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40歲後,惡性腫瘤機率增加!摸摸看,脖子出現這4個症狀,可能是癌症警訊

幸福熟齡

更新於 2019年11月27日02:34 • 發布於 2019年11月27日02:34

彰基院訊

圖片 達志 提供

頸部腫塊是一種常見的表現,頸部裡面包含頸動脈、靜脈、脊椎、食道、氣管、淋巴組織等重要器官,出現腫塊時較容易被摸到,除了良性發炎反應,也別忽視可能是癌症的警訊!因此,了解常見頸部腫塊的原因及危險因子,有助於及時診斷及治療

成人頸部腫塊主要可分為三大類

(1) 發炎性疾病

正常人頸部淋巴腺約有二、三百個,約半顆米粒大小,有發炎反應時則會變大,但一般不會超過兩公分。一般人常因感冒、牙齒痛、扁桃腺發炎等而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現象,大多會在治療本身的發炎疾病後數天內縮小。

(2) 先天性的頸部腫塊

通常兒童時期就有,但也有到成人時才發現,而此種腫塊通常為緩慢成長,無痛且軟或有彈性的腫塊,而且形狀呈圓形等,感染發炎後才會痛和腫脹,如甲狀舌骨囊腫、皮樣囊腫、血管瘤、淋巴管瘤、鰓裂囊腫、甲狀腺囊腫、脂肪瘤… 等

(3) 惡性腫瘤

年紀越大(大於40歲以上)則惡性機率增加。

另外,頸部腫塊有個80% 法則:「統計三公分以上之頸部腫瘤約百分之八十為惡性,惡性腫瘤當中約百分之八十為轉移性,轉移性腫瘤當中約百分之八十來自頭頸部的原發病灶。」

惡性腫瘤常會造成頸部淋巴轉移,若為頸後三角,其原發腫瘤較常見為鼻咽部;而鎖骨上窩淋巴轉移其原發腫瘤則較有可能為氣管、食道或胃。

那些病史的頸部腫塊可能是惡性的風險較高

(1) 年紀大於40歲

(2) 物質使用:是否有煙、酒、檳榔的使用

(3) 最近有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半年內體重下降 >10%)、不明原因發燒(沒有明顯的感染源)、夜間盜汗、疲倦、食慾不振

那些症狀的頸部腫塊可能是惡性的風險較高

(1) 腫塊特性:硬的且固定不能移動

(2) 腫塊大小:發炎性淋巴結腫大很少超過2公分,所以當頸部腫塊大於2公分時則惡性風險提高

(3) 腫塊皮膚表面異常:如潰瘍或破皮

(4) 和頸部腫塊同側的耳朵痛、耳鳴、悶塞感或聽力變差

結語

頸部腫塊雖然以良性為居多,然而若治療幾周後仍然沒有消失,或者頸部腫塊合併上述危險因子,一定要進一步檢查及評估。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本文獲「彰化基督教醫院」授權轉載,作者:家庭醫學科醫師 吳婉卉、吳美鳳,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一堆人吃到罹大腸癌!名中醫揭露這2食物要少吃,很致癌
媽媽二姊都乳癌,她46歲也罹癌!醫師:除了家族史,愛吃「這1種」食物,小心養出癌細胞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