含有多餘的添加物,可以直接捨棄。建議準備泡麵時加點新鮮青菜增加膳食纖維來源,促進腸道健康,推薦麗菜、青江菜、菠菜等,營養方便又很對味;可以的話也加顆蛋或豆腐,補充蛋白質,尤其一顆雞蛋相當於一份豆魚蛋肉類,又有許多必需胺基酸,是絕佳的營養來源。
泡麵怎麼吃不傷身?醫師建議每週攝取量上限
泡麵的滋味和便利性讓人難以割捨,經過上述改良可以吃得相對更健康,不過攝取頻率還是需要控制喔!黃軒醫師建議,成人每週最多只吃3包泡麵為限、兒童與孕婦每週最多1包泡麵就好,尤其如果連續3天、每天吃2包以上的泡麵,腎臟負擔就可能超標2.8倍。
此外,黃軒醫師強調,除了聰明選擇、正確烹煮,搭配營養均衡的食材,還要記得避免「泡麵+碳酸飲料+熬夜」的組合,以免嚴重增加肝腎代謝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