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設定明確的目標,讓人更努力、有效率!但小心別被這種心理狀態蒙蔽了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7月02日03:08 • 發布於 07月02日01:00 • 安妮.杜克

大家清楚訂立目標的益處。目標給了你一盞指路明燈,讓你有奮鬥的標的。當局勢轉為艱難,目標給了你堅持的動力。事實一再證明,比起漫無邊際、籠統的目標,困難且具體的目標能刺激你更努力、更講究效率。如果你說「我一週要跑二十六公里」或「我希望在下個學期,把平均成績(GPA)的等級提高半級」,你實現這些目標的進展,會超過你說「我想多跑跑步」或「我念書要更用功」。

儘管設定目標的好處多多,卻不代表絕對沒有弊病。你大概猜到了,訂立明確的終點線應該要附加一句警語: 危險,你可能會加碼付出。

目標的本質:缺乏彈性,不成功就是失敗

華頓商學院教授莫里斯.史懷哲(Maurice Schweitzer)、亞歷桑納大學的莉莎.歐多尼茲(Lisa Ordóñez)以及幾位學者,包括馬斯.巴澤曼(Max Bazerman)、亞當.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班碧.杜馬(Bambi Douma),合力撰寫了幾篇論文,充分說明為什麼目標有黑暗面。他們提出了設定目標的許多不良後果,其中幾個是干擾理智的放棄行動。他們特別提到目標本身具有不成功便是失敗的特質,缺乏彈性,令人忽略其他可能存在的機會。

作者群還談到了儘管目標確實讓我們更堅毅,堅毅未必是好事。你已經知道了,堅毅能幫助你堅持值得努力的艱難目標,但堅毅也會讓你堅持不再值得的目標。

在某種程度上,設定目標之所以有效,是因為目標讓你聚焦在終點線,激勵你堅持下去。但目標是雙面刃,也會讓你在惡劣的局面下拒絕放棄,因為目標讓你聚焦在終點線,萌生繼續奮鬥的動力。

為什麼?部分是因為目標的評量標準只有成功或失敗。

要明白為什麼目標不是成功便是失敗的本質會阻礙你進步,刺激你加碼付出,不妨想一想以下哪一個情境的感覺更糟?是你從來沒跑過馬拉松?還是你跑了馬拉松,結果跑了二十六公里便不得不停步?在情境一,你不曾為了馬拉松鍛鍊身體,不曾踏出起跑線,也不曾跑完馬拉松。你一公里都沒跑。在情境二,你決定試試看,你鍛練自己,你跨越起跑線,然後跑到二十六公里時被迫放棄。

我想所有人都會本能地認為,情境二的感覺更糟,即使比起你沒有離開過沙發的情境,你在情境二做了長跑訓練,在四十二公里的賽程中跑完二十六公里。

感覺更糟的原因是如果你沒嘗試,如果你沒參賽,便不會有無法抵達終點線的失敗,因為你當初沒有給自己訂立那個目標。

目標沒成功便是失敗的特質阻礙了你進步,因為你連試都不會試,就怕無法成功完成。毫無疑問,鍛鍊身體並在馬拉松跑完二十六公里的人,在健康方面會比不曾嘗試跑步的人強。如果你的目標是改善健康,嘗試跑馬拉松的人在這個目標上的進展,顯然超越另一個人。

然而,我們有太多人害怕自己失敗,試都不想試。

誠如理察.塞勒的調侃:「假如只有拿到奧運金牌才算合格,你連第一堂體操課都不會去上。」

一旦訂立目標,那便是我們評量自己的準繩。如果我們要跑馬拉松,除非跑完四十二公里,否則就是失敗。目標就是這樣提高我們的付出,因為只要沒抵達終點線,我們便不能接受。外界怎麼了或我們的身體怎麼了都不重要。我們就是不想覺得自己失敗。

我們會奔向終點線,直到跑斷腿。

訂立目標後,「心理帳戶」便轉為虧損狀態

我們厭惡在虧損時終結心理帳戶,而目標不成功便是失敗的本質,更加重了這個問題。 訂立目標或標的以後,你便立刻處於虧損狀態,至少以你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來說是虧損。一旦你跨越起跑線,此時的你便缺了終點線。

經濟學家說的損益得失,是指與你的起點做比較,你目前是贏還是輸。然而,對於目標,我們在認知上往往不在乎經濟學家的說法。

覺得自己虧了是一種心理狀態,就跟任何事物一樣。我們不認為自己賺了,即使我們已經走得比原來遠,因為我們評量自己的標準,不是看我們距離起點線有多遠。我們是用自己有沒有通過終點線來論斷自己。

我們不想在心理帳戶虧損時了結帳戶,只得不斷跑向終點線,即使我們覺得腿要斷了,即使腿斷了也要跑下去。

如果你在距離聖母峰峰頂九十一公尺處折返,你會始終覺得自己失敗。當羅伯.霍爾與他的客戶道格.韓森在一九九五年,也就是在強.克拉庫爾在書中記述的那一場登山行動的前一年,在如此接近峰頂的地方折返時,內心的感受必然就是失敗。儘管韓森已經爬了超過八五三四公尺,沒多少人有此成就。

韓森曾經沉痛地跟克拉庫爾說起前一年的失敗感:「峰頂看起來真的很近。相信我,自那時候起,沒有哪一天我沒想到自己攻頂失敗的事。」

當霍爾說服韓森回去再試一遍,兩人便一起進入虧損的狀態。他們開啟了新的帳戶,二度嘗試攻克聖母峰,沒登頂便表示又一次失敗。

霍爾覺得這一回絕對要讓韓森通過終點線,因此他身為做事一向極度有條理的登山嚮導兼領隊,卻在峰頂等韓森抵達等了兩小時,這時早已超過他給客戶規定的折返時間。當然,最終兩人以悲劇收場。

我們在過程中的進展理應得到肯定,但我們卻不屑一顧,因為目標的本質是不成功即失敗、全有或全無、不是做到就是沒做到。只做到一部分是不算數的。

總之,目標沒成功即是失敗的本質會阻礙進步,導致加碼付出,令我們不認為過程中的進展是一種成功。

(本文出自《停損的勝算》,采實文化)

延伸閱讀

如何用最快速度,辨識出不會成功的計畫?Google 創新實驗室這樣思考
我不知道原因,但規定就是不行!你的公司也有「香蕉樹法則」嗎?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