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主管想追蹤你IG,接受還是拒絕?3招聰明拿捏職場界線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2024年10月25日00:00 • 葉書芸 | 人才永續頻道

打開IG,發現老闆想追蹤你,到底該按接受還是拒絕?3招教你聰明應對,維持與老闆的好關係。

圖片來源:Freepik
圖片來源:Freepik

你是否曾有過這種令人不安的時刻?隨著社群媒體成為人們日常聯絡的重要管道,近年在Dcard、PTT上不斷跳出同一個問題:「老闆突然要加我IG,該不該接受?」反應熱烈、兩極化的討論,反映了現代職場人面對社交媒體與工作界線模糊時的共同煩惱。

在數位化時代,主管的管理雷達已不僅侷限於辦公室,甚至延伸到了社群平台。不少主管為了更了解員工的價值觀與生活,會在FB或IG上熱情地發送好友邀請。然而,這一動作常讓員工陷入兩難,內心充滿著各種糾結。

年輕上班族腦中常閃過這些念頭:「我是不是該清理一下動態?」、「老闆會不會看到我週末的派對照?」、「拒絕會不會讓老闆不高興?」甚至:「老闆會覺得我在隱藏什麼嗎?」對於強調工作與生活平衡的Z世代而言,社群媒體是他們展現個人風格和私密生活的舞台,不希望和工作牽扯過深。

許多Z世代工作人內心的真實想法是:「IG一直是我的私密小天地,裡面充滿了朋友的玩笑、隨性的生活瞬間,還有那些我不太想讓職場看到的放鬆一面。」因此,對Z世代而言,是否按下「好友邀請」,也意味著是否劃清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因為一旦工作越界,他們想保持職場專業,又想維持私人生活隨興的夢想可能將隨之破滅。

觀察主管的領導風格,思考怎麼反應

面對主管發出的好友邀請,員工的反應往往取決於主管的領導風格。以下是3種常見的領導風格及相應的處理方式:

1. 開放型領導風格(目的是促進透明與互動):開放型的主管常藉由社群媒體增進團隊間的交流,認為這是促進彼此理解、營造輕鬆工作氛圍的好方法。>>應對方式:對於這類主管的好友邀請,員工可能認為接受有助於建立更深的工作關係。然而,對於重視隱私的員工來說,這仍可能帶來壓力。適當的隱私設定可以在保持專業距離的同時,維持和諧的工作互動。

2. 控制型領導風格(目的是強調監控與績效): 控制型的主管往往關注績效,可能會利用社群媒體來更全面掌握員工的動態。

>>應對方式:這類邀請容易讓Z世代員工產生被「監視」的感覺。禮貌地拒絕並感謝主管的關心,是較為妥當的處理方式,同時可以提供其他的聯繫方式來保持職場上的互動。

3. 關懷型領導風格(目的是關注支持與關係): 關懷型主管發出好友邀請的初衷通常是關心員工的生活,並希望透過社群媒體建立更深的連結。這類邀請會讓員工感到被關心,但也可能擔心模糊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應對方式:視情況決定是否接受,若主管時常帶給你正向鼓勵與協助,不妨將社群上的互動機會,視為職場上資源的擴充。

3個實用技巧婉拒社群媒體邀請

即使主管發送社群邀請的動機是出於善意,但員工還是很可能為了保護隱私、減少壓力,以及避免潛在的誤解或尷尬而選擇拒絕。以下3步驟教你有技巧地拒絕,讓彼此的關係不會降到冰點:

1. 感謝後禮貌婉拒:先感謝主管的邀請,表達你對於他的關心與重視,接著委婉地說明你希望保留社群平台作為個人空間,並強調你對工作與生活分開的重視。
>>這樣回應:「謝謝您的好友邀請,我感到非常驚喜!不過我的社群目前只加朋友和家人,這讓我能夠在工作和生活間取得平衡。」

>>背後原因:透過清晰說明你的社群原則,主管通常能夠理解你的立場,尤其當他得知你從未將其他同事加入好友時,會感到這樣的做法是公平一致的。

2. 說明社群加好友的原則:工作與生活平衡聽起來是個大概念,若能進一步說明,你對於接受好友邀請的評估標準,對方會更容易接受你的說法。
>>這樣回應:「從第一份工作到現在,我都跟老闆和同事在Mail或是實體生活中維持聯繫,我覺得這樣的互動,能更深度認識彼此。比起在社群上,我更喜歡在公司中直接與您互動,這樣能更深入了解彼此。」

>>背後原因:當你講清楚經營社群的原則,主管通常能理解,同時當他知道你從來沒有加入前主管或是同事為好友時,心裡也會覺得被安慰,也能證明你並沒有排擠對方,這麼做是一視同仁。

3. 主動提供其他聯絡方式:如果擔心拒絕會讓主管感到被冷落,可以主動邀請他加入專業社群平台,如LinkedIn,這樣既維持了專業形象,又避免了私生活與工作混淆。
>>這樣回應:「非常感謝老闆對我的關心!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邀請您加入我的LinkedIn,在那裡我經常分享一些職場見解,希望能藉此與您有更多交流。」

>>背後原因:提供一個替代方案,讓主管看到你在專業平台上仍然願意保持互動。這種方法既展現了你的應對進退能力,也讓主管感到你對於工作關係的重視。

主管的社群邀請,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背後涉及到人際禮儀、拒絕的藝術與職場關係維護等議題。掌握雙方需求,並以清晰的溝通技巧來應對,不但能避免尷尬,也是一個展現高情商(EQ)的好機會,幫助你在未來職場上如魚得水。

(本文作者為人才永續專欄作家葉書芸,具美國菲立浦大學心理學博士、ICF專業教練認證(PCC)。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